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例”“一般”为什么要遵循这么多“应该”
“纠结啊,没一个适合做会长的”“那你连任不就完了”
“我们的惯例是不能连任的”
“找个可以的,你帮忙不就好了”
“我们一般大三都不留协会的”
“真头疼,今年绿色营筹备还没开始”
“为什么”
“没热心的,没合适带队的,都忙别的”
“你去不就完了?”
“我都大三了,怎么还能管这些,而且学习也忙”
“那就别做了嘛”
“去年做了今年怎么能不做”
“我就无语了,7个筹委,没个能总揽大局做队长的”
“你去做不就完了”
“队长肯定要大二的做啊”
我就不明白了,哪里来这么多应该、习俗和惯例?
要的是解决问题,是客观分析几种方法的优劣,进行衡量
历史惯例能作为衡量标准吗
一个人做两年会长有什么不好,如果真的是这么牛的人,会对自己合理定位而不会影响下届的培养
一个人为什么不能连续两年做绿色营队长……我能举很多相关例子出来……如果下届真的没有合适的人,那就是两届中只有一个合适做队长的人在,需要纠结那么多吗
思维的僵化导致进步程度的局限
有兴趣的可以就这个问题反思下
文中例子来自几年几个不同地方,无针对性 中国不是也在各个方面因为各种传统观念而有各种放不开么…… 嗯嗯,有的话我也说过…… 这两天就想到类似的东西,你没被蛇咬过被虎吓过,怎么就谈蛇谈虎色变呢?往往是我们被别人或自己灌输的东西局限了。我们也常常给自己太多心理暗示不行,结果就真的不自信了。还有个例子说现在铁轨的宽度为什么这么宽呢?不知道大家记不记得历史书上的漫画,那时候马拉别的轮子是那么宽,后来就一直延续下来了 同样的遭遇,哎,同问:为什么总是那么多惯例呢! 打破惯例需要很大的勇气...
仅此而已... 哈哈,我毕业啦,完全放手让大二的去搞,不管做得好与不好,不管,不问!偶尔做下咨询,主要还是听从大二团队自己的意思。他们需要有自己想法,需要有自己的经历和挫折。(尽管认为大二的这群90后团队跟我80后的上一届团队有代沟,不能理解他们的一些做法,但是仍然由他们大二的来运作整个社团。) 一个人为什么不能连续两年做绿色营队长
呵呵 我带过2届哈哈 “一个人做两年会长有什么不好”
呃……有好有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我上任那时候,乱的要命,正是需要老人的支持的,但她们全都撒手了,结果最后一团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