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57# 当当
你的问题,前面几个帖子都已经叙述过了。抓住问题来反驳,目前为止你所有的论证都已经被驳回,等你提出有效的论证再说,否则我觉得没有可讨论价值。
回复 58# 被封印的左手
我可以认为错是错在“没毕业”这三个字吗?挺有意思,请问谁定义过了学生只能做到这样,专职就可以做到那样?请恕我直言,在我看来,这就是我们学生给自己找的“保护伞”,换句话也就是“借口”罢了。
我现在做不到,但是我会跟“专业人士”学习去一步一步努力做到,起码是带着这种态度。那即使可能到我毕业都无法做不到也没关系,因为我的后人如果愿意并且认同这种态度,他们会继续去挑战那些被认为impossible的事情。
回复被封印的左手
我可以认为错是错在“没毕业”这三个字吗?挺有意思,请问谁定义过了学生只能 ...
greenpea 发表于 2010-7-2 13:42 http://forum.gsean.org/images/common/back.gif
带着专职一样的态度
暂时做不到
表现为做的不好
你的表现型和你所指责的那些“孩子”一样呢
你又怎么知道他们心中所想仅限于他们表现出的呢
带着专职一样的态度
暂时做不到
表现为做的不好
你的表现型和你所指责的那些“孩子”一样呢 ...
被封印的左手 发表于 2010-7-2 13:47 http://forum.gsean.org/images/common/back.gif
额,你这语句我很难连贯起来阅读理解。。。
不过最后一个问题可以回答你,“怎么知道他们心中所想仅限于他们表现出的”。如果你真想了解是可以做到的,从语言、谈吐、思维能力、行动、执行力、待人接物等多方面都可以知道。不可否认有些人抱着崇高的理想,但是脱离现实大地的理想很快就会摔落,并且多数人会因此一蹶不振。
回复mars厦大绿野
亲爱的孩子,这个世界不被喜欢的东西太多了。有时候,即便不喜欢也必须要学会接受 ...
greenpea 发表于 2010-6-29 00:47 http://forum.gsean.org/images/common/back.gif
Mars 已经很老很老了,被你叫成了孩子,还是“亲爱的孩子”
额,你这语句我很难连贯起来阅读理解。。。
不过最后一个问题可以回答你,“怎么知道他们心中 ...
greenpea 发表于 2010-7-2 14:08 http://forum.gsean.org/images/common/back.gif
搞不好只是你的孩子们这样
多用欣赏的眼光看看他们
和自己几年前比较
回复 61# greenpea
我只能说你的反驳没有看到征服性,你觉得你反驳好了那就算你反驳好了吧,反正看你的那些所谓反驳一点感觉都没有。
回复 18# 紫凌
“每个队伍或者是活动在主体上还是很独立,或者可以说在现在我们还不可以把所有的暑期活动归集起来作为一个力量来看待,但是我觉得我们的时机已经成熟了,在这里就需要有些优秀的个人或者是组织站出来,来把这一堆线拧成一股绳。”
很好的想法,现在全国各地的环保社团力量很不均衡,这样可以大大促进社团之间的交流,帮助小社团迅速成长,或许现在的绿色营或者说暑期活动能突破这个瓶颈时期,会有很大的成长。只是,想做到这个会很困难,期待更深的讨论……
本帖最后由 红石头 于 2010-7-2 17:22 编辑
回复greenpea
提个问题,你觉得4.22很重要么?
当当 发表于 2010-6-28 15:53 http://forum.gsean.org/images/common/back.gif
同意当当的观点,实际上每个环境日究竟是哪天并不重要,我们有日历可以查,很简单。
不记得4.22并不说明就不重视环保,就像观鸟和植物认知一样,你并不一定要认识很多植物、动物,他们本没有名字,是人类给他们取得,但这名字重要吗,我们并不是因为名字而喜欢他们啊?
当然,能够记住这些常识很好,但这应该凭个人的兴趣来决定!
以上仅是个人观点,不知道当当是不是这样认为的。
呵呵,很高兴又看到济溪上一封精华帖!
楼主说的,很值得深思。
首先,对于舍近求远的方看法。
“到熟悉的地方,做熟悉的事”,很认同这个观点。就像绿队的普羚项目,从04年至今一直在进行,不说社会对这个项目有多么认可,在一次会议上了解到,通过绿队的努力,有官方的数据显示,普氏原羚数量有增加,并且还对普羚建立了保护区。
可以看出如果长期致力于做一件事,虽然每次我们能做的很少,但当我们持续下去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在慢慢走向成功。但项目总有终止的时候,当你预先要达到的目的已经完成,这个项目也就结束了。
对于我们,要选择最适合自己做的事,比如个人,我们以身作则,践行环保。比如团队,我们关注什么问题,我们有哪些优势,我们能解决问题到何种地步等等,把这些想清楚,再去行动。
不可否认,现在的社团有为名的,有为利的,一些浮躁,一些空虚充斥在。。。每个社团都有自己的难处。也许有的社团负责人认为只有我的名气大了,才能有更大的号召力,也许有的社团负责人认为只有我有钱了,才能去解决所关注的环境问题。我想只要我们最初的梦想没有改变,我们就还是战友!
第二,对生态体验项目路线看法。
感动,或者其他类似的情感,个人认为是因为一些令人难忘的事情,给了人们极大的刺激。我想这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只是来的时间不同,事情不同罢了,经历过这些之后,我们会成长,这是人生必然的趋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三农社团、环保社团都给大家成长的机会,只是形式不同而已。
三农社团,我不是很了解。但“环保社团的人像是一群娇惯的孩子”,我想这是社团对其成员的培养问题。三农问题、环境问题,目前国家都比较重视,大的背景相差不大。但解决起来,环境问题遇到的阻力更大,这也是大家屡屡受挫,甚至退出这个圈子的原因之一。
不是说阻力大,我们就什么都做不了,我们有成功的案例,我们有自己可以力所能及的事。但环保不是急功近利的事,尤其对于大学生,需要我们沉下来。对于我们来说,环保是一件我们可以为之奋斗一生的事!并且是值得的!对于我们大部分人,我们需要虚心学习,向社团学习,向ngo学习,向外国的环保学习。学习成功的案例,学习成功的管理经验,学习好的想法。当学习与思考结合在一起时,我们才能成功。
第三,对社团的真正评价看法。
对于济溪的作用及贡献很赞同楼主的看法。但,在我看来,济溪是我们这群关注环保的青年人交流的平台,并没有什么义务去衡量一个社团的优劣,也没必要去给出衡量的标准。
第四,对绿色营看法。
各地的暑期活动喧闹,不正是彰显着大学生的活力吗?
马霞阿姨说过,“大自然不仅为我们昭示着奇异,还孕育着真理和力量。”
她说,“你们首先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认识别人,然后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
她说,“在这次旅程中,你们付出的越多,得到的也越多。”
这几句话,我想是绿色营的精髓了。她告诉我们,我们要向大自然学习,要谦虚,要懂得付出与收获的哲理。 想想这些,在我们的营里,这些是不是已经达到了,如果做到了,我想最基本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之后,我们可以去进行更多需要的达到的目的。
其实在我看来,绿色营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大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因为爱它才会去保护它。
个人意见,欢迎拍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