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访:走进“红火”的塑料袋制作小作坊
http://imgs.xinhuanet.com/icon/focus/20050622/w_16.gif 记者:魏莘 陆欢 http://imgs.xinhuanet.com/icon/focus/20050622/w_16.gif随着今年6月1日限塑令正式实施,全国最大的塑料购物袋生产企业漯河华强塑胶有限公司也宣布停产解散。但是在漯河华强关停后,其周边村庄不断冒出一些生产超薄塑料袋的小作坊,且生意非常红火。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怪现象呢?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导致超薄塑料袋的小作坊生产红火的原因,除需加强执法部门市场监管、转变消费者观念等工作外,还需尽快推出超薄塑料袋的替代品。
http://news.xinhuanet.com/focus/2008-08/15/xinsrc_302080514163682871039.jpg治理“白色污染”已刻不容缓(资料图片) 超薄塑料袋小作坊生意红火
漯河华强位于河南省漯河市近郊的源汇区干河陈乡,7月21日,记者在该公司门前看到,厂区空空荡荡,大门禁闭。而在公司大门口的墙上和树上,张贴着急招吹膜工、热切工、打耳工的招工启事和出售、求购塑料袋生产设备的广告。
“生产超薄塑料袋最大的企业漯河华强停产了,周边小作坊却越来越红火。”漯河市一些群众向记者举报说。
据当地群众反映,与华强塑胶企业相邻的村庄叫毛寨村,这个村庄生产塑料袋的作坊比较多,但因为最近有关部门查得严,大多的作坊白天不敢生产,晚上才偷偷开工。
当晚十点多钟,记者来到毛寨村进行暗访。在村里记者发现,有三个铁门紧闭的院落内灯火通明,里面传出了机器的轰鸣声,隔着门缝望去,里面有工人正在机器旁操作生产,正是生产塑料袋的小作坊。
http://news.xinhuanet.com/focus/2008-08/15/xinsrc_31208051416361561891210.jpg生产塑料袋的车间(资料图片) 22日上午,记者搭乘一辆三轮车再次来到毛寨村继续探访。在一个头一天晚上还在开工生产的小作坊门口,记者注意到,院门旁张贴着一些招工启事,只是里面没有了机器的轰鸣声。记者扮成购买塑料袋的商户,敲响了紧闭的铁门。记者在与小作坊主交谈了解到,目前超薄塑料袋市场十分紧俏。“俺不零卖,现在都是订货”这家作坊主说。
随后,记者在不远处看到另一个作坊的大门敞开着,院门口停着一辆准备拉货的厢式大货车。走进院内,记者注意到,院旁一个简易棚子内堆满了用于生产塑料袋的边角料。生产车间是一个普通的瓦房,室内面积不到100平方米,里面两台制袋机、两台吹模机正在生产,三个工人在机器旁整理刚切下来的红色、黑色的塑料袋,地上堆放着十几卷塑料袋半成品。
车间里的工人说,她是这里技术上的负责人,曾在华强企业当过10年的车间主任。她还说,他们生产的红色塑料袋每吨1.2万元,黑色的每吨9000元,现在货是供不应求,如果需要购买必须先交订金。
为了表明他们生产的塑料袋质量可靠,这名工人还送给记者黑色和红色的塑料袋各一把说当样品用,并留下了老板的手机号,可记者刚出大门,这名工人却从后面跑了过来,要求把送给记者的样品还给她。
暗访中,这些小作坊工人还告诉记者,像他们这样的生产场地,在当地还有很多。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由于塑料袋市场的供不应求,也带动了与此相关产品的热销,在华强公司附近,出售超薄塑料袋生产设备的门市和供应原料的工厂随处可见。
执法部门市场监管难:消费者还需转变观念
据了解,目前虽然生产原料和塑料袋价格不断上涨,但是市场销售仍然红火。对于漯河存在的小作坊违规生产国家禁止的超薄塑料袋的现象,当地相关执法部门的打击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却仍然难以控制小作坊的偷偷生产。
对此漯河市工商管理局市场合同科科长陈建平向记者介绍一些相关情况。他说,今年6月25日至30日,漯河市工商机关对塑料购物袋生产、经营、使用情况进行了集中整治,源汇分局对漯河华强周边非法生产超薄塑料袋的地下小工厂进行严密排查,并组织20多人于6月30日和7月2日先后两次开展集中执法,对5个非法作坊进行了查处取缔,在整治中,全市工商系统共查处非法生产窝点7个,无证和非法销售超薄塑料袋的经营户8户,没收不合格塑料袋3万多个。
http://news.xinhuanet.com/focus/2008-08/15/xinsrc_31208051416365781829111.jpg市场内塑料袋使用仍然很普遍(资料图片) 尽管相关执法部门不断加大整治力度,为何生产超薄塑料袋的作坊仍屡禁不绝?漯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源汇分局监督管理股股长马家午认为,暴利驱动是一个重要原因。他还给记者算了一笔帐,每1台机器一个月至少可赚去利润1万元左右。
陈建平还告诉记者,目前查处这些小作坊依靠的多是市场巡查和消费者举报,而消费者对此的举报还很少,由于小作坊外表和普通民宅没有区别,按照规定,除非有确切证据,否则工商部门不能进入挨家挨户进行排查,这是当前工作的一个难点。他还表示,目前对塑料袋作坊的查处就像割韭菜一样,割完一茬又长出一茬,这和消费者已经形成近20年的消费习惯不无关系。尽管大型的超市、商场已经不再免费提供超薄塑料袋,但一些集贸市场的商户仍然在提供免费的塑料袋,尤其是超薄塑料袋的替代品匮乏也是其市场需求不减的另一原因。
限塑令之后市场亟待替代品
记者在漯河市海河路的一家农贸市场看到,一些商户都兼营超薄塑料袋的生意,他们对记者说,限塑令后,这种塑料袋的销量不减反增了,除了现有商户都在使用塑料袋外,也有市民开始大量购买,因为超市不提供了,家里的垃圾没东西装,只好来这儿买。
漯河市某超市工作人员孟磊对记者说:“现在主要是没有替代用品,比如像一些小东西,你必须得给顾客装起来,否则消费者就没法带走。” 一家卖塑料袋商店的老板说,限塑令刚下的时候,销售情况不太好,现在又好起来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自今年6月起,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这一限塑令后,绝大多数商家和消费者对此表示理解和支持。他们认为限塑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使用环保塑料袋也是大势所趋,但关键是目前超薄塑料袋的替代品极缺。因此,要使限塑真正落到实处,除了转变消费者观念,加强市场监管等工作外,尽快向市场推出超薄塑料袋的替代品,将是解决“限塑令”为何难限的有效途径。 市场对于超薄塑料袋的需求仍然存在,这一点是暂时无法改变的;
但是更重要的是,华强停产之后所留下的数万员工,除了生产和加工塑料袋别无所长,如果不能尽快解决他们的生活来源问题,就不可能从源头上控制这些小作坊的“红火”;
相比之下,转变消费观念和加强市场监管又能发挥多少作用,短期内不过是一句空话而已。。。 去超市买东西,很多人的感觉就是:多加了几角塑料袋的钱。
随身带环保布袋还没有形成习惯。
还有就是~~一家超市居然还自动给塑料袋,说:不要钱。
限塑,在比较好的替代品还没出现时,还是很难落到实处! 意料中的事 终于还是发生了有些伤感 市场对于超薄塑料袋的需求仍然存在,这一点是暂时无法改变的;
但是更重要的是,华强停产之后所留下的数万员工,除了生产和加工塑料袋别无所长,如果不能尽快解决他们的生活来源问题,就不可能从源头上控制这些小作坊的“红火”;塑胶还是很盛行
相比之下,转变消费观念和加强市场监管又能发挥多少作用,短期内不过是一句空话而已。。。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