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讨论中的“先入为主,人云亦云”问题
本帖最后由 guanjian 于 2009-6-13 07:40 编辑马哲课上经常和老师谈论“现在的年轻人到底还有没有自己的思想”。他常说“现在的年轻人思考能力太差,当前的教育体制把学生教的越来越像机器”。哲与我一直以来的观点不谋而合。
以关于环保问题的讨论为例。有相当多的环保问题是颇具争议的,大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哪个更重要的问题,小到一次性筷子该不该禁用的问题,当然,这些问题都不像华山派的气宗与剑宗哪个是正统那样非要争辩个你死我活,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想法,找出能够协调利弊的平衡点才是出路。
诚然,这里的大多数人都是环保志愿者出身,习惯于以环保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可是我们是否真正认真思考过这些问题,还是想当然的就站在貌似环保的立场上了。特别是许多问题本身就没有一个明确的结果,即便是双方各执一词也都可以讲出各自的道理。当你对这一问题表示赞同或者反对的时候,你是否真正认真思考过,还只是顺从与别人的思路就轻率地得出自己的结论?
记得我曾经讨论过绿色营报名中的“一稿多投”问题,那是我并非不知道去年左手也曾发起过相同的讨论。
左手关于一稿多投的讨论链接:
http://forum.gsean.org/frame.php?frameon=yes&referer=http%3A//forum.gsean.org/viewthread.php%3Ftid%3D27247%26highlight%3D
guanjian关于一稿多投的讨论链接:
http://forum.gsean.org/frame.php?frameon=yes&referer=http%3A//forum.gsean.org/viewthread.php%3Ftid%3D33866%26highlight%3D
对比一下两组讨论就不难发现,同一问题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结果。
虽然现在看来参与左手讨论的多半是绿色营筹委一级的人物,站在筹委的立场考虑是正常的。但是这毕竟是一年前的记录,虽然他们现在是绿色营筹委,一年前可能同样是个报名者,而今年赞同一稿多投的筹委大有人在,所以这种现象不能用“阶级立场”来解释,更多的原因是“先入为主的习惯性思维模式”,即看见别人说什么,觉得有道理,变不假思索地赞同,于是最终结果就以第一个人的一直为转移,本该各抒己见的讨论逐渐演变成“一边倒”的局面,这样的讨论还有什么意义?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做过的一些调查活动,结果真的就那么可靠吗?比如当我们宣传使用环保袋的时候问人家“你是否赞同禁用一次性塑料袋?”多半会得到肯定的回答,不觉得这样的调查有很大的欺骗行吗!更可怕的是,如果政府部门进行重大决策是也采用类似的做法,其后果将有多么严重!要知道这样的思维模式几乎是国人的“通病”,不光学生有,大人也一样,不光普通老百姓有,政府官员也是这样。君不见,布朗的一部《谁来养活中国》,就造成了多么严重的影响吗!这中思想真是太可怕了!
此文不针对批评任何人,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反思! 呵呵,这也是很正常的事,心理学中有很多说法。
但我还是认为作为现在的我们应该又自己真实的声音,不是一味的从众,也不是一味地逆反。
像网易、新浪,还有其他一些论坛那样盖高楼,没必要,这不是一个娱乐的地方。我们需要的是一帮有责任心的朋友彼此的交流,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学习成长…… 我只能说我客观
有些筹委是工作量大了感觉有意见,而且本来很忙
而且我觉得最后的结论是合理的
开始有跟风的情况在,但是后面会有人冷静思考,这就够了
还有 你链接发错了 谢谢提醒,改过来了。
我也希望每次最终结果都会向着那个方向发展。
愿意冷静思考的人还是会占上风的,只是需要时间。
但愿如此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