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湿地使者复旦环协感想篇
湿地保护,难在何处?2008年暑假,作为一名湿地使者,我踏上了前往上海崇明东滩的旅程。东滩湿地作为国际重要湿地及鸟类栖息地,近些年来已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上海市政府也已经将其设立为保护区。不过,东滩湿地的破坏与退化仍是愈演愈烈。于是,探寻其中的缘由,为湿地保护尽绵薄之力,便成了此行最主要的目的。
此行共计10日,其中个人酸苦,不足为外人道也。只是一路走来,所见所闻,让我对保护湿地之难有了更深的领悟。
首先是湿地保护的人员问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当前在湿地保护工作中进行实际操作的许多都是当地农民或是外来民工,他们对湿地的生态环境不能说是一无所知,许多植被与鸟类都为他们所了解,但是对于湿地破坏的缘由及如何保护湿地,他们实际并没什么概念。如此一来,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再来是生活条件的问题。此次行程,我们走访了湿地周边的一些住户,在这些地方看到的,与我们在上海城区内看到的大为不同。当地居民有些住在破旧的船上,有些住在破旧的木制结构小屋当中,生活用水大多来自周围河流,其水质是相当恶劣的。这样的条件如果要安置大量的湿地保护人员,恐怕并不容易。
第三是湿地本身的复杂。我们曾在25日当天清晨深入湿地进行过调查,尽管有向导的带领,但是我们依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这其中包括泥泞的道路(最深处泥浆没至膝盖,可谓是寸步难行),扎人的芦苇,大量的虫子,炎热的天气以及断绝的水源。我们遇到的这些困难,对于其他想要深入滩涂进行调查和保护的人来说也同样存在。
第四是政府部门的问题。负责东滩保护的部门包括环保局、水务局、湿地保护区办公室、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等等,这些部门的分工并不明确,在走访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各各部门之间存在“踢皮球”的现象。这种情况也直接导致了许多湿地保护的措施无法落实到实处。
以上四点是我的便是我10来最深刻的感想,相信要更好地保护湿地,解决这四个问题将会是先决条件。
文by孙腾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