aegeansea 发表于 2008-8-3 23:48:17

2008湿地使者复旦环协行动篇——7月24日

7.24
前哨居民湿地保护宣传,发放环保袋,书签等
在WWF记者的陪同下,对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宋国贤主任、钮科长进行访谈


宋主任访谈记录
南部海岸侵蚀的情况:
由于上游来沙量减少,旋转量减少,而水动力加大,出现南部海岸受到海水冲刷的现象。南侧部分海岸有从芦苇渐变到光滩的现象。而岸堤的防护工程则由水务部门负责。东滩东南角的侵蚀状况并不严重。北侧的宏则加深加宽。
南侧海岸的铁桩是98年建造的。由于9711号台风对于大堤的猛烈冲击,98年重新修建了大堤。


北岸盐渍化问题:
长江北支直流而下,压力小,以盐水为主,由于高盐度,盐分沉降成胶状物。盐度为12‰。南支以淡水为主。因此南岸、北岸的植被种类存在很大差别。


鸟类迁徙变化:
因为全球气候变化,鸟类迁徙有所变化,但由于影响因素众多,暂无找出相关规律。3~4月,前来东滩的鹤类稳定在120~130只。而横类鸟的数量有所下降,主要是由于中国大陆其他湿地的生态状况有所改善,为福建等地飞来的鸟类提供了其他可以选择的中转站。


钮科长访谈记录
东滩种植芦苇的范围,原因:
东滩南北两侧都有种植芦苇,大部分都由水务部门种植,水务部门有指标种植芦苇,但在种植前必须得到保护区管理处的批准。去年水务部门种植芦苇的存活率很低,主要是由于种植地点选择的不当,种植在光滩出的芦苇大部分都无法存活,在南侧两通港处的芦苇存活率比较高。今年保护区管理处就未批准种植芦苇。
种植芦苇除了有一定的经济效应,还有促淤作用。芦苇有一定的防浪促淤作用,但是其作用不如护花米草。护花米草的防浪促淤作用更为显著。这也正是当初引入护花米草的原因。但是,护花米草的自我繁殖能力过强,生长过于密集,其他底汐植物都无法生长。


东滩的海岸侵蚀现状:
南岸侵蚀严重,特别是两通港以南,今年三四月份时尤为严重,甚至影响到了大堤的安全,管理部门甚至不得不临时抢修大堤。我们观测到的丁字坝,防浪桩都是为了缓解海岸侵蚀所修建的。这种情况在南侧的海岸比较常见,团结沙水闸处情况比较严重,到西甲港水闸处问题已得到缓解。


海岸盐渍化问题:
滩涂盐渍化主要是由海水入侵造成的。除了海水原因,与长江入水有关,长江北支盐度高,南支盐度低。南面河岸宽,水流急,而北面的河岸窄。入水时,北支进入东滩的水量更多。


东滩湿地内常住人口:
保护区内部无长期定居的人员。放牧人员都有进入放牧的时间限制,受到保护区办公室的管理。东旺沙水闸内的渔民在东滩内进行海上作业,但是居住在保护区外部。鸟类主要在浅水出,光滩处,而渔民海上作业主要在深水处。渔民对于东滩鸟类的破坏是比较少的。而保护区管理处对于渔民,蟹塘养殖户都进行统一管理。每年进入保护区进行海上作业的时间都受管理处到限制。但是渔船由于流动性比较强,管理存在一定难度,不排除有渔民在夜间偷偷捕捞保护区内的鱼类。现在保护区管理处主要与边防合作,共同防止有渔民偷捕滥捕。由于东滩是开放式的湿地,因此管理上的难度比较大。堤岸巡护所花费的人力物力很大。


蟹塘问题:
保护区内只有北侧实验区内有蟹塘,主要养殖青蟹,经过观测候鸟是不食用青蟹的。而渔民提到的蟹塘是指大堤以内3万亩蛤塘。这三万亩蛤塘往年由上时公司承包,从今年开始,东滩保护区已经停止对外承包这3万亩蟹塘。野鸭子食用蛤。停止养殖蛤,对于野鸭子来说不仅失去了食物源,也失去了栖息地。野鸭类喜欢水量足的栖息地,衡翼类喜欢半干半湿的栖息地。这些鸟类的栖息地应该是有变迁的,但是由于去年才取消蟹塘,现在变迁的具体情况还未可知。衡翼类问题不大,主要问题是野鸭类,野鸭类鸟紧缺,且容易受人类生活干扰。


靠近东滩的农田对于东滩的破坏:
大量化肥农药直接流入东海,由于海水的自我净化作用,对于东滩的影响是比较少的。
宣传点选择:前哨农场,两通港,东旺沙
建议东旺沙,有部分常住人口。两通港内的渔民都是临时进入避风避浪的,几乎无常住人口。


最高潮位变化:
每年最高潮位变化很难界定,如台风等极端气候都会对潮位造成影响,且存在一定巧合性,并不能作为。


候鸟的迁徙地点和时间是数百年形成的,近年来无特别改变。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08湿地使者复旦环协行动篇——7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