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参与公益也是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员工的自发行为体现一个企业的品质,优秀的企业文化决定了员工的素质,同时,员工的素质又促进企业向更高的方向发展。■ 本报记者 宋 扬作为中国红十字会的副会长,郭长江参加的捐赠仪式多得连他自己都记不清了,但3月20日,他参加了一次与众不同的捐赠仪式,“我会记住一辈子的”。
中国红十字会105会议室是个狭长的房间,长长的会议桌摆放在屋中间,桌子的长侧面可以摆放近十个座椅,而短侧面仅能容纳两个人并排而坐。桌子西面的墙壁装饰着中国红十字会几个大字,显然,西侧的两个座位是主位。
这场仪式之所以能让郭长江铭记,不是捐赠数额巨大,不是有显赫人士参加,而是因为与他一起坐在主位上的是一名工人。这名工人是一汽-大众的职工,王洪军。
“每次与我坐到一起,都是企业的老总、领导级别的人物,而今天,一个公司的普通员工与我一起坐在了首位上,这表明,这个公司是尊重和重视他的员工的。”郭长江说。
郭长江第一次从一个企业普通员工的手中接过捐赠支票343177元,也是第一次将奖章赠给一个企业的普通员工。
http://www.gongyishibao.com/ewebeditor/UploadFile/2008325134837392.jpg王洪军代表一汽大众全体员工向中国红十字会捐款员工们一次次自发的捐赠
魏永新是一汽-大众德方副总经理,2月底的一天,正在办公室工作的他,得知公司员工正在自发向南方灾区捐款,他走到捐款箱前,毫不犹豫地将身上的近千元人民币及硬币等零钱掏出来,一分不留地投进捐款箱。
那一刻,这位德方副总经理认为,他并不是一汽-大众的老总,而是员工,与所有捐钱的员工一样,只是表达自己对南方灾民的关心。
王洪军交给郭长江的那笔钱,正是一汽-大众所有员工自发捐赠的。
今年1月,南方几省雪灾发生后,一汽-大众员工十分关心灾情,希望可以尽自己绵薄之力。
2月底,当得知自己的同事、全国人大代表王洪军将来北京参加两会,员工们自发在公司内组织捐赠,短短一周时间,全体中外员工总共捐赠343177元,之后委托王洪军转交给中国红十字会。
根据员工们的意愿,中国红十字会将这笔善款用于雪灾地区灾后重建。
企业员工自发为灾区人们捐款,在普通人看来很件特殊的事情,在一汽-大众却不是第一次发生。
2000年12月,一汽-大众下属一工厂成立“捐资助学小组”,员工自发捐款,直接向贫困学生发放助学金、捐助电脑、课桌椅、衣服等。
2003年3月,公司女员工向长春市社会福利院捐助现金,用于购买消毒柜、课桌椅及儿童玩具,同时向吉林省孤儿学校捐赠500件衣物,以此度过一个有意义的“三·八妇女节”。
2004年5月,公司一个生产车间员工自发开展“捐助女童”活动,至今已开展4年,为11名女童支付学杂费。
2006年10月,公司轿车一厂焊装车间为贫困家庭捐助生活用品1636件。
2007年12月,公司员工捐出2万余件棉被、棉衣等御寒过冬物品给长春市慈善救助总会,以救助弱势群体……
“有一位员工10多年来,默默无闻地赞助着一个孤儿就学,去年他突然患病失去工作能力,生活艰难。当他的情况在一汽-大众传开后,他的同事们又一次自发集资帮助他,并支持他继续资助孤儿上学,几天时间,就凑集17万余元。”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一位即将离任的德方副总经理得知后,更是将打算宴请同事的费用全部拿出来,送到了那位员工的手中,并称“与宴请同事相比,我觉得中方同事帮助别人的做法更有意义,我应该向他学习”。
企业文化激扬员工爱心
一汽-大众的员工缘何一次次自发的组织捐赠,帮助弱势群体呢?这与公司的企业文化丝丝相关。
作为一家合资公司,一汽-大众以“中国最优秀的汽车合资企业、员工眼中最具吸引力的公司”为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饯行企业公民责任,积极参加慈善公益事业。
在郭长江的记忆里,一汽-大众也是最早热心公益的企业之一。早在1992年,他就参加了该公司的捐赠轿车活动。
与其他汽车企业仅关注环保领域不同,一汽-大众在热心环保的同时,积极捐助和支持福利院的孤儿、智障儿童、贫困儿童、贫困家庭、退役运动员等各类人群,涵盖范围之广,为同行业少有。
然而,仅仅公司参与公益事业是不够的,只有公司全体员工都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才是一汽-大众的最终目标。企业员工的自发行为体现一个企业的品质和优秀的企业文化,决定了员工的素质,同时,员工的素质又促进企业文化向更高的方向发展。
一汽-大众的发展战略造就了以“爱”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在参与公司的一次次慈善活动中,员工逐渐被公司感染,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和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但是,什么样的企业才称得上优秀企业公民,一汽-大众有着自己的思考。参与公益事业是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但是,在大张旗鼓地支持公益事业时,首先应做好且有最基本的事情。
一直以来,一汽-大众从事的公益事业是对员工负责、对顾客负责。2007年汽车销售冠军也见证着顾客对一汽-大众产品品质的信心和认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