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环境,最应反思制度和经济
3月27日,由WWF倡导的关灯一小时活动,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空前的配合。鸟巢关灯了,上海的东方明珠也关灯了……环保如今成为一种时尚,当然这是一件好事。但与提升公众的环保意识相比,我认为更紧要的是从制度着手改革。
我们每个人当然可以随手做很多环保的事情,譬如随手关灯,将垃圾分类,减少纸张浪费……我本人也是这样践行的。但仅仅这样,恕我悲观地看,中国的环境只会越来越差,最终不可逆转。因为中国的环保问题已经不是通过唤起意识可以改变的了,更多应该反思制度,从制度和经济角度去着手。
改革制度,或者从经济角度去着手改善环境,也许并算不上“环保活动”,也没有很大的“媒体效应”,但我相信,真的要治理中国的环境问题非从这两点着手。我们如今做的环保活动,往往注重媒体效益,实际上对环境保护起不了多大作用。有些人甚至别有用心地利用环保而获得公众的关注,这就更需要鉴别的。
改革当下的制度,使得那些污染大户一旦违反制度受到极高的代价,才会使他们有所收敛。当然这里会存在执行的问题,执行不到位的制度等于没有制度,但这是另外一个问题了,这有关监督的问题。中国对法律法规执行的监督,我不敢恭维了。远一些的毒奶粉事件不说,就说近来的山西疫苗事件,已经使我丧失了对中国官方的监督信心。
从制度出发是硬性的,对于一个对经济学有一定粗浅认识的我来说,我更偏向于用经济的手段去改善环境。假若环保不是公益,而是一个市场,而且是充分竞争的,那么改善环境的进程我相信会比现在快很多。反之,如果仅仅停留在公益阶段,我是不大相信中国环保能有多大改善的。在这里只想说,经济的力量可以推动环境保护,对于从事环保事业的人来说,用经济学的角度去激励他人,也许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鼓励思考,希望作者能够在这个方向上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 貌似遇到一个瓶颈了。想进一步深入,知识调动不上来了。。。底子不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