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洁”公益丑闻“的警示:老老实实做CSR(企业社会责任)就是不要太自私
近日,宝洁公司与中国教育部联合开展”校园健康教育计划“,在杭州,宝洁公司向学生发布的调查表(作业)引起了家长反感。因不满在调查表中强制要求学生家庭使用宝洁公司旗下产品”佳洁士“牙膏和”舒肤佳“肥皂,一位网名为”艾草“的学生家长在网上率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随即引来杭州网友的热议并有了媒体的介入。随后浙江省教育厅发文要求”马上停止与宝洁公司的合作“。http://www.zjol.com.cn/pic/0/02/69/70/2697024_301612.jpg
”艾草“在她的博客上记叙了此事的来龙去脉:《宝洁公司对我们的孩子所做的》。杭州都市快报等媒体亦前后发布了新闻报道此事。《http://zjnews.zjol.com.cn/05zjnews/system/2008/12/30/015131801.shtml]作业:保证全家使用佳洁士 家长质疑学校参与营销》、《宝洁公司做法违背公益原则 被浙江省教育厅叫停》。
律师张启淮在博客上发文《公益行为岂能商业化》谴责此行为。他并引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对此事进行分析,直指公司、相关教育部门涉嫌违法。
有人质疑教育部是因为宝洁公司向中国教育基金会捐赠了750万元并且承诺总共捐赠1亿元而和宝洁公司开展这项合作的,对公益行为与营销行为的硬性捆绑提出批评并担忧其背后的“潜规则”:《教育部为何成了宝洁公司的推销员》。至此,宝洁仍未对此事做出回应。
事实上,宝洁只是这次“倒霉”被推到了浪尖,三大跨国巨头宝洁、高露洁和益达早已经启动了对“中国儿童的牙齿”的争夺,并相继采用公益之名。有人戏称“如此公益,大有收益”。宝洁的倒霉只是因为太露骨,看,益达只是稍为隐晦一点点,就成功过海。
对于近年来企业大肆烧钱做公益,不少人心存忧虑。部分企业夹杂太多营销和公关需求。(因此大多数钱会投向官办的大型基金会),通过官办基金会(兼具公益和行政双重力量)的力量以及与政府的关系达到其目的。企业自己应该明白,CSR不是 PR,欲望是遮掩不住的。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是做公益的还是做营销的,人民心里有杆秤。
也请官办基金会及ngo同行认真考虑这种事情是不是到了反思和自重的时候,因为官办基金不仅担负着自己的名声和政府的名声,还很大程度上担负了民间公益组织的”代表“。一件公益丑闻足以打沉一家基金会(或ngo),对其他民间公益组织的影响余波也是不可小视。在中国公益尚且处于发育的时期,需要互相扶持,大家还是不能被钱乱了自己的立场,选择真正有心的企业作为伙伴是长久之计。 好文章,值得思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