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 发表于 2009-6-3 18:59:39

NGO永远都要面对“考验”的考验

高陞6月1日下午回到昆明。6月2日上午在昆拜访了2009年SEE-TNC生态奖一等奖得主梅念蜀女士,谈到了一个意外的“考验”;实际上,我也同样遇到“考验”,还好,我的奖金扣税后将全额用于正式出版《滇西边境保护动物实用手册》,并已通过“德宏团结报”等媒体公示了相关信息。总之,体制内的某种环境里:干活的人少、担风险的人少、期望不劳而获利益的人不少。幸运的是,NGO内部有志愿者精神、是巨大的向心力;我们需要面对主要是外部的“考验”的考验!

melu 发表于 2009-6-3 19:45:38

原来是高老师呀

holywood 发表于 2009-6-4 02:22:51

是的,公正透明,就啥也不怕了

迷失的小孩 发表于 2009-6-4 09:15:43

呃。。。。。志愿者精神。。。。。金城所致金石为开。。

剧务 发表于 2009-6-5 06:40:51

我还是不明白是什么考验

卫星 发表于 2009-6-13 11:23:58

考验:本来是一个优胜劣汰的筛选过程。好事!!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考验”常被一些冠冕堂皇的人、或别有用心的人搞成了“优汰劣胜”、或“优者深陷舆论泥潭、劣者高居是非八卦”的变态局面。
    当然,面对这种“莫须有”的罪名,如何澄清事实、或如何应对,对“优者”来说的确是新的、更高级的考验。通过了,是真正的强者;但现实中“众口铄金”的结局更多!
    所以,我辈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坚持公示机制的公开、公平、公正理念,是对的。虽然公示机制成功粉碎了“黑手”的小算盘,但也引来了新的积怨,埋下的新的“祸根”。于是,我们也就只能坚强面对将来出现的新的“莫须有”了。
    4月21日23时,答辩会结束但排名情况还没出来,陈怡在出租车上提问我:“除了你自己的项目外,你对哪个项目印象最深或评价最好?”我当时回答道:“我觉得梅念蜀的项目做得真不错,还有奚老师的和另外一个项目也做得社会影响力很大的……”
      通过“绿色领导力”培训学习,对国内、国外的NGO筹款及发展情况对比,许多中华国民的“劣根”也在被考验:人之初、性本善……

湖光岩 发表于 2009-6-14 16:53:47

恩 关键理解\"考验\"
体制内的某种环境里:干活的人少、担风险的人少、期望不劳而获利益的人不少。应对这个“考验”,本身就是一个考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NGO永远都要面对“考验”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