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会影响到以后。
如果事态扩大,教育行政部门就会下一些禁令!
无语了!
甘肃省大学生绿色营再行征程
2006年07月23日 17:43
甘肃新闻网7月23日电 2006年甘肃大学生绿色营今天正式开营。来自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45名省内外大学生环保志愿者分组成两只队伍,将分别赴甘南若尔盖湿地和天水小陇山自然保护区进行为期15天的环境考察和宣传活动。
此次绿色营活动是甘肃环境保护志愿者组织——绿驼铃承办的第二期大学生绿色营活动。此前的一次活动以若尔盖湿地和长城沿线为考察对象的活动在省内外多所很多大学取得了强烈反响,而考察本身也成果颇丰。本次的绿色营活动除保留了去年经典的湿地沙化及藏民生活考察项目外,新增了小陇山自然保护区内天水—宝鸡高速公路建设对沿线自然环境的影响这一考察项目,两个项目均经过绿驼铃的前期可行性论证和安全性考察。
此类以甘肃省环境保护为中心,面向全国的大学生环境保护热潮近几年在甘肃蓬勃发展。以绿驼铃为代表的甘肃大学生自发性环组织及保活动日益增多,这代表了我省的环境保护意识得到了进入了新的阶段。
绿驼铃是2004年11月4日正式成立的甘肃地区唯一的民间环保组织。它以甘肃地区高校己有的环保类组织为有生力量,旨在建立立足甘肃辐射宁夏、青海等周边省份和地区的民间环保组织,为改善己经恶化并仍在加重的西部生态环境做出应有的贡献。
编辑:殷春永
做好自我规范 和 自我约束
好像不是很难
关键是我们的心里是不是还存在侥幸心理
为勇敢者致敬
更希望相关单位能坚强,为承诺继续奋斗
在我看来
主要是带队人员的问题
随行导游建议大家可以出去游泳,但是在我看来,绿色营这样的队伍应该是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的,作为一个带队的队长应该阻止队员下河游泳。
事情已经出了,我们在惋惜和哀悼的同时也应该反思。
沉痛的教训。
还想多嘴一句,和北京绿色营有什么关系?
大学生为救队友被黄河卷走
此前就读北交大 已被警方认定死亡
2006-08-10 10:30 京华时报
http://www.bjtimes.cn/news/upimages/2006.8.10/11551729121870.jpg
7月25日,高富浪在玛曲县黄河第一湾留影。“绿驼铃”网站供图
虽然队友、家属甚至警方都认为他已遇难,不过直到昨天(8月9日),北京交通大学2004级学生高富浪的“尸体”依然未被发现。
暑假中,高富浪与另外18名大学生对甘肃省甘南若尔盖湿地进行环境考察和宣传活动。7月28日,两名队员和一名导游在黄河中游泳,女大学生小徐被困河心岛上。21岁的高富浪在营救小徐返回途中,体力不支,被黄河水卷走。
网上报名参加环保
今年暑假,在北交大土建学院读书的大二学生高富浪没有回宁夏老家。在放假前,他给父亲打过一次电话,“要去甘南做环保宣传活动”。
他参加的是“2006年甘肃省大学生绿色营”,由甘肃省内一个叫“绿驼铃”的网站组织的。“绿驼铃”网站负责人赵先生说,活动采用网上报名形式,最终共有来自甘肃省内外的45名大学生参加,并组成A、B两线两支队伍,分别赴天水小陇山自然保护区和甘南若尔盖湿地进行环境考察和宣传活动。
高富浪参加的是B队,包括一名导游在内共有20人,于7月24日奔赴甘南。
7月27日,B队顺利渡过黑河,队员们的心情放松了很多。28日,他们沿着黄河行进,于中午12点左右到达麦西乡境内。随行导游告诉大家,中午多休息一会儿,想去玩水的可以去换衣服。
吃过午饭后,队员们来到黄河北岸。下午1点左右,见到黄河水势平缓,该队队长赵林(化名,甘肃某高校学生)、队员小徐(兰州某高校学生)和导游下河,向距北岸约70米远处的河心岛游去。
女队员游泳出险情
赵林说,在过黑河时,就有队员游泳,感觉不错,而黄河上的水面也非常平静,所以他们就放心下河了。然而,快到河心岛时,险情出现了。
“小徐突然呛了几口水,感觉体力不支。”赵林说,见此情景,已经上岛的导游下河将小徐推上了小岛。上岛后,3人都非常担心回去的路程。
在岛上休息了1个多小时后,看到山对面有乌云飘过来,他们决定渡河返回。小徐下水试了一下,心里没底。他们找来干木头,想让小徐扶着游,但木头放下水后却浮不起来。无奈之下,导游先游回北岸,寻找帮手。
导游到北岸说明情况后,队员们急忙将吊床剪开,再将所有的塑料瓶子倒空,绑在吊床四周,做成一个简易救生圈。高富浪主动站出来,要求过河救人。
高富浪带着救生圈和导游游到河心岛,短暂休息后,让小徐戴好简易救生圈,再次下水。
之后,意料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男生救人遭遇不测
返回时,导游游在最前面,其次是小徐和赵林,高富浪游在最后。下午4点10分左右,大约游到一半距离时,高富浪突然喊了起来,“我不行了!”赵林闻讯,赶紧让高富浪换成仰泳,但高似已无力改变姿势。
几秒钟后,高富浪再次大喊“我不行了!”赵林说他立即向后游去,游到高富浪身边后,从高身后将他朝河心岛方向推,“那时候我觉得离岛可能要近些”。赵林说他接连推了高富浪几次,但高没有移动多远。而赵林感觉体力不支,游回到了岛上。
突然,高富浪痛苦地大喊了几声。赵林说,他一回头,“看不见人了”。赵林说他当时呆了,站在岛上,睁大眼睛瞅着水面,期待高富浪浮出。
在北岸的队员见状,迅速沿着河岸往下跑,大声呼喊着高富浪的名字。
但奇迹并没有出现。已经上岸的小徐,放声痛哭起来。
落水后一直未被找到
7月28日下午4点20分左右,队员们开始报警,但警方无法明确出事地点。
赵林在岛上待了一夜,直到第二天中午,才被警方解救。
高富浪一直未被搜索到,包括警方在内都认为他已无生还的可能。
7月29日下午,高富浪的父亲高维军接到电话。听说儿子出事了,起初他并不相信,以为对方是在骗自己,在电话里狠狠骂起来。等他忙完手头的活儿,再打儿子的手机时,接电话的却是儿子的队友。这时,他明白儿子真的出事了。
8月2日,高维军来到儿子出事的地方。对着平静的河面,48岁的他泪流满面,悲怆地呼喊着儿子的小名。良久,他在河边为儿子焚烧了纸钱。离开时,他特意交代当地派出所民警,“如果我儿子的尸体浮上水面,请在第一时间通知家长”。
8月3日,虽然未找到高富浪的“尸体”,但当地警方认定他已遇难,并开具了死亡证明。
高富浪出事前,留下了一卷胶卷,高维军将它冲洗出来,带着“儿子最后的笑脸”回到了宁夏老家。
直到昨天,高维军还是没有接到民警的电话,也就是还没有高富浪的任何消息。
组织方被指考虑不周
昨天,被救女生小徐的父亲在电话中说,小徐现在情绪低落,心理负担很重。“我们全家都感谢高同学,他的行为确实是见义勇为。他不在了,我们都很惋惜。如果‘绿驼铃’组织捐款,我们也会捐的。”
对此次遇险,徐父认为活动的组织方对队员安全的考虑不够周全,“应该限定活动范围,像下黄河这样高风险的活动应该避免进行。我的孩子也是受害者”。他说以后女儿要参加类似活动时,他一定要看到详细的活动内容,谨慎决定是否同意她参加。
对此,队长赵林称,他们是看到河面平静以为很安全,就下水了。后来,听民警说,那里的河面表面平静,水下却有很多沙漩。“我们对水底的情况不清楚,犯这种错误是我们的无知”。
“绿驼铃”网站负责人赵先生表示,他们已经开始整理反思此事,“对于责任问题,我们还没仔细想过。现在我们最主要的任务,是安抚好家属”。
赵先生介绍,“绿驼铃”是2004年11月成立的甘肃地区唯一的民间环保组织。此次意外,让本来计划8月6日才结束的活动草草收场。
遇险男生平时热衷环保
昨天,高维军在电话中告诉记者,他是一个农民,一直在内蒙古打工,他家里有几个孩子但就高富浪一个大学生,“全家人指望着他呢”。
高富浪的室友说,高富浪是学校社团“绿色之家”的副部长,特别热衷于环保事业,经常参加环保活动。高富浪的班主任于老师说,高富浪生活俭朴,学习认真,今年刚被选为班长,“失去这样的好学生,我们很惋惜”。
事发后,北交大团委书记马强老师到兰州处理此事。
“我儿子是救人死的,应该给我家富浪一个见义勇为的称号吧。”高维军说。
“绿驼铃”网站负责人表示,将向甘肃省民政部门为高富浪申请“见义勇为”称号。同时,网站会号召大家为高富浪的家人捐款。 (记者 易靖)
北交大学子遇难 敲响安全警钟
网络招募、临时结伴出行的团队应将安全放第一位
--------------------------------------------------------------------------------
http://www.xbsb.com.cn2006年8月8日西部商报
本报记者 王喜阳 为您报道 昨日,北京交通大学2004级土建学院宁夏籍学生高富浪的家属,仍在兰州苦苦等待甘肃省玛曲县民警的电话,事发数天了,儿子仍没有任何消息。据了解,民间环保组织“绿驼铃”通过网络发起组织了“2006甘肃营”环保考察活动。2006年7月28日下午,来自省内外的二十名大学生,对甘南若尔盖湿地进行环境考察和宣传活动,三名队员在玛曲黄河中游泳时,兰州某高校女学生被困在河心岛,而北交大学子高富浪营救同伴返回岸边时不幸遇难。
勇救同伴
落水学子至今无踪
据当时在场的人员回忆,7月28日,“2006甘肃营”活动队员来到了甘肃省玛曲县麦子西乡境内,看到河面平静,队长就和几名队员游向河心岛,其中一名女队员体力不支,而且多次呛水,队员们只好将其拉上河心岛休息。等待一个多小时后,女队员还是不能返回岸边,这时来自北京交通大学的高富浪,自告奋勇带着临时做好的救援设备,和“甘肃营”的导游一起返回河心岛救人,不料在返回途中,高富浪突然大喊不行了,旁边队员奋力营救,可高富浪最终还是消失在了黄河的浪花里。据家属证实,从事发至今,没有任何消息。
环保组织
网络招募志愿者
据了解,“2006甘肃营”的活动,是由一个名为“绿驼铃”的网站组织发起的。该网站工作人员介绍,“绿驼铃”是2004年11月4日正式成立的甘肃地区惟一的民间环保组织,以甘肃地区高校已有的环保类组织为有生力量,旨在建立立足甘肃,辐射宁夏、青海等周边省区的民间环保组织,为改善已经恶化并日益严重的西部生态环境做出应有的贡献。而组织此次环境考察,完全是通过网络招募,有全国各所高校环保志愿者参与。
结伴出行安全第一
高富浪勇敢的举动感动着所有的队员,目前所有队员都表示,愿意帮助其申报见义勇为。但当说到责任,队员称还没有想过。随着网上结伴出游成为时尚,时尚“驴友”们也要注意规避风险。类似这种网络招募、临时打伙出行的团队,不管是环境考察,还是驴友发烧,都存在安全保障低的致命弱点。这次发生悲剧的是甘肃省甘南著名的湿地草原——若尔盖,队长和导游带头下水游泳,安全因素的考虑显然欠缺。
《西部商报》将此次活动定性为目前流行的网络结伴出游。也提到了队长和导游到头下水的问题。
甘肃省大学生在玛曲县开展“了解湿地、保护湿地”绿色营活动
来源: 州政府办 作者: 时间: 2006-08-09
近日,由甘肃绿驼铃环保协会主办的“2006年甘肃省大学生绿色营活动”队员前来玛曲县开展以“了解湿地、保护湿地、了解藏族文化、加深文化交流”为主题的暑期考察实践活动。
绿色营活动队员在玛曲期间先后深入湿地、沙化退化草场及牧民帐圈广泛了解湿地萎缩、草场沙化、退化情况,深入了解草场原生态退化的原因,广泛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积极动员全社会力量来关注湿地保护,参与湿地保护。并召开了玛曲县相关部门负责人和绿色营活动全体成员座谈会。会上广大青年学生积极主动地和县上参会人员交谈、交流,他们认真了解玛曲湿地萎缩、草场沙化、退化及鼠虫害形成的原因,了解当地畜牧、水利、药材、旅游、矿产资源情况及开发保护情况,并积极出主意、想办法、献计献策,探讨湿地保护的办法与措施。广大学生一致表示,活动结束返校后将在各自校内组织开展“关注玛曲、关注湿地”为主题宣传动员活动,并在网络媒体上进行宣传,呼吁、动员更多的人来关注湿地保护,支持湿地保护,以学生独有的方式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尽责献力。
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