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破解“城市病”需公众觉醒(二)
作者:张传文在张松与张传文对话的第二部分,他称车水马龙与高楼广厦加剧了中国的城市病症状,并认为公众参与规划是唯一的解决之道。
规划师本身在市场经济中也迷失了方向,专业知识和理想都丢弃了
张传文:看来中国以前指责西方的“城市病”,现在落在自己身上了。
张松:中国的“城市病”程度在某些方面更严重。以前中国的确忌讳讲城市病,毛泽东时代不希望城市发展,希望把城市人赶到农村,直到80年代还只是在讲发展小城镇,后来才发现大城市有规模效益。
不能说中国城市已染上西方城市所有的病症,但城市环境肯定比西方问题大。城市大规模开发中,只有一些人工景观和绿化,生态系统就谈不上了。但要知道,绿化景观不是用来观赏的,而是应该改善生态环境。
另外,就业、城市文化等问题与欧洲、美国、澳洲、日本相比都有距离。中国考虑的只是经济效益,是可以用货币量化的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没法量化,只能在最后考虑,甚至不考虑。想想看,大规模改造造成了多少社会网络和就业机会的丧失,这些人重建社会关系网络,又是如何艰难?城市政府将来如何应对?
除了旧城更新改造问题,中国城市规模太大、城市蔓延问题也很严峻。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每个城市都在向外扩张。如果把工业区、村镇的用地范围都算进来,再加上沿交通线的高速公路铁路桥梁,人工的东西在生态系统中所占空间很可能达到极限了。
全文详见中外对话网页:http://www.chinadialogue.net/article/show/single/ch/3724-China-s-urban-disease-2-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