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30# 小包子
啊,第三点尤其好~~
继续顶,占楼的注意影响了,赶快行动
回复 13# feitian
我在研究呢,不哭,嚎儿~~
回复 25# hust-TJ
你要两份礼物有深意啊~不解释~
我觉得有东西要写。占楼先
回复 34# hust植物志
。。。。。。你在想什么。。。
额 先来盖楼明天考试去也 哈哈
这让我想起了09年湿地武汉区联展的时候,和邓领导座谈时,大家谈到的话题……
回复 30# 小包子
小包子说得真好啊~
关于湿地使者行动的可持续性
上次在武汉地区的座谈会上,和国家湿地办的邓处长、曾铭老师以及武汉地区的湿地队员,大家也讨论了很多关于湿地使者行动持续性的问题。在此小结一下,献献丑吧!欢迎砸砖,别太狠……
1、湿地队伍内部的传承与持续:做社团的人都会明白传承的重要,也知道传承该怎么做。不因人员的更替而流失活动的信息。如果在协会内部成立了专门的部门或小组,固定开展湿地的相关活动,那么,队伍内部的传承会相对而言更便于操作。当然,成立专门的小组或部门,也就意味着湿地并不是简单的暑期活动,而更偏重于长期持续的活动,如何安排暑期之外的活动,对于这个部门或小组的传承而言就更重要了。平时活动的积累和理念灌输,更有利于暑期活动的开展和项目的持续。平时积蓄,暑期爆发。
2、湿地活动地的传承与持续:同意hust-TJ 的观点,建立良好的信息交流平台,将每支队伍每年的成果共享。湿地中国和济溪当然是一个平台,然而纵观湿地十年来的资料,信息杂乱,较难整理,且不完全。如何真正做到资源共享,这是维持持续性的一个关键。一个湿地,不会因为变换了队伍而使保护工作回到原点。如果在建立资料信息平台时,不是按照湿地队伍来建立,而是按活动的湿地名称来建立,这样是不是更有利于分类和查阅?不过,话说回来,很多东西是无法共享的,如活动宣传的理念,这一点即使是团队内部,也很难让每一个人认同。大部分学生社团还没有能力从策划书、总结、宣传品上悟出一支队伍的活动理念(出发点),但这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对选择同一湿地的不同队伍进行有效的信息传递,这是比较难的题。个人是比较赞同一个队伍持续关注一个湿地,这样更有利于湿地队伍与湿地活动地的衔接。
3、湿地使者行动的传承与持续:湿地使者行动来说已经有自己的品牌效应,每年都有新的队伍加入,足见其中的吸引力。这一点来说,可能是主办方思考的事情了。不过,说真的,作为一名湿地使者,很少人知道这个项目建立的初衷,我只是耳闻,基金会在建立此项目的第一年,活动初衷不太一样?不知正确与否。望解答。在此提到这一点,和我们在社团传承时是一致的,我们希望项目在传承中不要丢失初衷和最初的目标。所以,我们也更希望了解主办方的目标和方向。在前八年中,我们可以看到主题变化的一个脉络,或许这就是主办方的一个项目持续和发展方向。那么,去年和今年的一个主题变化,主办方更希望今后是什么样的形式和持续方式,或许,大家可以探讨?
其他:
1、建议考虑针对暑期以外的活动给予支持和指导
2、对于“关注一个领域 采取不同形式 坚持一个地方 有阶段性的形成特色”的理解:依据自身的条件,选择关注某一类型湿地(如红树林、城市湖泊、沼泽、自然保护区),根据湿地类型有针对性的选择调研和宣传方式,坚持在一个湿地扎根,在三年、五年里采取某一有效的保护途径或宣传手段,形成特色并能够覆盖这一湿地的部分区域,形成反复、有效、渐进的宣传效果。以此来看,一支队伍在五年之内,做的可能是都是相似的工作,但活动层次要有所递进和发展。
——08、09湿地队员芒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