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发表于 2008-9-23 18:09:53

国际NGO与本土NGO争夺高级人才

国际NGO与本土NGO争夺高级人才
来源: 公益时报
新的《基金会管理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各路国际大型NGO都在为正式进入中国积极准备着。随着这些基金会以合法的身份逐渐涌入和“人才本土化”,与中国的本土NGO展开一场争夺人才的硝烟战将不可避免。国际机构的高薪,完善的项目管理运作,本土NGO将如何能敌?

本土NGO人才严重流失

“非常严重。”问起国际基金会同本土NGO人才争夺的情况,NPO信息咨询中心负责人商玉生语气沉重地说。“现在很多国际组织都在用中国员工,这些国际组织处在资助者的位置上,位置比本土NGO高,项目运作经验多,薪水又高,不可避免地,中国优秀员工将向他们流动。”商玉生说,NPO信息咨询中心在招聘的时候,曾有几个人愿意过来,但最终他们还是去了国际组织。同时,他也指出,官方NGO在人才的争夺战中是不受影响的。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的负责人苗霞就曾讲过,我们各做各的,没有影响。 2 I7 e; u) B; T- S: C
同样作为纯民间组织的中国民间组织促进会秘书长的黄浩明与商玉生持有相同的观点。“我在三年前就提出国际组织对中国本土NGO在人才上冲击的问题。”之所以提出,是因为民促会也痛失过优秀的人才。“我希望留的人,人在曹营,心在汉,走也没有办法。”但黄浩明很豁达,在优秀的员工走的时候,他还会请他们吃饭。“说不定他们走了,会有更好的进来,要乐观一些。”黄浩明开玩笑地说。同时他指出,把机构的发展寄托在个体员工身上,那证明这机构就很危险了。“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有培养了又走了的,不要觉得机构的苦心白费了,这个人还为你的机构作贡献了呢!培养一个人需要多方面参与!政府机关在培养,大学也在培养,这是正常的社会现象。”
人才是企业的灵魂,同样也应该是NGO的灵魂。尽管黄浩明很豁达地对待人才流动的问题,但他同样也不能否认机构人员流动所带来工作上的断层,对机构产生不好的影响。
太平洋环保和全球绿色资助基金在中国共同的项目负责人温波说,争夺人员是肯定存在,但并不是说人员是有限的,这个人被你争去了就没有了,我们就是要培养越来越多的条件较好的工作人员。“即使没有这些国际组织,也会有国外的企业呀,中国的企业呀,去争夺人才资源,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培养人。”
“就算说争人,也不是故意的,绿色和平想和本土的NGO共赢。”绿色和平的总干事廖洪涛说。
当然,国际NGO的进入,除了人才的竞争,还有资源的竞争,以及对中国文化的冲击。“争夺资源,那是肯定的。比如与国际组织同时到跨国公司筹资,国际组织筹资肯定更容易:第一它语言相同;第二,它文化相近,很容易就筹到。”黄浩明说。

如何抵抗国际NGO的诱惑

在第三部门也受到市场经济冲击的今天,怎样抵抗住国际组织高薪给员工带来的诱惑,这无疑对本土NGO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薪水,还可以给员工什么?优秀的组织文化,人性化的管理方式,较多的培训机会等,提高本组织能力的一系列问题摆到了管理者们的面前。 0 @, mR% T+ B$ k
黄浩明说,我们平常讲,环境留人,事业留人,薪水留人。国内的NGO更要自强,更要自立,外部的环境改变不了,但内部的小环境还是可以改变的,要尽可能地提高员工的待遇,尽可能地发挥他的能动性,在工作决策的权限上,给他较大的空间,以及提供充分的工作培训等。“这对NGO的领导人来讲是个压力,但也应变成动力,这样才能把事业推上去。”
商玉生也表示,要让员工对机构的文化有认同感,同时尽可能地提高员工的薪水。
要增加团体自身的能力及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如果不增强自身的能力,想堵住国外机构,那是不可能的;不让他们进入争取资源,那也是不可能的。如果组织本身的竞争力,比国际组织还要高,那就不会出现这些状况。温波说。

NGO告别只讲奉献

清华大学教授王名认为,首先NGO绝不能靠低收入或榨取劳动力来维持。NGO是要奉献,但是对于年轻人,刚刚大学毕业,你让他为你奉献,说不过去。一定要创造一种基本的生活条件,他能够有一个体面的生活,然后再谈奉献。王名举了一个很形象的例子:为什么大学以前留不住老师,现在能留得住?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以前只谈奉献,不谈生活。现在大家都意识到了,要想吸引住优秀的人才,最起码要有生活保障;反过来,你有生活保障之后,这些人未必都追求金钱。像现在的大学老师,清华的老师很少去兼职了,为什么,生活有了保障之后,他不需要再去挣钱,而是去追求更高的目标,例如学术上的。
以薪养廉,以薪养德

王名在台湾提出这个观点时,获得了热烈的掌声。王名认为,其实薪水也不一定非得高过谁,关键是要有一定的薪酬标准,只要有一定的薪酬标准,绝对留得住优秀人才。清华大学的工资绝对不是大学中最高的,但是可以吸引住最优秀的人才,为什么呢?当薪金达到一定的标准时,他不会再去看薪水,可能要看别的因素:例如领导人的魅力,我在你这里是不是得到一种精神上的回报等。但如果薪水太低,那就不行了。最近自然之友的梁先生他们也考虑薪酬问题。所谓优秀人才就是有创意,有开拓意识的。这种人才,辛辛苦苦给你干活,付的报酬又很低,这是说不过去的。NGO必须去尝试,要让人才去创新、开拓,要让他为你奉献,要有一定的薪酬,然后还要为他们创造其他的东西。

财务透明是一招

王名认为,想要留住人才,首先财务要公开,透明。公开以后,员工就会信任你,然后就会积极地参与到组织的管理当中来,所以就不愁留不住,财务的公开和透明对非营利组织来说很重要。

风声之度 发表于 2008-9-23 18:35:35

我觉得本土人员流失是一种自然选择,本土NGO与国际的相比来说,还是缺乏相对的竞争力~

华农高山 发表于 2008-9-23 19:22:36

去NGO工作,我还偷偷的考虑过这个问题。

holywood 发表于 2008-9-24 00:28:31

欢迎来济溪工作

蛐蛐 发表于 2008-10-11 01:33:56

就像国企和外企,不是说现在大学的外语系就是给外企培养人才吗?我还听说过北大的人毕业之后分成三个部分,考研,出国,去外企。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么回事。国际NGO的各方面的条件很好,NGO是讲奉献,但是如果奉献可以在也比较好的环境里,我想很多人都会想去国际NGO吧。毕竟要先保障自己的生活。

huanqingshe 发表于 2008-10-14 22:03:29

我想进NGO 工作 但关于这方面的东西了解的少不知有哪位前辈可以赐教一下
说真的 我觉得本土的NGO与国际的NGO区别还是有点大毕竟外国的制度和保障都比较好我们应该考虑怎样来提高本土的NGO 的实力 才可以吸引人才

April 发表于 2009-9-19 23:24:34

本土NGO可能更加自由一些,反而国际性NGO有自己的一套“非中国”工作形式和标准,有时候也是需要适应。
但薪金相对来说还是要吸引一些,对人员培训什么的也是有支持。本土NGO我想,最大的制约是否还是资金的问题?

vjbzb 发表于 2011-4-8 14:48:33

王名认为,其实薪水也不一定非得高过谁,关键是要有一定的薪酬标准,只要有一定的薪酬标准,绝对留得住优秀人才。清华大学的工资绝对不是大学中最高的,但是可以吸引住最优秀的人才,为什么呢?当薪金达到一定的标准时,他不会再去看薪水,可能要看别的因素:例如领导人的魅力,我在你这里是不是得到一种精神上的回报等。但如果薪水太低,那就不行了。

很多道理不用到其它地方去找,济溪上翻翻也许就有你很想要的东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国际NGO与本土NGO争夺高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