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爸视角※绿点与社团的互信重建迈出第一步
绿点终于在第十届交流会上公布了它的财务报表了,姑且不论这份报表过于简略,同时由于缺乏独立的第三方审计机构的参与,其真实程度也值得考究,但我想这可以看作是绿点释出了善意,表示希望与社团重建互信关系。在绿点大学生环保行动网络(以下简称绿点网络)时代,绿点一直宣称要为社团寻找、筛选一些合适、干净、优质的资源以促进社团发展和大学生的成长。这种思路一直延续到实体化后的绿点广州,但绿点的主持人并没有及时更新思路,依然停留在过去,为双方的不信任埋下了危险的种子。
在绿点网络时代,由社团出身、代表社团利益,同时完全独立的“理事”们有足够的话语权能约束绿点的行为,这个时候的绿点当然是值得社团信赖信任的。但当过渡到实体化时代,所有的理事未经其本人同意甚至未经通告就全部被转化为“核心志愿者”,从之前绿点对核心志愿者的工作情况看来,我们可以认为实际上理事是被架空了,连带失去了带有监督色彩的约束力。在缺乏能够约束其行为同时代表社团利益的人的情况下,社团能否继续信任绿点就成为一个大问号了。
全职员工里确实有三位都是从社团出身的,但他们全职员工的受薪身份已经决定了他们的立场,社团就会以一个全新、陌生的社会机构的目光来重新审视绿点:它凭什么值得我们无条件地信任?
我们都知道不受约束的权力是很可怕的,特别是当一个机构有着企业、NGO的双重身份,而且其负责人又曾任职于政府机关将近十年的情况下,社团被当成资源而滥用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盲目地反对互相利用显然是不理智、不合适的,但必须建立在双方获益相近、互相尊重、拥有相同的话语权的基础上达到共赢,这才是健康的、可持续的合作关系。
社团的这种顺理成章的担忧却使绿点大为不满,觉得“感情上受到伤害”,而当社团基于对一个NGO的初步考察,要求绿点公开发布财务报表的时候,绿点遮掩、回避的态度更使社团觉得自己可能会被滥用的担忧升级,进一步加深了双方的不信任。而在绿点拥有了全职员工后,“理事”的话语地位大大削弱,即使有心,也不可能继续对绿点一旦滥用社团的行为进行约束。
解铃还需系铃人,既然不信任是由对权力不受约束不受监督的担忧而引发,那么重建互信就决定于于绿点是否愿意改变自己的工作思路,使自己的权力受到约束和监督。我认为绿点这次主动在公开场合上发布自己的财务报表显然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是重建互信的第一步。同时,我期盼着诸社团将很快地对绿点的这种善意作出积极的回应,与此同时,不断加强自身素养,拓宽视野,学习以成长为一个现代公民。
这可以算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案例,同样值得诸社团在与其他组织合作的时候作为经验进行借鉴。而接下来,绿点和诸社团之间的互动还将继续增多,双方将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在求同存异、互相尊重、坦诚相对、互惠共赢、平等自由的前提下促进交流、共同发展、共同成长,又将造就一个非常经典的案例,我们拭目以待。 好长,等睡醒了再继续读,看起来是可以加精华的 互帮互助,我觉得这个是前提。因为都是为了环保一起努力,就不需要太多世俗的东西了。 写得不错,顶1个。 又是一个网络到实体的案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