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着凉皮的馕 发表于 2009-11-19 13:13:45

楼上有理。不过偏理想化。理想太好听了,可是转化成现实怎么这么难。

shadowless 发表于 2009-11-19 14:38:29

郑总曾说他认为区域性协调组织应当 以 为该区域社团争取资源、提供交流学习平台为重点。
对此我深以为然,区域性协调组织如果有能力发展成NGO,那他就要从各个方面开始转型,比如项目选择、人员结构调整等等。
反观目前全国的区域协调组织,在一个大项目来的时候,其他社团全部靠拢,平时的时候没人来关注这个组织,这个现象是否普遍存在呢?

雨峰所提的那个孩子说,20行动这样的活动能有多大作用。我个人持反对意见,我认为20行动是一个成功的常规项目的典范。
至于暑期项目,我认为——不在于多,在于精。
绿色营的定位和显现出来的问题也一直在被讨论着,我没参加过绿色营,只是从旁观者的角度认为,绿色营应该注重自身的感悟和成长及各个组织、成员之间的交流,想要做成一个宣教类型甚至科研类型的暑期项目,有点超越能力范围。说白了,绿色营的项目策划、活动模式、人员构成等等决定了他的性质,而他的性质又反过来决定了他只能做成某种样子。
如果你真想要做一个类似湿地、红树林那样的项目,就自己另做吧。

雨峰 发表于 2009-11-20 13:06:27

非常赞同楼上的:至于暑期项目,我认为——不在于多,在于精。

从社团发展角度看,立足校园,常规活动树立自我形象,一个特色的项目,或是好的暑期项目,更应该是社团走向更成熟的过程,但是不能盲目去追求暑期项目,如果社团自身确实还不够这个程度,把成员送出去培养也是非常好的办法。

对于学生性地区性组织,我们希望自己更有特色,长期项目的坚持是我们很好的树立品牌的方式,一定程度说是有利于组织发展的,同时也是自我培养人才的方式。

surer 发表于 2009-11-20 14:41:39

    谢谢雨峰谢谢范洁谢谢送鱼来的朋友们,不好意思自己写没想好的东西带来大家讨论,如有添你们麻烦在这里道歉。
    还是道歉,自己参加培训的动机不纯,其实最初考虑大三了基本离开社团加入互助网络,我在思考参加此次培训的意义。最后,终于为了见好久不见的朋友:云霞、欢欢、邓筠和秦岭组的伙伴们,决定报名……
    对于培训,谢谢三位培训师以及大家齐心的努力,真的会有收获,学习、体会、总结还有变成自己所有。对于最后的回馈(我明白回馈很重要),但当时天冷手冻再加上一时半会真的不晓得要写什么,开始我决定不写,最后看到大家都在动手索性拿起笔……
    从社团来到互助,这一年着实帮助我开阔眼界,所以一定要感谢社团带给我的机遇,有了回馈的机会,我就想到底该说些什么,说一二三四麽,感觉没有什么意义。
    可能由于时间有限,我不能把自己要表达的一一说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雨峰曾经说过:这里没有外人,没有什么不能说的。 所以谢谢大家的包容。
    我不能代表大家,甚至不能代表我的社团(社会实践社),但请容许我用她来说事,毕竟自己曾经在这个家待过两年。当初作为副社,我一直觉得,我们为什么不断地靠拢互助,不是因为上届上上届有老人参加,而是我们真的很需要非常需要这个资源,很现实。如果我们强大就去合作WWF,但是我们没有,现阶段就只能依靠互助,呵呵。可以举一个例子,去年中,我们做过的大活动,就只有“20”和“cycan”、绿动未来啦,其余的小支教和办讲座、爬山什么的,真的不能拿来说。 我这样说可能有人要说你们不要依赖你们要自己开拓资源、你们可以借鉴但你们一定要独立。但是,请大家体谅一个建校只有六年时间的学院,该怎样发展社团? 举一例,秦岭组的报告会在很多学校都可以顺利举行,但张靖联系我很久都没有成,因为我们学校社团申请多媒体教室需要钱!还要蛮多的… 换句话说学校不怎么支持学生社团活动(尤其是涉及校外关系,这个在我们学校很敏感。对此有异议请多了解。)。大家或者也有类似的问题,但我们可能尤为严重一点。
    所以,有时候不是我们不努力,一来自己能力很有限,二来其实大环境有碍。所以,我们真的很需要互助。   
    需要一个实在的互助,像面包一样! 哈哈
    其次,我想说我说的西农渭河、西工大渭河、秦岭组和滴水。是想说他们成功的经验我个人觉得很重要的是:一有一个强大的后盾支持…… 二是他们作为暑期项目都在暑期举行。有资源有活动有项目有人才! 而作为重要先决条件的这两点像社会实践社这样的小社团都没有,我们也无力在暑期办起这样的活动。扬名就更无从谈起(说实话我个人还没有想过这个)。所以迫切的需要适合在学期中开展活动的优秀资源,我们可能没有力量自己获取更多就只能寄希望于互助。(不知我这样解释清楚?)
    而举例如“20”,如果可以我愿意收回这个举例,但我思考“20”究竟带给WWF、绿石、互助和落实到各个社团各多少收益?
    最后我想说,虽然还是小小的社团,但我们始终没有放弃,希望绿色的路上我们一如既往的坚持。相信大家都一样。这样说来只是希望大家可以加深交流。还是雨峰说的“这里没有外人,没有什么不能说的。”
    再次感谢送鱼来的朋友,带着你们的鱼篓鱼竿鱼饵一起来! 谢谢大家,再次感谢!
    还有说不对的地方,我会改正。请你们包容! 感谢……

                                                               
                                                                                                             互助网信息组: 白丰硕

surer 发表于 2009-11-20 14:47:40

归根结底, 我想说的是问题不在于暑期项目是多而是精, 弱小社团根本没有实力办起,真正想引起大家讨论的是:作为地区性组织,如何更好的抽出精力思考怎样帮助区域内弱小社团的实质的发展。

shadowless 发表于 2009-11-20 17:32:08

归根结底, 我想说的是问题不在于暑期项目是多而是精, 弱小社团根本没有实力办起,真正想引起大家讨论的是:作为地区性组织,如何更好的抽出精力思考怎样帮助区域内弱小社团的实质的发展。
surer 发表于 2009-11-20 14:47 http://forum.gsean.org/images/common/back.gif
其实我在上面的回复中提到过这个问题了,区域性协调组织首先应该以可以为社团争取资源、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为己任。我觉得这些方面的工作很多也很繁杂,但区域性协调组织可以做的好。但关键是,社团发展终归是要靠自己的,协调组织再怎么强大也不能代替你去做社团啊。
说白了,就是他们可以帮助你发展的更好,而不可以让你有实质的发展,因为这个必须要靠自己。

雨峰 发表于 2009-11-20 18:43:11

历史也告诉我们独立自主的重要性!
外界的支持再多也是有限的!

当然,互助网络作为地区性组织,有这样的责任和义务帮助社团成长,这是肯定的!

小心失去 发表于 2009-11-20 18:49:58

太可爱了“丰硕”。加油吧,能力和眼界是成正比的……实现自我成长没有觉得路径,组织成长同样。不要被“做事儿”困住自己的双脚,想法才是你的翅膀。
区域性组织能做些什么,也一样是基于伙伴们想实现什么。民主的选择比复制、借鉴的力量更大。

小心失去 发表于 2009-11-20 18:55:47

回答话题,西安营的文化得出了“青年互助网络”这个名字。就是借助伙伴相互的力量,实现自己的成长,为环境的良性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是尊重个性发展的。
突然才明白文化的力量使我们从过去到现在都这么有力量。那些个毕了业的兄弟姐妹都是如此,过得比别人都要幸福,这就是互助网络的最大价值啊。

surer 发表于 2009-11-20 19:41:49

18# 小心失去


呵呵。。姐姐这里见到你太高兴了!我还害怕你看见这个会生气我这么说。。。。。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就年会培训一份特殊反馈的回答,在此抛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