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05-1-5 22:37:08

大学生环境活动两三谈

大学生朝气蓬勃,愿为环境事业付出时间和精力,贡献一己之力。然而常迷茫于如何才能真正地发挥自己的力量。
由于大学生获取环境知识的途径多来自于媒体,接受的内容常带有局限,因此易导致好高骛远,热衷于参与一些声势浩大的活动。这样的参与往往与自己的学识水平,认识程度相隔裂,对自身的提高和社会的贡献难有奏效。
一些学生团体热衷于大搞签名活动,动辄买百米横幅,让来往者在横幅上发表感慨。虽然常有参与者众,但这样的参与却是极表面的。签名者多有在此签字,满有刻下“到此一游”的快感,而是否真正知道如何拯救地球就另当别论了。再者,签名组织者如何处理横幅也颇有意味。许多社团将签满名字的横幅上交团委、学生会、环保局或某个环保组织,须不知这些机构也没有十分大的兴趣存放这些横幅。总之这样的活动是选错了载体和对象。
横幅签名更多的是应该用在反对某项破坏环境的政策和行为上。例如反对某家污染企业、上交一项环境提议、抗议某项政策等等。这时候广泛收集上的签名可以代表一定的民意,表达一个集体的观点,增加合众之势力和声音,起到压力的作用。倘若单纯是为了庆祝某个节日空洞笼统地提出某个口号,这样的签名活动可以休矣。
环境考察
“环境”这个词汇真是太美妙了,上至太空,下至教室,都可以成为“环境”所纳。于是行走于名山大川之间,淌游在五湖四海都可算是环境考察。
山野旅行一定会让人对环境有更多的认识,这是无疑的,应大力提倡。然而,一些学生社团过于贪求旅行所带来的收获,不管是否力之所及,都要在假期前设计出近似张狂的考察计划,预算动辄成千上万,并四处寻求资助。因为有这样的需求欲望,故而常表现出自己社团捉襟见肘的财政窘状,以博他人之同情怜悯。稍有一些筹款成功的社团,花销起来毫无简约之心,似乎善款捐赠来之容易,花起来理所应当。也丝毫不感激社会对学生的爱惜、鼓励和呵心培养。
既想减少费用又要达到考察环境的目的,办法很简单:那就是长沙的学生不一定非要去贵州的草海,而应更好地了解一下浏阳河;上海的学生也不必千里迢迢登上雪域高原,而该更好的关心一下江湾湿地。当然有条件的学生愿意选择远征,无可非议。无条件“八千里路云和月”的,也就并非没有英雄用武之地。正如你看桥上人,桥上人看你一样,我们周围都是风景,也都有值得关注的环境问题。
开展项目
不知何时起,做“项目”一词成为民间组织和学生社团的热门词汇。一方面它是从环境热情火花四射向一定成熟的工作状态转化;另一方面,既然有了项目,就有了归约,项目之外的事也就非份内之事了。先不谈项目体制给社团带来的利弊,既然存在,那必有其存在的价值。
学生社团的项目应有小、巧、精、智的特性。让其有操作性,容易成功和见效,并能融入很多思考和创新。大学生们是不愿意单纯出体力,单单卖力气的。一定要融入一些知识的积累和能力培养方面的因素。项目不要太大,比如说拯救白鳍豚、拯救母亲河,几年几十年都看不见效果。四年一去,大有挫败的感觉。类似这样的项目,不妨设计一个较小较现实的目标,比如设计一个白鳍豚保护的系列挂图,长江南京地区湿地的鸟类保护宣传等等。
此外,项目的设计应是最适合学生们参与的。比如我所生活的小区每天都有十几次拾荒者来垃圾箱分捡垃圾。倘若周边大学的学生社团走进社区开展垃圾回收活动,不但影响了这些拾荒者的生计,又难以持续。还有学生来信希望支持他们保护普氏羚羊,拯救青海湖鳇鱼等项目。精神可嘉,但不知他们赤手空拳,如何实施保护行为。在许多生态专家都难得一见的濒危物种,学生们则可以张嘴就言要开展项目,伸手要钱。而在中国几乎所有城市都存在着的贩卖蝴蝶制品的现象,为何却少有大学生来关注呢。试想倘若昆明的学生社团能做好抵制买卖蝴蝶的工作,不比空喊保护三江源更加意义倍增。尤其是在这样参与一个个小项目的过程中积累经验,一步一个脚印地让自己成为能够成就大事的人才。

igsean 发表于 2007-11-13 20:37:10

很睿智的思考

kefodshen 发表于 2007-11-13 20:39:09

深有体会

浮躁
对环境知识却并无多少了解

自然人 发表于 2007-11-13 20:53:31

学到老,活到老

千年之恋 发表于 2010-8-24 22:28:53

很现实的值得深思

绿协小白 发表于 2010-9-10 14:37:02

环保其实真的应该从生活入手的 太空太大其实真的什么也不是

津桥和谐社 发表于 2010-9-11 16:36:19

很有道理

波波bubu 发表于 2010-9-11 17:07:43

小事件,大影响。

kefodshen 发表于 2011-3-20 18:42:34

重头再读,又有新的感悟
对很多困惑和迷茫的社团是一盆好的冷水

被封印的左手 发表于 2011-3-20 23:18:19

5年前的
现在用得上
好事还是坏事呢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大学生环境活动两三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