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出行 路在何方 转载
太不方便了”、“换地铁要绕一大圈”……近日,为了治理CBD的环境,北京将国贸桥下的一个能停放900辆自行车的停车场关闭,取而代之的是两个离地铁较远的地下停车场。为此,引来了很多市民的抱怨。在倡导节能减排、低碳出行的大环境下,自行车、公交车、地铁、轻轨等公共交通无疑应是人们首选的出行方式。其中,自行车在现有公共交通系统中具备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起到了连接目的地与地铁站、轻轨点……的作用,解决的是市民出行第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如果自行车出行和其他公交出行方式能够顺利对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低碳出行的环境和条件,增加选择低碳出行的人数和次数,从而降低交通中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然而,现实中我们更多地看到的却是:自行车道被停放的机动车侵占,骑车人只能冒着危险在机动车道与自行车道的夹缝里艰难地行走;马路上、高架桥上只有机动车行驶道,自行车却无路可走;公交车、地铁、轻轨站附近很难找到自行车停车场,使得骑车人换乘其他公共交通工具极其不便……就连要打造全球首个“低碳商务区”的北京CBD,声称要鼓励人们步行、骑自行车出行、减少汽车尾气,但实际效果不明显。显而易见,目前,在机动车面前,自行车仍是一个弱势群体。可见实现低碳出行并非轻而易举,更不能纸上谈兵,尤其是在北京、上海等这样的特大城市里。
低碳出行,如何实现?毫无疑问,在经济条件越来越好的情况下,当骑自行车出行面临着以上诸多困难、私家汽车成为较方便的出行方式时,低碳出行只能是一个口号、一个难以实现的愿景。只有当自行车出行更加方便、快捷、安全、高效时,才可能让更多的人自愿选择自行车,才能更高效地带动公交车、地铁、轻轨等其它低碳出行方式。
低碳出行,路在何方?首先,要为自行车开辟专用道,保障自行车的出行路权,做到小汽车、公交车、自行车各行其道;其次,要在公交站、地铁站等附近建设自行车停车场,建立自行车与其他公交出行方式有机衔接的道路交通运行体系;再其次,要实现自行车道与其他行车道、自行车停车场与轨道线路等同步规划、设计与建设;最后,要建章立制,加强管理,确保骑车人的各项路权不被侵犯。只有硬件设施配套了,管理跟上了,低碳出行才有路可行。 近日,为了治理CBD的环境,北京将国贸桥下的一个能停放900辆自行车的停车场关闭,取而代之的是两个离地铁较远的地下停车场。
——还有这种倒行逆施的事情啊 回复 2# holywood
出自中国建设报 虽然都知道自行车出行的益处,但还是好多人开汽车,中国人特有的面子问题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