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年会以后的2009
今天QQ聊天,一南方没学校环保社团的同学跟我说明年济溪年会上见(如果可能),那种神情可以想象,好自豪的样子,志得意满的样子。我就想,一年在济溪就记住了个年会?我给他说不要务虚名而图实害,去是交流去的,是带着问题和解决办法去的,是带着号的思路好的想法去的。要想去平时就要多研究,研究环保大势,环保软肋,社团运作,项目运作等等,那样才有可能能够去。大家都有东西年会才会出好成果,更加促进环保力量的发展壮大,促进环保的发展。要不然就事浪费经费,或者经费的性价比不高。刚开始感觉很难做到不为名,去年会多有面子啊。今年我没有能够去,当时还很失落了一阵儿。后来想想,去了能怎么样呢,名声事有了,可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有价值的东西拿出来,添什么乱呢?有过纯粹为了交流,在济溪上发帖也可以啊,打电话和一些人探讨也可以啊。所以好了。
后来就期待年会结束后看看有什么东东可以好好学习一下子,可没有多少,有点失望。当然济溪的战略发展不关我们的事,可其他的呢?
在此建议将每次交流的后期整理和发布成果重视起来,将会上的交流再转回来论坛,线上和线下配合更加好一些
有其事大型的如年会,应该引发大的讨论。就一些普遍关心的问题最好能够达成共识形成模板。比如年会之初好像有个什么志愿者和学生就业的主题来着,记不清了,没查到那个帖子。不知道关于这方面有什么结果没有。 野人对CEF曾经提出过三个“必须”:
·论坛中所有的安排布置都必须为论坛的主题服务;
·每个参加论坛的代表都必须为论坛做出贡献;
·每个参加论坛的代表在论坛期间的行动都必须围绕自己参加论坛的目的而行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