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又一代绿色青年
浅谈又一代绿色青年一直都有想法写一些关于当代绿色青年的文字,最近济溪上的一些事情成为了我的触动。我本来的标题是想写成“绿色领袖”的,但是仔细思考来,回想这些年来的逐渐熟悉的一些,一些事情,好像当下真正属于青年学生圈的领袖已经在逐渐与我们渐行渐远渐无书,山穷水阔何处。一代领袖的迟暮,难道代表的是另外一批的人拔地而起吗?我们是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还是应该继续在所谓的“社会大环境”的庇护下,继续做着我们青年学生的美梦,直到酒醒梦觉,绕树无言。
1,自以为是的潜规则:
很多次的听到“潜规则”这个词语,也在这个所谓的圈子中很多次的听到。而在我面前说起这个词语的人基本都是结束了社团的磨砺,准备彻底的进入这个圈子的人,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当代领袖”。我不止一次的感触,是我们足够的聪明的较早了认识了整个圈子,整个社会的现实;还是我们在自以为是聪明的在一次次的挖掘着自己的坟墓。当我们自以为聪明的以为我们认识了这个圈子的“潜规则”,在为自己的一次次寻找空白带而谋求一些利益从而百般寻找理由的时候,殊不知我们早已迷失了自己的方向。直至越来越偏远,直至夜幕阑珊,而看着我们的人也意尽阑珊,再也找不到我们原本的归宿。是的,NGO也是一个江湖,既然是江湖就必然有她的游戏规则,就如同“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般。但是,难道这些所谓的“潜规则”是我们的挡箭牌吗?殊不知那些被我们认为都在遵循“潜规则”的人在如同我们年华的时候做了多少的事情,流了多少的汗。在和我们同样的年纪,他们是如何的开拓。我喜欢称呼他们为开拓者,但其实我们每个现在在这个圈子的人都应该是开拓者,应该永远去争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而不应该在曾经的历史中沉醉,在现在的环境中沉沦,在未来的开拓中迷失。
2,外界的纷纷扰扰
很喜欢把现在的社团环境称呼为喧嚣,很多时候,我们都在协同这个社会,这个社会当中的一些人,做着一场场喧嚣的闹剧。随着所谓的社会大环境的好转,开始逐渐由更多的资源涌入高校这块曾经的处女地。我不是希望每个高校都能够圣洁的做贞妇,当然更不希望高校既做婊子又立牌坊。我曾经看过国内某个貌似做的很不错的高校的一学期的活动总结,某某基金会,某某机构,某某政府的名字闪亮了充斥了整个的总结。我不是在反对整合这些资源不好,但是我想说的是,现在我们的很多协会只会简单的粘贴复制,简单的如同跟屁虫般混迹于各个机构的大项目的子项目之中,只会在被利用之后仍旧乐此不疲的独自沾沾自喜仿佛全天下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吃别人的口水或者如楷模般帮别人养儿子。而这些事情最终的结果是什么?是我们一群群在大一有着想法和愿望的人等不到大二,大三看到外界的真实情况,就被协会那些无味,永远重复工作原地踏步的缺乏说服力的项目和活动离开了她最早认为可以是归宿的地方。直到我们在一遍遍的感叹着现在的孩子浮躁,轻浮的时候忘记我们做的事情是否真正的有足够的吸引力来号召这些曾经踌躇满住的青年。或许一会就会有很多的人辩驳我说谁谁谁不是留下来坚持了嘛,我想说的是,如果不是这些人过早的看到了外界的世界,外面的事情,并且依靠这些获得了一些他认为在其他渠道一般不会获得的诸如外出,学习,开会的机会的话,仅仅的社团发展,会让几个人坚持的下来。外界的纷纷扰扰,让我们一个个迷失了自己原本的方向,让一个个人逐渐的离开。社团,永远是绿色青年成长最好的土壤,只是这个土壤的颜色在逐渐变化。我们再期待她长出原来般花样的色彩,或许只会让我们失望。
3,榜样的离开
自从07年绿驼铃的“被迫转型”,在到后来绿满江淮英雄式的回归,直至09年绿石,绿色龙江的开拓性转型,以及晋青,互助网络原地踏步,孤守待援。那些曾经的人,曾经的事,逐渐和学生这个圈子越来越远。远到我们只能从模糊的字样中寻找那些曾经的足迹,而现在的我们,又有几个能够潜下心来静静的整理这些本来就已经模糊的字迹呢。这些机构的离开和转型,在无形之中使很多的社团突然间缺少了原本的主心骨和精神动力,安联就是这当中最好的例子。而这些机构的转型,也在无形中更加的增大了在本土之中与社团本来就存在的竞争激烈程度。榜样的离开以及转型,很大程度上有个人创业,个人开拓的需求,这种理由本来就无可厚非。但是当这些人离开之后,我们该如何的熟悉环境,该如何运用他们曾经留下的文字和经验,来开始我们的开拓。这就是应该我们思考的,否则,我们永远只能是一个个过客,继续如草般一岁一枯荣。虽然我很喜欢把我们形容成青草,绿色,坚韧。但我们,缺少坚持和开拓。
写以上的文字,仅仅是看到最近一些事情的触动。我们总是花了太多的时间在做一些我们本来以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却在之中不知不觉的迷失了原来的方向。曾经有人评价圈内某个很较真的人的时候这样说道“这么多年来总是在学生圈内打爬,又总是没有开拓性的理念,于是只好摸打滚爬着玩了”。其实,很多我们原本以为属于我们这个圈子的人早已在不知不觉当中离开,仔细想来,我们现在之间存在着一个很大的空白带。如果我们现在来细数85之后这个圈子的精英,其实真的数的过来。整个CEF就仿佛一个网友见面会,充斥着欢笑,喜悦,却永远缺少思考。我们用我们那一点点可怜的感动在诸如CEF这样的聚会上不尽的挥霍着,同样挥霍的,还有我们的青春岁月。
只是希望有些思考,我们就像一群被时间推着走的机器,走的快了,灵魂也会跟不上的。因为思考,总是好的。 竹西对圈里的事情蛮了解哦``话说你是? 回复 2# 稻子
话说纯属打酱油路过的,呵呵。不过我对你倒是如雷贯耳奥,老鬼你认识撒 “这么多年来总是在学生圈内打爬,又总是没有开拓性的理念,于是只好摸打滚爬着玩了”。
虽然我对外界没有太多的了解,但也有这种感触。 感觉是在这里发泄心情。 确实啊
竹西的文笔很犀利 本帖最后由 伊枫 于 2010-7-5 10:54 编辑
确实啊
翔子的文笔果然很犀利 给你加精华了 纯酱油路过 回复 7# 伊枫
呵呵,又被丹姐姐看出来了。只是写了玩玩而已,纯属娱乐了 回复 5# 小熊
心情总还是要发泄的,那总归代表着一种心境。不过纯属娱乐了,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