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外交》双月刊近期刊登NGP能源技术伙伴公司董事长菲利普·多伊奇的一篇文章,认为能源独立当前并不可行。文章摘要如下:
能源独立指不再依赖进口石油。人们说,那样可避免供应混乱,缓解中东冲突,切断恐怖主义分子的资金来源。但在现实中,能源独立的提法十分荒诞。
1973年,美国35%的石油靠进口;2004年,美国日均耗油2040万桶,其中超过一半来自进口。假设不再发现大油田,不再进口,美国的石油资源将在4至5年内耗尽。
“减少外国石油能降低油价”的说法不正确
石油价格以全球供需状况为依据。一个国家供需变化会影响另一个国家油价。“卡特里娜”飓风过后,美国炼油设施受损,欧洲油价飙升,虽然这些设施输往欧洲的原油极少。即使美国不进口石油,美国油价仍由全球供需状况决定。
“应该少烧煤”的说法不实际
不少分析师认为,美国应率先放弃燃煤习惯。
但是,美国2004年电力供应中超过一半来自燃煤。如果试图减少煤耗,须认清如何满足电力需求。现实是,其他能源无法填补空缺。风能和太阳能目前只占美国电力供应的2%强,核能只占大约20%。
煤是相对便宜的电力来源,太阳能板生产电力所耗成本是燃煤的4倍。
“核能重新当道”是好事
对安全、废料处理、武器扩散等问题的担忧仍然真实。不过,核能是能源多样化的重要手段。核电不会产生二氧化碳,在美国的清洁能源中,核能所占比例将近70%。
去年,16个国家至少四分之一的电力供应来自核能。
“节能是解决途径”的说法未必全对
对任何自然资源的节约都值得,但节约不可能摆脱能源困境。
在美国,与1972年相比,汽车耗能减少60%,新型冰箱节电2/3。与1973年相比,等量国内生产总值所耗石油和天然气减少55%。然而,全美国能源消耗量仍比1973年增加30%,这虽远低于经济总量126%的增长,但能耗总量仍然巨大。
“消费者愿花更多钱购买绿色能源”的说法有待证明
多数美国人认为能源价格过高。鉴于美国家庭二十世纪80年代初把收入的8%至9%用于能源支出,这一态度令人迷惑。现在,美国家庭只把5%至6%的收入用于能源消费。
人们希望并预期能得到廉价能源,很少有人会为清洁能源花更多的钱。美国超过50%的消费者可以选择购买可再生能源,但实际只有1%至2%的人这样做。
“氢经济将改变一切”的说法属于误导
所谓氢经济是指开发像高效燃料电池、用氢而不是石油和天然气生产清洁能源等技术。氢无处不在,但作为燃料,需经加工才能获得。即使燃料电池的造价极具竞争力,输送氢的基础设施得以建成,仍将需用天然气或煤或核能产生的电力生产氢。
关于氢经济的设想无法解决能源困境,只能混淆实际情况。
“新能源技术将挽救我们”的说法远期可行
过去20年间,风能发电成本下降了大约80%,太阳能成本从每千瓦时大约1美元下降为不到18美分。太阳能、风能和燃料电池市场预计将从2004年的160亿美元增长为2014年的1020亿美元。
新技术会带来更大变化。但改变能源供应需要几十年。停止简单地谈论能源独立可能是一个良好开端。
(新华社特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