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里 发表于 2011-5-4 09:25:36

《末日浩劫》
http://www.56.com/u11/v_MzIyODkyOTY.html
资源有效性:2011年5月4日 流畅性一般
推荐人:尤里
编号:20093509
         《末日浩劫》描绘的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地球一天之内突然急剧降温,进入冰期的科幻故事。故事中,气候学家杰克·霍尔(丹尼斯·奎德饰演)在观察史前气候研究后指出,温室效应带来的全球暖化将会引发地球空前灾难。杰克博士曾警告政府官员采取预防行动,但警告显然已经太晚。杰克·霍尔博士于是急告美国副总统宣布北纬30度以南全美民众尽速向赤道方向撤离,该线以北民众要尽量保暖。 
       而就在此时,霍尔博士得知儿子山姆(杰克·吉伦荷饰)只身前往纽约去营救女友,于是决定冒险前进纽约在冰天雪地中展开救援行动。这时候灾难从纽约开始,曼哈顿摩天大楼遭到强烈旋风的袭击,大部摧毁。突然间,地铁隧道里涌出狂暴不止的汹涌洪水。大水吞噬了纽约,淹没了美国,欧洲也在洪水之下不复存在。此后,冰层和白雪覆盖了整个地球表面,冰期时代开始了。    当镜头再次回到美国时,那些侥幸生还的美国人都逃往墨西哥,请求进入那里的难民营。影片末尾处美国总统不得不叹息承认道,他所奉行的气候政策是一次巨大的败笔。

zhao1230427 发表于 2011-5-5 16:13:38

这个不错 果断围观

蓝色宁静 发表于 2011-6-5 22:31:24

在《世界文化》里看见一篇介绍生态纪录片的,其中谈到了中国和法国好的生态纪录片,回来看了《微观世界》,本想发个帖子与大家分享下,看见这个帖子,就在这里吧,也便于大家找,不零散
这是一部精彩的描绘昆虫世界的纪录片,让人不由得惊叹自然界的美妙.,拍了二十年,最后剪成七十三分钟.从头到尾,没有哪个演员穿过衣服...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CuIS8tOiJZ8/

本片无以伦比的摄影技术,独具匠心的拍摄角度,将森林下、草丛下的世界无数倍放大到你的面前,昆虫、草叶、水滴无不纤毫毕现。竟成为壮丽的奇观。本片获得第二十二届凯撒电影节最佳摄影和最佳剪辑奖。你会惊讶于在我们的脚下,竟有这样一个世界存在。这是黎明时分,在地球的某一处隐藏着星球般巨大的世界。茂草变成了森林。小石头变像高山。小水滴形同汪洋大海。时间以不同的方式流逝。一小时就像过了一天,一天像过了一季,一季像过了一生。想要探究这个世界。我们须先保持静默。倾听和观赏这奇迹。
本段热门看点
  这张描绘昆虫世界的DVD没有故事情节,没有字幕,也没有解说,全靠画面本身来诠释。小小的昆虫,经过放大的镜头重现在屏幕上,原来竟是那么宏大,那么神奇,那么幽默。这要感谢本片的开发和拍摄者,是他们用了十几年时间,花费了大量精力和经费,日积月累、精雕细刻才把这部影片奉献出来。草原昆虫在他们的镜头下,逐一"粉墨登场"。从蜜蜂采花、蚂蚁搬家、甲虫大战、蝴蝶钻出蛹壳、蜘蛛吐丝缠裹猎物、蜗牛互相拥抱、孑孓变蚊虫飞出水面等场面,都十分细致生动地被捕捉下来。通过这些精彩的画面,展示出大自然造物主的无穷奥妙。这部影碟不但具有迷人的观赏价值,也具有教学科研价值。影片在戛纳电影节上获得影展技术大奖,自在意料之中。   该影碟画质表现出众,尤其是它的光泽感和透明度。其中如蜘蛛网上的雨滴、彩色树叶映衬下的蜜蜂、蝗虫头上的触须,吮吸露液和吞食蚜虫的瓢虫等画面,简直可以用来测试器材的还原保真度。音效上,昆虫们所发出的声音也经过放大,竟会发出如此奇异的音响,个别段落经过人工的修饰(配乐),时而与昆虫的动作同步相伴,如千脚虫的爬行,使用了打击乐,听来非常逗趣;时而与情节配合,营造出紧张感,如鸟儿啄食小虫和甲虫大战便动用了乐队,不但有节奏而且还产生出厚重的低频震撼力。

很喜欢这幅画面,大自然的生物都是有灵性的,记起陌上姐姐那句话“生命是奇迹”,看这部电影时就在不断感叹。

蓝色宁静 发表于 2011-6-5 22:39:59

还有之前有人发的推荐的电影的贴子的电影也在这里一并链接吧
宁馨儿——电影与环保(有很多不错的电影)
http://forum.gsean.org/read-htm-tid-33240-fpage-3.html
春野然然——盘点世界环保电影
http://forum.gsean.org/read-htm-tid-56646-fpage-3.html

蓝色宁静 发表于 2011-6-5 22:49:08

中国自制优秀生态纪录片——森林之歌
 《森林之歌》是550分钟的纪录片,花了摄制组长达4年的时间。11集的除前3集总论外,其余8集各指向一片有地域特色、气候带特征的森林类型:秦岭自然保护区、长白山红松针叶林、新疆胡杨林、藏东南高山林地、海南热带雨林、云贵高原山地森林、武夷山竹林、海上红树林。这些地方大致反映出中国原始森林的版图构成。   
第一集 万木撑天森林是一个神奇而美妙的生命世界,它们每天承接这天赐的雨露阳光,吸吮着大地的乳汁,自由自在而又神秘莫测。大自然对于人类的恩赐与眷顾之情,总是通过森林来传达。而人类改善环境的愿望,常常是借助森林的力量来实现。绿色的森林,支撑起了人类的昨天和今天,也必将为人类的明天擎起一个绿意葱茏的世界。因为,人类要生存繁衍下去,始终离不开森林的呵护。  
第二集 绿满天涯  这是一个春天里的故事。 1982年3月2日,是中国第一个植树节。这一天,77岁的邓小平同志带领全家人来到北京玉泉山上,兴致勃勃的在这里种下了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第一棵树。一个春天接着一个春天,转眼间26个春天过去了,当年种树的老人已静静的离我们而去,但是玉泉山上的这棵松树已经长成了婷婷如盖的大树。它似乎明白老人的心意,开始精心的承担起守护大地的神圣职责。举目远望,我们发现,在辽阔的祖国大地上,满山遍野的小树正在茁壮的成长着。   
自然篇   第三集 容 颜 绿色版图  这是一次奇妙的发现之旅。《森林之歌》摄制组用三年的时间,伴随着晨昏的交替,寒暑的更迭,探访中国仅存的原始森林。   在我们熟悉的人类社会之外,在被逐渐遗忘的自然世界,生命在欢唱。我们进入人迹罕至的森林中,感受大自然的严酷和恩赐,聆听最原始的歌声。我们记录生命的寂寞与灿烂,精彩与艰难,记录它最初与最后的身影,记录一个国家的森林版图。   从冰原,到大漠,从海洋,到高山,在一些极端的环境下,我们可以看到森林里的居民,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顽强生命力和奇妙适应性,这让它们经历了比人类历史长得多的时间,依然生机勃勃。  
 第四集 家 园 云横秦岭 本集是一个关于“家园” 的故事。主线将以秦岭金丝猴的生活历程为切入点,以金丝猴赖以生存的红桦林为叙述主体,围绕着红桦林这一叙述坐标轴,展现它的生存环境,以及动植物生态链,建构一个动物与植物和平共生的神奇“家园”。   “甲板”是一只十二岁的成年公金丝猴。它所在的猴群,生活在秦岭山脉北坡海拔两千米的山谷中。“甲板”有八个妻子,他最宠爱的是最年轻的母猴“圆圆”。不远处,被扫地出门的流浪公猴组成了一个部落,“八字头”在其中最为强壮。他每天准备着,并将成为其他家庭家长地位的挑战者。一场争夺王位的战争一触即发。   
第五集 雪 国 北国之松长白山是地球同纬度带上生物资源最为丰富的自然综合体,它不仅有着雄浑的地质地貌,奇特的自然景观,更是一座世界上自然资源非常丰富的立体宝库。本集主体故事将围绕红松展开。 在长白山北坡,一粒粒刚刚成熟的红松籽在风的推动下离开了大树的摇篮,与其他一些单纯靠风传播种籽的树种相比,聪明的红松却让种籽变得更大、更有营养,吸引了众多的食客,并通过动物来传播种籽,松籽是整个食物链当中重要的第一环。由于人工采摘松籽的数量越来越大,给红松的正常繁殖带来了困难,另外一方面也给以松籽为食的动物的生存产生了威胁。冬季,漫天大雪飘落地面,红松的另一个朋友——黑熊却在林间拼命地找寻着任何可以找到的食物。森林中的黑熊没有冬眠,它能否度过这个漫长的冬天?   
第六集 长 歌 大漠胡杨 塔克拉玛干沙漠覆盖了塔里木盆地的60%,但是来自高山的冰雪融水在盆地的北部汇成了塔里木河,它是这里一切生命的源泉。作为荒漠上唯一的高大乔木,胡杨和其它荒漠植物一起,组成一道绿色屏障,阻挡着沙漠的扩张,从而保证了西域文明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绵延不绝。胡杨千百万年来在荒漠上生存,它的法则是,用最小的消耗完成生息繁衍。本片将展示荒漠上生命的奇迹,讲述一个顽强的生命的故事,并希望关照到人类自身的生存现状,留下思索的空间。   
第七集 凌 云 雪域神木 青藏高原以及纵跨滇、川、藏的横断山脉分布着中国乃至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原始森林,这里的森林当之无愧的被称为“森林的制高点”。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南迦巴瓦地区有着全世界最完整的植物垂直分布带,囊括从海南岛到两极的植物类型;是世界25个生物多样性热点之一本集就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展开。树高60~70米、直径1.5~2米的大云杉树是这片森林的主体树种,它分布在森林的上线,生活在森林里的植物、动物、人类相互依存,构建了一个和谐的世界,然而高原的恶劣生存条件使得它们必须时刻面临挑战,一个又一个的生存危机接踵而来,大云杉树和它的邻居们又是如何面临挑战的?   
第八集 竞 生 雨林回响 热带雨林终年郁郁葱葱,生息不止,被誉为地球的“肺脏”。生物多样性是热带雨林最重要的特征。尽管热带雨林仅占世界陆地面积的百分之七,但它所包含的植物总数却占了世界总数的一半。海南岛自古就覆盖着茂密的热带森林。在距今约70万年前,全岛各地已遍布热带植物,种类很多,面积也大,呈现一派雨林景观。在竞争分外激烈的热带雨林,每年每公顷土地有150,000棵幼苗生根发芽,其中仅仅有不到1%的幼苗才会长成大树。它们必须通过艰苦卓绝的竞争,最终发芽、开花、结果。同时,森林中的植物相互竞争又相互依赖,最终造就了热带雨林的丰富多样。   
第九集 孑 遗 森林隐士 银杉,是一种古老的孑遗植物,因为世界上只有中国还存活着这种200万年前的植物,科学家用argyrophylla(银色的叶)作银杉的种名,而用Cathaya(华夏)作为银杉的拉丁属名。我们的故事将从银杉和其他物种的共生展开。远在地质时期的新生代第三纪时,银杉曾广布于北半球的欧亚大陆,在德国、波兰、法国及前苏联曾发现过它的化石,但是,距今200到300万年前,地球发生大量冰川,几乎席卷整个欧洲和北美,但欧亚的大陆冰川势力并不大,有些地理环境独特的地区,没有受到冰川的袭击,而成为某些生物的避风港。银杉、水杉和银杏等珍稀植物就这样被保存了下来,成为历史的见证者。在整个的云贵高原,除了银杉,还有栱桐、紫薇、铁杉等古老树种。  
 第十集 清 影 竹语随风 竹子是中国森林家族中的特殊成员。竹子的存在,使得中国森林与人类的距离更近,更具有亲和力与家园感。中国是竹子的故乡,世界1500种竹子中,中国就有500多种,中国现有竹林面积720万公顷,其中纯竹林面积420万公顷,最主要的竹种毛竹300万公顷,除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外,其他各省均有种植。世界上生长速度最快的植物开始向天空冲刺。武夷山脉的峡谷里,毛竹笋在太平洋季风的吹拂下,在春天阳光的催促下,四十天就能长到二十多米高,生长最快的时候,一昼夜能长高一米。这是一场关于速度的竞赛,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长得最高,谁就有资格享受充分的阳光……  
 第十一集 听 涛 碧海红树 红树林,生长在亚热带及热带海岸潮间带,是具有维护海洋生态平衡的特殊生态系统。红树林与珊瑚礁生态系统、海岛生态系统并称近海三大生态系统。红树林是一种海陆两栖的森林形态。涨潮的时候,红树的大部分都会没入海水中,退潮的时候,红树生长在海边的滩涂地带。红树林能够在盐分如此大的条件下生长成茂密的森林,是千百万年来长期进化的结果。本集从红树林胎生的性入手,通过幼苗在大海中的漂移——寻找陆地——落地生根的过程,把广西和海南两个最重要的拍摄地连接起来,展现我国红树林的现状,表现作为近海最重要和最有代表性的生态系统,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神奇和美丽。
http://www.tudou.com/playlist/id/10103654/

蓝色宁静 发表于 2011-6-5 23:01:53

水问
纪录片《水问》的主要内容   
《水问》整部作品共360分钟,分为八集播出,分别从危机、饮水、生态、利用、分配、治理、节水、文明等八个方面回答有关水的问题。  
 《水问》在拍摄过程中得到了中国一流水问题专家以及部分国际水问题专家的全力支持,他们对作品所揭示问题的深度和广度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认为《水问》不仅能够起到唤醒民众资源危机意识的作用,也能够为政府决策、社会发展提供相当水准的资料参照。  
 《水问》也是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转向现实题材创作的全新探索,制作周期长达两年。由于关注的是现实社会热点问题,摄制组面对来自创作手段和社会理解等各方面的困难,走遍大江南北,在雪山、高原、沙漠和城市,用镜头记录了中国最缺水地区人们的生活,展现了城市生活中的节水困境,批露了触目惊心的湖泊、河流污染调查结果,访问了中国乃至世界一流的水问题专家,分析了水危机出现的深层次原因,推荐了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用水管水理念,并试图寻找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人水和谐的发展道路。
 纪录片《水问》的八问  
 一问,危机何时到来?  
 当我们潜入蓝藻丛生的滇池底部,我们要去寻找消失已久的栲栳鱼,要在湖底的淤泥中寻找到究竟什么污染了我们的湖水?当我们在海河岸边一次又一次见证了打井队寻找水源的失败经历时,我们想知道那些地下几百米的水究竟到哪里去了?  
 如果世界人均水资源是一满杯水的话,中国的人均水资源不过仅仅是一个杯底;而且由于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在华北等人口聚集的地区,我们的人均水资源量甚至低于以色列、中东等地区;更何况到2020年中国的人口将接近15亿、我们的工业化、城市化正以世界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发展……  
 危机不是即将到来,而是已经从四面八方悄悄开始。  
 二问,饮水能否安全?  
 那是一种美丽的水生植物,它比人类早几万年来到地球上,在生物学家眼里,它是一个环境是否存在生命的迹象——蓝藻:在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江南水乡,它突然成为了万恶之源。“开宝马、喝脏水”是我们选择的生活方式吗?  
 喝上干净的水,这是人类最古老的生存愿望,这一愿望创造了许多奇迹:自来水的发明、城市的诞生……但是,在一个先天饮水条件有缺陷、经济发展不均衡,甚至快速工业化的国家,喝上干净的水,要面对种种复杂的困难,更何况自来水就一定干净吗?  
 在寻找洁净水的过程中,今天的人类既要克服自然障碍,又要克服文明障碍……  
 三问,生灵是否安宁?  
 在富裕的南方,几十万人,一夜之间就可能没有水喝;在淮河岸边,一场污水过后,所有河蟹养殖户彻底破产;在发展的北方,河流的生命几乎绝迹;长江的河道里,人们花费上百万元,只是为了寻找到一种名叫白鳍豚的水生鱼类;“太湖美”、“汾河清”这样的歌曲在全国的水污染地图面前显得滑稽、尴尬。从北到南,七大流域正在面临水污染危机崩溃的边缘。  
 水是宽容的,因为这种宽容才产生了生命,也因为这种宽容,它容纳了这个世界所有肮脏的东西。中国的工业文明发展浓缩了西方两百年的时间,作为代价,中国的河流与湖泊也浓缩了西方两百年的污染史。利益驱动、制度缺失、道德沦丧,对比农耕文明,对比泰晤士河的治理,让中国的江河湖泊重新变清究竟什么最重要?  
 水生态环境的状况是一面镜子,能够清晰的照出一个人、一个民族、全人类的道德与良心。  
 四问,江河如何安澜?  
 在青海民和县喇家村,我们可以看到几千年前的洪水为我们留下的惨痛记忆;而在开封城外几十公里外,悬在几百万人口上方的黄河,又让我们不断地思考洪水的出路。  
 在全球,每年死于江河洪灾的人数约占各种自然灾害死亡总人数的四分之三;而在中国,受北方黄河成为悬河影响和在南方受长江季节性洪水威胁的地域有全国一半的人口,流与堵、放与治,究竟能不能根治水患?中国目前的防洪工程几乎已到极限,放眼世界又有哪些方法可以借鉴?技术主义也好,自然主义也好,江河治理的背后都体现着不同的时代精神,都配合着具体时期的发展要求,江河洪水治理的根本或许是对人水关系的再一次调整。  
 居安思危,回顾千年治水历程,解析水患症结,思考江河治理方略。  
 五问,水究竟属于谁?  
 每年夏天,在漳河两岸甚至会增派武警来保护水源;在河西走廊,黑河分水自古以来留下了许多惊心动魄的故事;在中东,甚至一桶水就可以换来一颗子弹……  
 水不够用,人们就会去抢水,当抢水危及到了生命,人们就会想办法去分水。无论是漳河两岸的省长们,还是湖北农民用水协会的代表们;无论是鄂尔多斯的企业家,还是西班牙的水法官,在谈判、博弈的过程当中逐渐明白:政府主导、市场调节、民主谈判、法制约束,最终不仅是在落实平等的水权,而且也是在落实平等的人权。不仅人与人、国与国之间要分水,而且人类与河流、与湖泊、与地下水之间也要分水,因为我们都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即将被分配的水是人类理性的一面镜子。  
 六问,大国水网有多远?  
 几千年前,秦始皇靠修建了郑国渠和灵渠,调配水资源,完成了一统中国的大业;十年前,沙特阿拉伯的王子希望把一座南极冰山运回缺水的国家,但是一过赤道,冰山就在大海里融化了……  到底可不可以把水从富足的地方搬运到缺水的地区呢?那些缺水的地区是不是已经接近缺水的底限?今天的调水和过去相比究竟有哪些不一样?调水究竟是大国的梦想,还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调水应该是对贪婪的弥补,还是对贫穷的补偿呢?  
 新世纪之初,中国以小心谨慎的态度在编织一个充满梦想的水网。  
 七问,节水难在何处?  
 在城市里,拉动任何一个抽水马桶,宁夏缺水地区一家人一星期的生活用水就全部被冲到了下水道;在缺水的宁夏、甘肃,各个地区都在争上高耗水的工业项目;以节水技术、节水制度、节水道德闻名于世的以色列,人均水资源量竟然比我国许多地方都要多……水很贵,一瓶矿泉水的价格甚至比97号汽油还要贵两倍;水几乎无价,在炎热的夏天,奥运工地的工人们,一天要在水龙头下冲上三四回澡。  
 中国人并不缺乏节水的历史、节水的意识和节水的技术。坎儿井、北海团城这些古老的节水设施已经使用了几千年,那么我们缺什么呢?对一户农民、一个企业、一个地区而言,当节水比浪费水还花钱的时候,为什么要节水?对你的邻居、你的下游来讲,多用水仅仅是不道德的时候,为什么要节水?  
 节水不仅是我们面对生存危机不得已的选择,也是考验我们这个民族道德与制度建设能力的一次机会。  
 八问,水的答案在哪里?  
 黄河源头有千湖之县美誉的玛多要搬迁了,原因是没有水;太湖之滨的大款要搬走了,原因是水脏了;世界第四大淡水湖——咸海,已经消失了一半;我们儿时记忆中的河流几乎全部干枯了――我们的祖先是否想像过我们今天的遭遇?  
 人类的文明诞生在大河两岸,苏美尔人的崛起就是因为找到了与水和谐相处的方式;但是,苏美尔文明的消亡,也正是由于对水的利用过度。两百多年以前,人类发明了蒸汽机——一种利用水循环的机器,它推动着我们到达了今天的文明程度:我们生活在地球历史中最美好的时期,但是我们是不是忘记了水可以诞生文明,也可以毁灭文明?  
 面对水,如果我们不能够找到新的文明方式,我们还能在地球上走多远?
http://video.baidu.com/v?ct=301989888&rn=20&pn=0&db=0&s=8&word=%CB%AE%CE%CA&fr=ala0

蓝色宁静 发表于 2011-6-5 23:11:36

同饮一江水
    《同饮一江水》是中央电视台首次就同一主题进行多国合作的大型人文地理类纪录片,全片通过高清摄像机和立体声录音设备记录影像和音效,画质精美,影像逼真。而多地区的航拍、动用重型设备的特技摄影等手段更使影片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同饮一江水》本着“和平、友谊、合作、发展”主旨,从大湄公河次区域地理、自然、经济、文化、宗教、人民生活和社会现状等各个侧面切入,讲述不同国家不同经历的人们和他们的生活故事。记录了泰国78岁的驯象大师、越南女子排爆队员、老挝原始热带雨林村民、柬埔寨洞里萨湖和中国广西桂林有着相同境遇的渔民、泰国大海啸中奇迹般生还的孩子、缅甸著名红宝石矿区的矿工、中国云南传统手工艺人等四十多个人物的生动片段,同时将刻画着大湄公河次区域灿烂古代文明、丰富自然资源、独特人文风情的精彩画卷,以及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各国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合作成果如实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分集介绍;
第1集多彩的水系  
 澜沧江-湄公河是连接柬埔寨、中国、老挝、缅甸、泰国、越南六个国家的自然纽带,这六个国家(中国以云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参加)组成了大湄公河次区域。以往很少有对这条河流进行宏观审视的机会,因此,作为系列片的开篇,对这条纽带进行描述显然是必须的。  
 这样一条伟大而又迷人的河流,并非从一开始就这样壮阔的。在奔向大海的一路上不断有很多支流加入进来,向它贡献新的能量,它才宽广、奔放和有力。正是因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六国丰富的物产资源、多彩的文化资源以及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大湄公河次区域才如此灿烂而迷人。本集中将叙述澜沧江-湄公河的水系、次区域的地理地貌以及基本概况。  
 第2集人与大象  
 多样的地理环境与优越的气候条件,使得大湄公河次区域成为世界上物种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有数据表明,虽然这一区域的土地面积还不到亚洲大陆总面积的二十分之一,但这里拥有的动物种类却占到了整个亚洲大陆的四分之一。  
 在这块土地上,大象,是最尊贵的动物,是独一无二的王者。本片通过再现泰国八十岁猎象老人的捕象雄风,对云南西双版纳野象群的追踪拍摄以及现场记录独一无二的大象节、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大象医院等内容,解读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各国人与象从古到今的关系。同时,这块土地上的野生动物资源,生命的丰富与精彩,也将在本集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示。  
 第3集生活在水上  
 澜沧江-湄公河这条大河孕育了世界上最丰富的淡水鱼类生态系统,也孕育了这个流域人民的勤劳、智慧和毅力。这里的渔民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捕捞多种多样的鱼。渔业目前显然还不是这一地区收入很高的产业,但它是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人民非常重要的生活方式。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各国的自然渔业面对相似的困境,不同地区的渔民们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中国广西漓江上的渔民黄六七投入了新的旅游事业;越南安江的阿雄则则在湄公河上进行网箱养殖;而柬埔寨洞里萨湖上的渔民尹耿丽顽强的带领一家人,充满信心地开始了新的捕捞季。通过个故事,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渔民的日常生活图景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第4集大地之宝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宝石,惊艳寰宇,价值连城。自古以来,大地中的宝藏就是一个国家的财富。在现代文明社会中,财富不仅仅是黄金、宝石这些矿产,还有那些国家的战略物资:煤、石油、有色金属。  
 本集介绍了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各国国家财富的发展变化,从铜到金银、宝石,直至煤、锡以及多种复合稀有金属矿。另外,讲述了一位缅甸矿工从世界最著名的抹谷红宝石矿区出发,到仰光大金塔献上自己的宝石,以求精神升华的故事。本集阐述了这一区域人们对财富的认识和态度,同时也介绍了宝石的挖掘、加工过程;宝石的使用和历史;仰光城市和仰光大金塔;遍布于流域各国的矿产资源以及开发和利用。  
 第5集雨林故事  
 大湄公河次区域曾经被热带雨林所覆盖。原本这里人们的生活方式完全适应热带雨林和丛林,很多民族甚至有自己保护森林资源的禁忌规定。然而人口的增加和对物质的渴望不断冲击着旧的防线。  
 本集通过深入老挝雨林村寨和中国西双版纳傣族村落的生活,记录雨林民族的独特文化,展现人们保护热带雨林的不同方式,介绍热带雨林的知识,表现美丽的热带雨林景色,揭示人类和热带雨林相互依存的关系。同时也告诫人们,过度的需求对原生态地理的危害。  
 第6集果香人家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最诱人的物产,是那些生长在热带天空下的水果。这里的每个季节,大地上总是硕果累累。美味的水果在这片土地上俯仰皆是,这里是世界著名的水果天堂。  
 对泰国罗永府果农颂萨和越南湄公河上的果商邓文冬一家交叉叙述的故事线,串联起了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丰富的物产、美丽的自然风光,表现了这里富足悠闲的生活。现在这里的人们开始意识到了水果产业在经济、环保等方面的重要性,而不再仅仅是人们生活的必须和物产丰富的标志。  第7集稻谷飘香  
 大湄公河次区域从北到南,跨越了温带、亚热带和热带,众多河流滋养着233万平方公里肥沃的土地,为稻米的生长提供了最好的条件。稻子被种在高山之巅,种在辽阔的平原,也被种在大海边,这是世界上稻米的主要产区。稻米是这个地区人们食物的最主要来源,经济收入的重要资源。稻米生产决定了人们生活的内容和节奏,稻米的生产史可以说就是这个地区的文明史。  
 本集随着民谣的节奏展开了一幅从播种到收获的稻作画卷。种类繁多的稻子:缅甸山上生长的旱稻、越南和柬埔寨的漂稻以及被专家称为“植物中的大熊猫”的野生稻;多种多样的耕作、播种与收获方式,描述了流域各国人民和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农耕文明,同时表达出人民对大自然的感恩之心。  
 第8集永远的节日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是世界上节日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许多古老的节日保持至今。可以说,节日是大湄公河次区域的一个表情。当大家为欢度一个共同的时刻而进行准备的时候,共同的文化背景、价值取向就把人们联结在一起,节日是人们相互的认同。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各国有着相似的文化背景,因此也有大部分人都要欢度的节日,比如春节、泼水节,同时,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也保留着自己独特的节日,比如泰国的雨伞节、大象节、柬埔寨的送水节、中国云南的祭龙节、火把节等等。
 通过老挝少女素帕拉参加泼水节“七仙女”选美的经历、越南春节的准备过程以及各种节日的介绍,这个区域节日和水的特殊关系,节日和自然、宗教以及农耕生产的关系都在本集中得到解读。  
 第9集不变的虔诚  
 世界上恐怕没有第二条河流像澜沧江-湄公河这样,从源头到入海,两岸散落着无数的祭坛、寺院、灵塔以及各色各样的宗教建筑。它是构成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人民精神世界的重要因素,也是形成这里生活习俗的重要因素。  
 寺院的日常生活;佛寺的建筑和装饰艺术;缅甸万塔之城-蒲甘;孩子们的成人礼;佛寺学校;收集保护贝叶经的故事;藏传佛教的彩粉坛城等等,构成了本集的看点。  
 第10集龙舟竞渡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六个国家都有龙舟,虽然各地比赛龙舟的时间、方式并不相同,但是龙舟都体现了人们对神圣河水的崇拜与敬畏,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美满生活的企盼,以及在这一活动中所需要的那种团结、和谐、拼搏的精神。  
 本集同时讲述了中国广西和老挝两支龙舟队训练、比赛的故事,并介绍了端午节和开门节的习俗;也让我们看到了各国不同龙舟赛的热烈场面,不同的生活风情。从本集可以看到在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各国,水和人们的生活是如此密切相关,人们对水的感激和敬畏之情。  
 第11集鲜花之地  
 大湄公河次区域是世界上鲜花最繁盛的地区。这个地区非常适于鲜花的生长,鲜花在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各国到处盛开。鲜花作为一种浪漫的物产在这里的生活中广泛被使用着:庆节日、壮典礼、饰居室、美身体、敬神佛,甚至饮食都要用到鲜花。
 中国云南鲜花生产基地花农的发展故事和泰国兰花种植园的情况分别呈现,构成了本集影片的主要部分。本集还通过对使用鲜花的介绍,表现了人们对鲜花的看法、鲜花所代表的社会文化意义;通过对鲜花各种交易方式的介绍,揭示了鲜花所蕴藏的巨大环保经济潜力。  
 第12集手工制造  
 在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各国,手工打造世界的传统依然在继续。灿烂悠久的文化传统就表现在精湛的手工艺的创造上,无数的艺术大师就产生在民间。流域各国都有非凡的手工艺和卓越的匠人,这是古老文明的传统,也是经济增长的巨大潜能。民族手工艺也相当脆弱,很容易在现代化的过程中迅速消亡。  
 云南腾冲的郑大爷如何用简单原始的材料制作出古老质朴的油纸伞,他的手艺能否传承下去?缅甸手工艺人吴茂茂怎样经营他的漆器店,将传统的漆器发扬光大?两条平行发展的故事线之外,本集还将介绍老挝川圹平原的神秘巨石、有“四万宝塔之城”之称的缅甸蒲甘、越南著名的螺钿艺术、与手工艺有关的节日等。  
 第13集吴哥的微笑  
 吴哥无疑是大湄公河次区域最重要的文化历史遗迹,更多的是它无可比拟的象征意义。800年前,一个中国人来到这里,记下了当时吴哥的盛景。如今更多的人来到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能看到的不仅是吴哥在微笑,也能看到琅勃拉邦、丽江、美山、素可泰、蒲甘……这些人类伟大的文明遗存。  
 本集主要表现:吴哥伟大的建筑和雕刻艺术;吴哥遗迹所反映出的王朝兴盛和衰落;吴哥建筑群的历史及其怎样重新被人们重视;吴哥的现在-人们眼中的奇迹和世界著名旅游胜地。吴哥这不朽的工程从没有湮没,不需要被“发现”,它和这里的人们息息相关,生活在一起。  
 第14集独特的魅力  
 在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各国,妇女们的地位与世界上别的地区有所不同,古代母系氏族社会的某些遗风一直保存下来。因此,今天在大湄公河次区域可以看到,妇女在社会结构当中的作用非常独特,她们常常是家庭经济的主宰。妇女是母亲,她们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这个地区的未来。  
 本集通过叙述越南女排爆队员阿草平凡而危险的生活、云南茶商阮殿蓉的创业故事,穿插以柬埔寨、泰国、缅甸等各国妇女或心灵手巧、或勤劳智慧、或温婉美丽的独特风情,有力地表现了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妇女们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的精神风貌。  
 第15集一起成长  
 儿童是未来,教育是希望。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各国的孩子们正在和平、发展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们处于不同的环境,身边有不同的榜样。  
 本集讲述了柬埔寨的孤儿们在学习雕刻过程中的成长,泰国大海啸时奇迹般生还的孩子在母亲榜样的力量中成长,中国广西女童在社会关怀和传统文化氛围中的成长,佛教国家缅甸的孩子们在出家的过程中成长。  
 第16集市场百态  
 大湄公河次区域是一个物华天宝的区域,这里盛产稻米、橡胶、木材、水果和各种水产。在这个流域,贸易是一个传统,一直十分活跃。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各个流域国家的市场形态也越来越丰富多样。在大湄公河次区域能够看到一部完整的活着的人类市场史。  
 本集展现了各种交易市场的形态,如偏远地区的集市、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流域国家最有特色的水上市场、殖民主义输入的市场等等。本集还通过一个雄心勃勃的越南年轻人的发展故事,展现了越南快速成长的经济和充满活力的胡志明市。本集当中可以看到这里的人们是怎样热情的生活并对未来充满希望。  
 第17集一同走过  
 大湄公河次区域,是世界上地理形势最险峻复杂的地区之一。曾经,这片大地的高山大河与茂密丛林阻隔了人们的交往,交通使人们之间的沟通及合作成为可能,也使整个次区域的协作与发展成为可能。  
 本集将介绍整个大湄公河次区域交通、航运的历史及现状,包括:马帮老人对茶马古道的回忆;缅甸的交通枢纽曼德勒;缅甸鲜花车站的生活以及对百年历史的老车站的介绍;滇越铁路的现状;昆曼公路的介绍等等。我们将看到从骡马到汽车,从崎岖蜿蜒的茶马古道到宽阔便利的高速公路,交通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怎样的变化以及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第18集江河变通途  
 澜沧江-湄公河与沿途无数的支流组成了一个庞大水系。无数纵横交错的水道,既有利于灌溉,更有利于船行。但是在这里,河流也成为了人们沟通交流的障碍。千百年来,这里的人民始终没有放弃变河流为通途的美好愿望,这种努力一直延续到了今天。通过澜沧江-湄公河,人们建立了友谊;更是通过这条国际河流,成就了年轻人的美好姻缘。  
 本集介绍了世界上最宽的孔埠瀑布群;澜沧江-湄公河航道的疏浚和由此带来的变化;湄公河边泰国小镇清盛和那里的中文教育;一个中国商人依靠航运在泰国创业的故事;越南少女阿湾一家在湄公河上的生活;中国路桥建设者在越南的浪漫故事等等。  
 第19集金三角的变迁  
 种植罂粟,曾一度是金三角地区人们的谋生手段。这里一半以上的可耕地被用于种植罂粟,曾经是全球最大的罂粟种植区和毒源区,每年向全球毒品市场供应上千吨鸦片及其制成品。漫山遍野的恶之花-罂粟曾经极大地损害了这个地区的形象,金三角也因此变成了神秘的恐怖区域。今天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各国都在行动,金三角正在变成绿三角。  
 本集介绍了这个地区罂粟的种植史;毒品的危害;烟农过去和现在的生活;金三角替代种植的情况;国际的协调行动。  
 在本集当中,还将看到有史以来首次用高清摄影机从空中纪录的金三角的影像。在镜头前,这块神秘的土地已重新成为田园,湄公河流过绿色的山野,宁静的气息四处弥漫。这块土地已与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众多乡村一样清新、自然。  
 第20集共有的家园  
 澜沧江湄公河在奔腾了近五千公里后,于越南胡志明市汇入大海。由澜沧江湄公河连接的大湄公河次区域拥有漫长的海岸线,绵延超过一万多公里,浩瀚的海域见证了十五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以及由来已久的次区域各国海上贸易,见证了各国文化交融的历史。今天,各国迅猛发展的沿海港口继续着各国间的贸易往来,从1992年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的启动,特别是2002年合作机制全面实施以来,次区域各国的交流与合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本集综合性地展示了各国经济合作的现状、中国政府在合作中作出的努力、各国在文化、旅游等各方面交流。本集还展示了中国文物工作队在柬埔寨帮助修建吴哥周萨神庙的故事,次区域各国留学生在中国的学习、生活情况,以及各国驻华使节对经贸合作的评价,而次区域六国国家电视台合作摄制的《同饮一江水》正是用影像记录了次区域各国“合作、友谊、和谐、发展”的主题。
http://video.baidu.com/v?ct=301989888&rn=20&pn=0&db=0&s=8&word=%CD%AC%D2%FB%D2%BB%BD%AD%CB%AE&fr=ala0

蓝色宁静 发表于 2011-6-5 23:39:11

锦绣中华(个人偏好)

◎译  名 野性中国/美丽中国/锦绣中华
◎片  名 BBC Wild China
◎年  代 2008
◎国  家 英国
◎类  别 记录
◎语  言 英语
◎字  幕 中英文
◎文件格式 RMVB
◎视频尺寸 880x480
◎文件大小 6CD+0.5CD花絮
◎片  长 360MiNs+30MiNs(花絮)
◎简  介 
   《美丽中国》是由中英联合摄制小组拍摄的一部关于中国野生动物和自然风光的系列记录片,其中有些野生动物和风景的镜头从未在银幕上出现过。

    这部系列片将成为中英两国联合电视制作的一个里程碑,片名为《美丽中国》,在北京的一个典礼上上映,现场观众有幸对这一将成为经典之作的记录片投以惊鸿一瞥。

   《美丽中国》由世界闻名的英国BBC自然历史制作小组和中央电视台影视制作主力——中视传媒——合作制作。该片也是BBC和中国电视台的首次合作。

   《美丽中国》将全部以高清晰度方式拍摄,将使观众置身于中国的多彩风光中,包括汉代宫殿、蒙古草原和维吾尔的沙漠、丝绸之路、青藏高原。影片还包括罕见的大熊猫和一种珍稀的中国特有的食鱼蝙蝠的珍贵生活记录。

   BBC环球公司已经授权全球超过25个国家可播放《美丽中国》系列片,今后这一数字还将扩大。
英国驻华大使欧威廉爵士在谈到这一系列片对中英两国关系的重要性时说:“《美丽中国》是一部具有空前雄心壮志的自然历史系列片。该片的成功拍摄及制作不仅是两国电视节目制作合作的成功,也是中英两国创意产业领域的一次成功合作。”

第一集 龙之心 Heart of the Dragon

第二集 香格里拉 Shangri-La

第三集 西藏 Tibet

第四集 万里长城的塞外风光 Beyond the Great Wall

第五集 熊猫之地 Land of the Panda

第六集 潮汐更迭 Tides of Change

特别收录:花序:猎龙 Hunting Dragons

下载:http://www.verycd.com/topics/2805850/
观看:http://video.baidu.com/v?ct=301989888&rn=20&pn=0&db=0&s=8&word=%D2%B0%D0%D4%D6%D0%B9%FA&fr=ala0

小朴 发表于 2011-6-5 23:43:41

可以去看下《两只老虎》这是我长这么大看过的最好看的电影,不一样的震撼

蓝色宁静 发表于 2011-6-5 23:44:39

行星地球
《行星地球》是BBC制作的又一个经典系列,是对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我们的行星地球的一次惊人的探查。  
 ◎简 介   
 生态纪录片权威大师-戴维艾汀堡禄爵士带您深入体验 您所熟悉却又陌生的地球。  
 “我们每隔几年都会看到一套精彩绝伦的影集,使其它节目相形见绌。  
 这套大制作影集的每一秒钟都让人赏心悦目……很不可思议……”——每日镜报影评  
 “棒得超过你的要求……从水底的海象,鸟类堆积如山到雪豹的攻击模式无所不有……终极品味……”——卫报影评  
 本影集由得过多项大奖的“蓝色星球”原班人马拍摄制作,这是对地球空前绝后的礼赞,拥抱地球上的不可思议的美景和自然生物。 “地球脉动”对地球生物多元性,做了一次权威性的观察。   以空前绝后的大预算拍摄和制作四年, “地球脉动”扩展了自然史电视的领域。  
 动用高画质摄影,革命性的超高速摄影机,以及细腻的空中和卫星画面,使我们这个影集能够捕捉到最神奇的画面。  
 这一套惊人的电视经验结合罕见的动作,无法想象的规模,极难到达的地点  
 还有跟地球上最可爱,最野蛮,最难得一见的动物的亲密时刻。从最高的山到最深的河,这套畅销影集要带你看四季变化的挑战,还要到环境最恶劣的栖息地看一些动物每天如何挣扎求生。准备赞叹地球的美丽吧。  
 第一集:两极之间 From Pole To Pole  
 第二集:雄伟高山 Mountains  
 第三集:淡水资源 Freshwater  
 第四集:洞穴迷宫 Caves  
 第五集:奇幻沙漠 Desert  
 第六集:冰封世界 Frozen  
 第七集:辽阔平原 Plains  
 第八集:季节森林 Forest  
 第九集:富饶丛林 Jungle  
 第十集:多样浅海 Shallow Seas  
 第十一集:无垠深海 Ocean Deep, Ocean Wide  
 第十二集:拯救物种  
 第十三集:深入荒野  
 第十四集:共生共荣
http://video.baidu.com/v?ct=301989888&rn=20&pn=0&db=0&s=8&word=bbc%D0%D0%D0%C7%B5%D8%C7%F2&fr=ala0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打造最权威最完整的环保电影目录及资源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