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拉朋齐的树桥
乞拉朋齐的树桥19+
http://69.147.90.158/2656/3814065736_b1af2f4d33.jpg
当人们遇到河流时,他们造一座桥以达到对岸。不过在印度的乞拉朋奇,当地人民在遇到同样的问题时会种一座桥。
乞拉朋奇位于印度东北部,喜马拉雅山南麓,公认的世界雨极。1961年,当地一年内的降雨量为26461.2毫米,是个水得不得了的地方(友情附送,我国的雨极是台湾火烧寮,1912年雨量8408毫米)。在湿热多雨的气候下,出门都是河就成了当地卡西族(War-Khasis)居民遇到了老大难问题。鉴于当地地理环境复杂,工程技术也比较落后,正儿八经造桥可能性不大。不过聪明的卡西族很早就注意到一种叫做印度榕(Ficus elastica)的植物具有非常发达的次生根和侧根系统,并因地制宜将印度榕发展成了当地特有的桥梁。
具体来说,卡西族人民看到一条河,并想到河的对岸去,于是他们会看看河附近有没有印度榕(没有的话就种两棵)。
http://69.147.90.158/2520/3813255193_d908fe8dce.jpg
如果有合适的榕树,他们会用挖成中空的槟榔树的树干横跨在河上方。然后引导印度榕的根系往槟榔树做成的管子里长。长啊长,长啊长,根系就长到了河对岸,遇到了河对岸的土壤,次生根就扎根了。同理,对面的榕树树根也长到了河这边,一座桥就这样种出来了。印度榕的根系非常发达强壮,这种树桥可以承载50个成年人同时通行。为了满足通行需要,卡西族甚至造过双层树桥。
普通的桥梁会随着使用时间增加而遇到老化等问题,印度榕树桥则相反。只要树还活着,树桥就始终在成长和自我修复。据当地人民回忆,最古老的树桥已经使用了超过500年。当然,树桥的缺点和优点同样明显,慢工出细活,一座初具规模的树桥往往需要10-15年才能长成型。
来源
,以下是2张图:
http://69.147.90.158/2650/3814065836_ee7f115602.jpg
http://69.147.90.158/2520/3813255193_d908fe8dce.jpg 好魔幻的桥诶~ 活着的桥~还会长……也要人工修剪的吧…… 造个树桥过汽车就爽了~~~ 稀奇~都可以评选为最自然、最环保的桥了~~ 和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