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坑村是婺源文化底蕴最厚重的一个村庄,历史上文风鼎盛,有\"山中邹鲁,理学渊源\"之称,现为全国历史文化名村,进入了中国申请世遗预备名单,村中有诸多明清官邸,建村于南宁初年,村落嵌于锦峰秀岭之中,苍松翠竹与黛瓦粉墙互衬倩影,古道石梁湍湍流水相映生辉。 人们在徽派建筑的文脉里徜徉,随处可见的古建筑的雕刻也会令你叹为观止。
婺源拍鸟记录请击http://www.birdnet.cn/bbs/viewthread.php?tid=22827
第三站霞浦
霞浦,雄居台湾海峡西岸,福建省东北部。在这块方圆1489平方公里古老而美丽的土地上,现有人口50万,其中畲族约占5万。这里碧海溢彩、滩涂铺金、层峦叠翠、绿野流丹,好似一颗熣灿的明珠镶嵌在东海之滨。
霞浦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古先越人在此劳东生息。晋太康三年设立温麻县,唐时称长溪,元代升为福宁州,清雍正年间改称为福宁府,并增设附郭县(始称霞浦)。历史上,曾是闽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有“闽浙要冲”,“海滨邹鲁”之誉。
霞浦县气候温和,物产丰富,环境优美。全县14个乡镇中沿海乡镇占11个。陆地1489平方公里,海域28897平方公里;海岸线404公里,占福建省的八分之一;岛屿196个,均居福建省各沿海县(市)的首位。海洋盛产大黄鱼、石斑鱼、鲍鱼、海参、剑蛏等珍贵名品,是中国的海带、牡蛎、紫菜主产区及大黄鱼天然繁殖、人工养殖基地。拥有“海国桃源杨家溪”和秀丽的海滨沙滩,“空海之旅”是福建省4条涉外旅游线路之一。
福建省霞浦县地处闽东北,东海之滨,自古海上交通十分发达,是闽东地区经济、交通重地,古称福宁府。霞浦县三面临海,一面依山,海岸线长达404公里,海岸线曲长,港湾众多,岩礁岛屿星罗棋布,海底地形多样,多为泥沙岩礁结构,全县大小岛屿194个,近岸还有数量较多的红树林分布,给生物生长繁殖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
霞浦县南部下浒半岛向海洋纵伸呈“J”状地势,把所辖海区分为外海和内海。外海是全国著名的四大渔场之一闽东渔场,海口小肚大是鱼群回游、产卵、越冬的主要场所,并内结多条江河。
霞浦县海洋生物资源十分丰富,鱼类有60多科100多个种属700多种鱼类,还有头足类乌贼、鱿鱼和腔肠动物的海蛰,以及哺乳动物的海豚等,浅海滩涂常见生物近二百种,如贝类、螺类、海带、紫菜等等。可钓鱼种有大黄鱼,小黄鱼,黑鲷,石斑鱼、短尾大眼鲷、黄花鲷、姑鱼、带鱼、鲈鱼、、日本鳗、河豚等。霞浦县沿海是台湾暖流和闽浙沿岸水系的交汇区,水温、盐度适中,给鱼、虾及头足类等的产卵、索饵、回游、越冬提供了理想的生活场所,因而在四霜列岛、西洋岛、浮鹰岛和官井洋、东吾洋水域构成了一年四季海讯连续接替的良好钓场。
[ 本帖最后由 八桂野人 于 2008-12-27 21:22 编辑 ]
在风光旖旎的西洋岛上,钓手们过足了钓隐,一人一天就可钓获鲈鱼几十公斤。霞浦的海上养殖闽东地区由于受历史原因的影响,地理条件交通闭塞的限制,一度成为沿海黄金地带的断裂层,经济相对其他沿海地区较为滞后。也正是由于处于这种情形,霞浦县的自然环境才未遭太大的破坏,至今保持着得天独厚的钓鱼环境 同时霞浦旖旎的风光也为摄影爱好者带来了很好的素材:海滩独特的走势、单薄古老的渔船、各种颜色整齐排序的小木屋,都在阳光的照射下梦幻般另人惊叹无比……
自然总有神奇美丽在等着我们去发现。
哇,真的好美啊!
原帖由 华农高山 于 2008-12-28 00:41 发表 http://forum.gsean.org/images/common/back.gif
自然总有神奇美丽在等着我们去发现。 gmf
再不早点的话恐怕找不到了!
顶下!仿佛走进一部童话~~~
陶醉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