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绿色营“去唐锡阳化”的思考
本帖最后由 好远 于 2010-8-10 17:41 编辑日前看到gsean上一直在讨论绿色营的变形问题,而且讨论的相当激烈。而我也只是观棋不语的在默默关注着。作为新人,更多的应该是借鉴和学习。但在看完众说纷纭的百家之言的时候,我也想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切入正题:绿色营应该实现“去唐锡阳化”的转型。我是从上海营走出来的人,所以想从上海营说起。开营伊始,我心中就有一个疑问,上海为何能够举办绿色营?小孩们何能够在上海这么一个钢筋水泥之地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然后再向大“自然”学习?让我们再来看看其他地区的绿色营。这些天有人说自己的女朋友受折磨了,也有人说有些筹委把绿色营搞得像生态旅游。为什么啊,难道说就是那些筹委心理变态要整人?还是筹委压根就是些贪图享乐的种?不是的,不是他们不想做好,而是他们做不好,甚至不敢做!因为在他们做绿色营的同时,有无数双眼睛在盯着他们,在监视着他们!你稍微做的有点不像“绿色营”,那就是你背离了绿色营的宗旨,是在打着绿色营的旗帜搞自己的活动。试想,在条条框框的约束下,绿色营谈何与时俱进,同志们,小孩的创造力需要得到鼓励!所以这个时候,我想冒昧而又大胆的提出一个概念,关于绿色营的“去唐锡阳化”,或者也可以叫绿色营的去“绿色营”化。愚见认为,唐锡阳老师不应该再成为绿色营的代名词,而应该被提升为一种精神。对于唐锡阳老师的精神我也不敢在这班门弄斧,但大概也知道一点点:培养绿色人才,培养中国青年的环境意识(具体精神,我想或许该有人站出来对唐老师的著作进行总结提炼再出一本书——这也叫与时俱进)。而在这种精神的支撑下,各个地方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产出属于自己的绿色营(例如:上海“亲近自然”比较有难度,那是不是上海营就不举办了?)。不然所有地方营都和全国营开展形式都雷同了的话,那为啥不干脆把地方营归为全国营的分属算了。有人说现在有些地方营是在打着绿色营的旗帜搞自己的活动,我认为这个说法是不对的。绿色营正在寻找新出路,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有一颗包容心。地方营不艰苦怎么啦?地方营他搞自己的项目又怎么啦?只要这个营在“绿色”的大背景下,甚至只要在环保的范畴里,就都应该得到鼓励。大家都不想让环保这个西方来的东西都带上“填鸭式”的气息吧?筹委们需要一个自导自演的舞台,绿色营何时能够进入下一个春天,我想靠老人的批判是远远不够的。最后总结:唐锡阳元素应该成为支撑一个营的精神,而不应该成为考量一个营的标准;我们都在追寻绿色的理想,为何不能抛开成见。
PS:初次发表私人言论,不代表社团,亦不代表任何营 先占个沙发,仔细看后在回帖。 有点意思 不用什么“去什么化”,做出自己的特色就行,但是,我觉得有时候到野外去的时候,吃苦是必要的,说它有点像生态旅游也不为过,但是,像怎么了?本质上两者是不同的,什么事都不超过一个度就行了,任何东西被框在经验之中,就完了 最近也在考虑类似的问题,开学有时间整理一下 绿色营其实只是个名号,搞自己的活动才是实质,活动的环境意义远大于其他的东西。唐老师不想看到各地营的论战,我也不想看到。不管绿色营也好,环保社会实践也好。作出对环境对大自然有益的东西,培养终生致力于环境事业的人才才是最根本的。做不出来,即使你叫绿色大本营也没用。 做自己认为对的,管他别人怎么说。不用刻意,不用为谁去做什么。 绿色营是唐锡阳创办的,但是并不等于唐锡阳就应该承担发展责任,关键就是某些人的偶像崇拜,正常的组织发展是和个人无关的,至于绿色营怎么去做,好像我记得唐锡阳没有规定,关键看你做的人。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难免会有南郭先生或是墨守成规 回复 9# 箬芜
有思维的碰撞才有新纪元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