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CCAN理事会会议记录
时间:9月11日下午地点:中国民促会602会议室
参加人员名单:见附件
备注:参加投票人员共9人:在场7人,外地成员机构通过电子邮件投票的2人
票数统计:陈冀俍、王香奕
会议内容:
审议6家申请加入CCAN的机构
审议程序:查看申请机构的申请表 参加成员根据自己了解的信息介绍申请机构的情况 投票。
投票结果:
同意上海绿洲生态保护交流中心以成员的身份加入CCAN
同意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绿源环保协会”以志愿者的身份加入CCAN
华南自然会和UIC环境&发展中心两家机构的情况理事会成员不是特别清楚,建议再沟通和确认。
重庆济溪环境咨询中心、亚洲城市清洁空气行动两家机构,由于理事会参加人员不全,参加人员对其情况了解也不够充分,投票票数未达到《章程》规定的4/5的比例,暂时没有通过,留待下次理事会再投票。
2. 审议申请参加哥本哈根气候谈判的候选人名单
审议程序:查看申请人员的申请表,讨论批准原则标准 参加成员根据自己了解的信息介绍申请人员的情况 投票
经过讨论,理事会成员确定的批准原则标准如下:
网络成员优先
草根组织优先
对于申请机构中已获得其他机构资助情况,建议不要再占用CCAN的名额,把机会留给其他的机构
英语水平高的优先
最好有一位记者随团,从CCAN网络的视角对谈判情况进行报道
男女比例的平衡
投票选出票数排在前6位的代表,后面两位为候补人选,在注册办手续之前如果排在前4位的其中有一位获得了其他的资助,就将把机会留给候补人员。
投票结果:
投票排名 申请人 所在机构 CCAN成员(是、否)
1 窦丽丽 自然之友 是
2 邓文 四川省绿色江河环境保护促进会 是
3 李立 中国青年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网络 是
4 陈立雯 北京地球村 是
5 仲伟宁 中央电视台 否
6 袁越 三联生活周刊 否
3. 讨论成立国际气候行动网络中国联络处(CAN CHINA)事宜
(1)陈冀俍介绍了成立CAN CHINA的三种方案,请看附件
(2) 参加人员对成立CAN CHINA对现有CCAN网络发展的作用和CAN CHINA秘书处的归属进行了讨论
(3)讨论结果:
参会理事会成员代表一致同意保留CCAN,同时成立CAN CHINA,秘书处继续留在中国民促会。中国民促会正在和CAN沟通,申请成为CAN的成员。
4. CCAN2010年工作计划
由于现在离年底还有三个月的时间,网络成员机构还没有讨论本机构2010年的工作计划。所以现在还不能为网络明年的活动计划提出具体建议。
参会理事会成员代表对网络的运作提出了以下建议:
(1)采用轮值的方法,把秘书处的一些沟通协调的工作交给轮值成员机构去做。以便形成一种定期沟通的机制。
(2)可以考虑召开网络会议,或是采用QQ群的方式进行网上交流,以提高沟通的效率,同时降低出差的成本及造成的碳排放。厦门绿十字可以提供网络会议技术支持。 下次是啥时候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