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河洛云梦
国际上许多国家都有重复使用课本的传统,亦即学生升学后将所有的书本留下,供下一届学生使用。同一本教材,美国学生使用5年,日本学生使用达到10年,而在资源缺乏、经济落后的中国,课本的使用寿命仅仅半年。
《中国青年报》算了一笔帐:我国现有在校中小学生2.2亿人,按每个学生每学期需用课本1500克计算,若能连续使用5年,可节约528万吨文化纸。而目前每生产1吨文化纸,需100吨净水、600度电、3立方米木材、12吨煤、300公斤化工原料。若以中小学人均课本费180元计算,扣除成本,全国每年至少可节约316.8亿元;如能重复使用5年,可节约1584亿元!"请把课本留给下届学生",该报用特大黑体字制作的这句标题显得异常沉重。(见2002年12月5日《中国青年报》一版)
纯净的1584亿元,居然来得如此容易!我实在想不出现在哪个项目哪家企业能创造出这般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据行家分析说,重复利用课本至少有五大好处:其一、国家少印课本每年可以节省300多亿元;其二、纸张来自木材,可减少森林砍伐,保护环境;其三、污染成为国难,造纸业难辞其咎,少造纸即可减少污染;其四、可培养孩子珍惜物品、乐善好施、自利利人的美德;其五、可减轻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特别是很多贫困地区的学生因买不起昂贵的课本而辍学,与政府施压、学校喊冤相比,重复使用课本最为有效。换言之,免除我国中小学生的书费其实很简单,只要重复使用课本就行了。
如此说来,对于举步惟艰、怨声载道的当代义务教育来说,这可真是天降大馅饼,何乐而不食!
然而,我观教育多妩媚,料教育观我太幼稚。有网友见我高声呼吁,斥之曰:"在中国要办成一件好事不容易,你意想不到的东西太多了,这只是九牛一毛!什么?重复使用课本?大胆!你想截断某些人的财路???"
我大惭。所幸还有比我更幼稚的主儿。河北的一位良知未泯的人士"一直认为重复使用课本是一件利国利民、功德无量的好事,应当引起重视,尽快办成",于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就开始撰文呼吁推广此事,并且一再小心翼翼地强调"虽然会给印刷、发行单位造成一时困难,但比起给国家、百姓带来的实惠可谓九牛一毛"。效果如何呢?请看"没有下文"的下文:
"我把上述想法及具体操作方案整理成文稿,给河北省委、省政府人民群众建议征集办公室寄去,省教委普教处于94年8月22日给我回函,说我的建议很好,今后要以适当的方式,在小学生中推荐这一办法。后来就没了下文。我一直认为这是一件利国利民、功德无量的好事,应当引起重视,尽快办成。于是我先后给《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中国环境报》等单位发稿,结果无不石沉大海。我匹夫之心不死,以为找错了门,于是又给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国家计委、国家环保总局负责同志写信,结果还是有去无回。我常常感到,我就是与风车作战的唐吉诃德。"(据"围城杂文"网)
不仅如此,堂堂的《中国青年报》也多次呼吁,《杂文报》99年曾在头版头条发表专题评论,更有不少有识之士上书建议,然而不知何故,至今无人理睬。
呜呼,重复使用课本,仅仅是举手之劳,甚至只需决策者的一句话,一年便可以为国家节约三百多亿元,减少毁林与环境污染,减轻老百姓的教育负担,帮助失学儿童上学,还能培养学生爱惜公物美德……如此兴教之良策、强国之正道、益民之善行,世界各国都在做,唯独我们这个"优先发展教育"的国家迟迟不做--后来的事实表明,非不能也,是不为也,不愿也。
直到 2003年2月15日,人们才从中央电视台"午间新闻"中听到了"一个令人为之一振的好消息"--国家新闻出版署负责人宣布,该年度中小学生教材出版发行体制将进行全面改革,以打破中小学教材出版发行专营保护的垄断局面,引入竞争机制后,预计比原来的全国出版发行价格总量下降十多亿元,从而使中小学教材的价格降下来。
然而业内有懂数学者一计算,发现此次招投标后,仅仅减少了0.3%的发行折扣。体现在教材降价上,意味着每100元的教材不过下降了0.3元。一本中小学教材的最高定价10多元,而每本教材的降价不过区区几分钱,这几分钱掉到地上都没人拾。对于一个每学期开学要缴二三百元教材费的中小学生,所降的价还不到一根冰棍钱!(据雅华《中小学教材降价:下了一点毛毛雨》,原载《大地》 2003年第18期)
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现有出版社562家,出版中小学教材总册数和总定价分别是中国出版业全行业的52.9%、37.39%。中小学教材的比例占到课本总量的六成以上。这个其大无比的丰盛的大蛋糕,关系到很多行业、部门和人员的幸福生活。可见垄断者只要握住权柄,这十多亿乃至上百亿的课本收入就成了少数人的工资福利。明眼人都知道课本的利润空间远不止于此--项目招标在我国早已形成惯例和共识,就连如此简单通行的课本印刷发行招标居然拖延了二十多年,成为重要新闻,遑论其它。如果不解决权力利益化和行业垄断这个根本问题,只是在枝节问题上绕圈子,社会不可能有实质性的进步。
难怪有人喟叹道,如果老百姓利益依然被权势者玩弄于股掌之间,"我一根树干不动,你万千树叶白摇",别说重复使用课本能节省三百亿元,就是能取得三千亿元的社会效益,恐怕也要等到猴年马月。
看来,孩子们沉重的书包还得继续背下去,家长们羞涩的腰包还得继续掏下去,中国特色的"义务教育"还得继续义务下去。何谓教材?教材者,交财也,义务之教,可以生财;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老百姓是无权过问的。
何谓教材?教材者,交财也,义务之教,可以生财;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老百姓是无权过问的。
这个事情我也思考过很久,我在初中时就听说过法国的课本是重复使用的,只不过他们的课本质量更好一点。没想过那么多啊,这样的事情牵扯的利益,垄断,国家的体制问题太多啦!哈哈,我发觉自己在看过表面的事情,看到了一些较为深入,本质的东西,最近很喜欢看一些记实类的文学,感觉到了自己思维的些许拓展........
愿我们这些热血青年中能有未来的“肉食者”来改变这种深层次的问题!
不过现在的课本也在不断的更新,学校也要质量,要做到大部分的重复使用还是有点困难
我在大学的时候有两年都没有买教材,还是过来了。不买书的还是有好几个呢!
去订书的时候问怎么人没有满,没有满不给领书。我们班的代表就说退学了,一句话就敷衍过去了。
这里牵扯了太多的利益关系.
重复使用课本虽然环保了,节约资源了,但是有很多人就拿不到收益了,比如教材编写组,比如印刷商,比如教委,比如学校.
有着这样的利益关系在里面,教材的重复使用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面对民众的疑问,教委的回答中有一点是:教材更新和改编,使得无法重复使用
可是就我所知,新旧教材往往只是把某些内容前后颠倒一下,或者增加删减点图片,具体内容根本没有变动!我因为是理科转文科的学生,所以教材是借以前的学长的,和同学的新教材对比了一下,基本没有变动,一样可以用!
教委的这个答复根本不成立!
而且现在的中小学教材,可能大家上了大学都不太清楚,纸张华丽的离谱!和五六年前老教材的纸张比起来,现在教材的纸张太奢侈了,尤其是英语教材,有机会大家可以去书店里看一下,以前四五本书勉强抵的上一本书的重量(主要是英语教材),不难想像,这样的纸张把课本的价格提升多少吧?其实教材的纸张有必要做的这么好么?能用就可以了,我们以前用普通的纸张不也一样读书了?纸张好,表面是提高书本质量了,但实质是一种不必要的浪费和铺张.
关于课本的重复使用,还有一方面的因素是学校教育和学生素质.
其实不少学校有贫困生,学校对这些学生的帮助一般是免学杂费,但课本钱是要出的.其实学校完全可以少报几套教材数量上去,把以前学生的课本回收给这些贫困学生用.这就不涉及到那么多利益圈了,只是学校的自主作为而已.但是为什么很少有(我不敢说没有,但起码我不知道)学校这样做呢?恐怕是学校和老师的理念问题了.
当然,课本不能重复使用还有学生本身的问题,大家的课本保存的完好吗?大学的也许好,但是小学中学的呢?我们读书的时候,常常随手涂抹的吧?呵呵~~很多学生的课本就是因为被涂鸦的不像话,才不能重复使用的.我想,如果要重复使用课本,每个学生的习惯还有待改善.
其实有人一直默默在做这件事情,河南有一个“狂人”叫做王文胜,他是以为小学教师,这些年来一直致力于小学教材的循环使用,我会给大家找一下相关的资料的
植树造零
白收起家
勤捞致富
选霸干部
任人唯闲
择油录取
得财兼币
检查宴收
大力支吃
为民储害
提钱释放
攻官小姐
爱名如子
酒精考验
明主选举
两袖勤俸
繁荣娼盛
一代痿人
秉功执法
私而后已
领导特色
人民政腐
饮酒吃职
失望工程
人民万税
权心权意
楼上的写的不错啊!
我觉得鹤乡女孩的想法很不错,这个问题牵扯到很多方面的利益,没有办法处理好。大学的还好一点,因为可以借用其他人的,有些学校也不会反对你不买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