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破解“城市病”需公众觉醒(一)
作者:张传文上海城市规划学教授、城市保护专家张松接受记者张传文的采访。在第一部分的对话中,他谈到中国新兴城市的活力被压制。
“城市本来不是机械性的物体,它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它要有历史文化、需要逐步生长…但中国把城市看作简单的机械,随意拆卸、任意打造。”
这次上海世博会以“城市”为主题,但中国的城市越来越不适合人居。关于中国城市的严重问题,《南方都市报》记者张传文采访了上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张松
张传文:上海世博会首次以“城市”为主题,对中国来说有什么意义?
张松:中国需要总结城市建设中的失误和教训,学习别国先进经验。现在世博会有许多炫耀的建筑物,但很难讲有几栋能成为经典作品。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前任院长吴志强教授是世博会的总规划师,在实施方案制定初期就提出过要关注城市,不要做什么标志性建筑。
他有一个世博会方案,即上海世博会要构建“净水、产能、增绿、降温”的“正生态”城市概念,建筑物、场地以及景观的设计,在展示降低城市能源和资源消耗最新成果的同时,成为“正生态”城市理念的典范。
全文详见中外对话网页:http://www.chinadialogue.net/article/show/single/ch/3722-China-s-urban-disease-1-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