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校社团改革,上政真的准备好了吗?(对团委下学期社团改革的思考)
全校社团改革,上政真的准备好了吗?(对团委下学期社团改革的思考)2010年的1月22—25日,我应邀参加了团委举办的学生干部培训营。由于考试已结束,封校之日渐近,平日里热闹的寝室楼如今不见空空如也,也好,倒留了难得的安静给我思考。
4天的培训可谓是艰苦。仔细想想,就培训本身而言就能反映出团委的很多典型的问题,比如时间和内容安排不合理等。不过,经历了整个培训之后,却发现了比这些问题更严峻的一些问题。这一问题,就是团委要在下学期所要推行的社团的整体改革。
就我所听到的,社团下学期将做以下改革:
1. 所有社团下学期全部注销,现存所有社团都需要重新申请注册
2. 所有社团必须找到挂靠单位(可以是系或者学校各部门)
3. 每个社团必须有一位可以联系到的指导老师。
4. 每个系也设立社团联,分管系属社团(注:每个系最多只能被挂靠2个社团)
5. 在社团里设立团支部,加强对社团的监管。
6. 开展社长培训会
其实,说是改革,不过,这种一切推倒重来的架势,恐怕改革要变成革命了。
团委的这几项措施,招招所指,都在于加强对社团的管理,希望让社团的运作都更加规范化。不过,我实在有很大的担心,担心此次改革会想这次培训一样,初衷是好的,改革方案出现问题,实践执行起来,问题更大。
问题的关键有2点:
一.这种改革适合我们的社团吗?
社团与学校的团委,学生会有很大的不同。社团是基于某一兴趣或理想的一群人就该方向进行活动的组织,因此,她天性就是自由的,由于社团的人是基于一个共同点去开展活动,所以这些活动通常都更有创意,潜力也更大,而由于社团不比团学,没有自己的办公室,没有学校提供的经费,固定场所等资源,在发展中阻力重重。作为团委,如果要改革,也应当是尊重社团固有的那种自由的天性,而去帮助社团解决那些存在的阻力,这才是真正应该做的,也是我们社团期盼团委做的。而如果放在那些阻力不管,反而一味地去加强对社团的控制,对社团来说,只会雪上加霜。
二.以上政的现有资源,能运作好此次改革吗?
且不说这些改革对社团是否有好处,单单就能否较好地去实行好这个方案,我也是很有疑问的。要施行这个方案,上政缺乏基础。
普遍民主的改革早就了美利坚合众国的盛世,但把它拿到中国,不但没有保护好辛亥革命的成果,反而引起了民国几十年的军阀互战。鲁迅说过,中国不但缺乏天才,更缺乏产生天才的土壤。同样,今日之上政的整体资源和氛围,实难承受这一场彻底的改革。如果为了完成任务,勉强推销,实是社团之不幸,上政之大害。
听我逐条分解,真的是事实。
1让社团全部注销,重新申请,的确是淘汰了一些早已名存实亡的社团。但是要知道,学期交替,正是一个社团的关键时期,本来新任社长就有很多交接工作要处理,团委再让这一系列的繁杂事务相压,社长还如何有余力开展特色活动呢?
2挂靠问题,虽说可以选择系或者学校部门,但实践操作起来,社团肯定只会选择系,而没系规定只能挂靠2个,全校9系只能挂18个,剩下那二十多个缺少系的支持,即使随便找了个学校部门挂靠,恐怕也没有了发展的动力。再看下那些找到系挂靠的幸运儿,问题同样不少,实践中系往往不会直接监管社团,而是让学生会托管,学生会的主席们好一点的把社长当自己手下的部长看待,不好的,直接当干事用。社团的独立性和自由性得不到保障了。
3目前,很多社团的确没有指导老师,或者指导老师并不管社团。但,未必不是件好事。社团本身就是学生锻炼能力的舞台,老师要是样样帮你管好,社长不是像刘阿斗一样成了摆设了么。退一步说,即使所有社团很好的执行了,找到了指导老师,我看我们学校的这些教授也未必有时间和精力来花心思指导。我曾经遇到在一次比赛前,拿过一个活动方案给一个老师看过,老师看了半天,一个实质性问题也讲不出,只能就行文格式给点意见。让我们的老师去指导一些专业性较强的社团,我们的老师能力还达不到。(比如我估计上政找不到一个魔术好到能指导魔术社的)
4系社团联的设立只能使本已臃肿的学生会机构更加臃肿。团委学生会的部门多如牛毛,很多职能重叠的不合并,很多不发挥作用的不裁撤,却再要加进一个。实在是让病入膏肓之人更添新疮。而以各系现有的资源,也实在找不出合格的社团联负责人。(我认为的标准是,熟悉社团事务,有责任心,有肯干的)
5社团的团支部,人到大三,班级的团支部都已经没有什么用了,更何况是社团
6培训会的初衷肯定是好的。但从以往来看,没有一次社长的培训会让我们的社长真的愿意来听,听完真的有收获,结果办完还强制大家交几千字的感谢。这就是没有条件,却硬要办的典型。
呜呼哀哉!即使发现了问题,但却也知道,团委的这次改革,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前文已经详述了个中利弊,望肉食者鉴之。而作为一个社长社团的前任社长,下学期也推掉所有职务,一心司考。既然无力阻止改革,只求我的担忧只是杞人忧天。在此为即将进行的改革提出一些建议,如果万幸能被吸收,又万幸能让改革有起色,便是我最大之渴求。
1. 社团重新注册时,提供标准的申请模版,可以让社团重新注册时有参照,更加方便。
2. 社团的挂靠单位,每学期需留有经费供社团活动使用。对于社团工作有贡献或突出成绩的,在系的评优,入党方面给予名额和优惠,以激励社团策划更好的活动。
3. 培训会可以像09年暑期培训那样,有主题的用团队游戏训练,项目问题讨论等方式相结合,而不是仅仅搞几次讲座,更不可强制要求交活动感谢,以免打击参与积极性。
4. 最重要的,以后在作出和社团有关的重大决定前,召开由社团代表出席的听证会。社团部该只顺从上级的安排,上级应该多听听社团的真实呼声,如此才能真正的帮助社团更好的发展。 本帖最后由 朴犷者 于 2010-2-1 21:07 编辑
校团委竟然要在社团设立团支部,恩这是反潮流的做法。估计是世博会维稳需要吧! 回复 2# 朴犷者
只有我们学校这样做 楼主,你要把这篇文章给团委领导看啊
另外,上政是什么机构? 实践起来有点难度啊 1. 所有社团下学期全部注销,现存所有社团都需要重新申请注册——很麻烦很讨厌,支持楼主看法。
2. 所有社团必须找到挂靠单位(可以是系或者学校各部门)——违背社团的自由之精神,属于领导们的臆想,支持楼主看法。
3. 每个社团必须有一位可以联系到的指导老师。——社团需要指导老师是很有必要的,有的社团也许现在因为种种原因还没有,但要努力去寻找能真为社团提供指导意见的老师。对于尚未有老师的社团可以向团委说明情况,顺便向团委求助,请他们帮忙寻找合适的指导老师。
4. 每个系也设立社团联,分管系属社团(注:每个系最多只能被挂靠2个社团)——和2一样。
5. 在社团里设立团支部,加强对社团的监管。——同2一样。
6. 开展社长培训会——这个如果能做好也完全可以的。“培训”可以做成广义之上的分享、学习、交流之机会。大班上课形式的讲课没有什么效果。楼主可以向团委提建议。形式方面可以是自由的讨论、沙龙,也可以是讲课。主讲人可以是老师,更可以是退居二线的、有经验的社团老人。总的来说,这个社长培训会我觉得下放给社联组织比较好,大家想要学习交流的心情都有的,只是被制度形式打败了。 回复 6# shadowless
产朝没明白意思,上政,应该是上海政法大学,这个属于典型的行政干预! 看来社团的发展跟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很大的关系呀! 武汉某高校也这样做了 本帖最后由 尼安·奶爸 于 2010-2-2 00:48 编辑
话说,在社团设立团支部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最迟在04年的时候华南农业大学已经这么干了,也是广州已知的唯一一个有团支部的高校环保社团
你们学校还真是把自己当成是当年砸烂一切然后在废墟上建立一个所谓新世界的某派对啊
不过,正所谓不破不立,或者这个推倒重来的过程正好是某种契机呢,嘿嘿嘿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