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提到的英雄和他们的事例,能够称得上为英雄的,很大程度上和他们的稀缺性有关,所以这些英雄才会受到关注,并且在不自觉的利用这些关注,以达到好的目的,他们都是有类似于启蒙的作用的,在那个时期这些东西能给人震撼和惊艳;到今天中国的环保界已经不缺少所谓的英雄事件,这种稀缺性和启蒙作用多在减弱,甚至不再能够引起轰动;所以需要开始回归项目的本位,仔细的通过活动的可量化产出来衡量实际结果,也就是类似于英雄的壮举需要回归理性吧
非常喜欢中外对话,理性,也有很隐蔽的煽动性
仅作交流 各地绿色人物的出现,就是最好的例子。
但服不服确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在成都的时候 和一个出国多年的环保先驱聊到组织运作发展,很明显,他的思想和我们的已经格格不入。
用现在的话来说,是outman了 回复 12# 小熊
周叔叔意有所指哈,嘿嘿 回复 13# honglake
周叔叔意有所指 啊 其实,不同的时代,NGO应该做不同的事情~第一代环保人以自己的“英雄事迹”吸引大众的眼球,让环保、NGO为众人所知,也为后来人的事业打下基础。后面的人们如果依旧停留在一个个的“英雄事迹”上,那就不对了,应该踏踏实实做事情了,否则,就像从汶川到玉树,公众态度的转变,不管它是理智还是麻木……
我倒觉得,应该是媒体该反思,究竟是继续重复曾经的英雄事迹,还是将重点放在众多NGO人辛苦耕耘的工作中,塑造新的英雄~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