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环保活动营
前些日子,我偶然在网上看到一篇名为《绿色营是不是出了问题》的帖子,大致理解了其中的内容。在此我也想谈谈自己的看法。第一次知道“绿色营”这个词,是一年多以前的DERC(大连环境资源中心)发给我的一封电子邮件,好像是黑龙江地区的,内容是记不得了,我没去。对“绿色营”的首个概念是“考察”。不久以后,中国海洋大学渔山科技协会的刘阳跟我提出了“建立‘蓝色海岸线’合作平台,举办蓝色营”的设想后,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想法,于是萌生了加盟的想法。当时我还只是办公室负责人,说实话,对环保活动营的认识还不够透彻。环境与发展协会主席杨吉庆了解情况后,做出决定,由我主抓大连蓝岸的工作,让我放手去做,尽力促成此次蓝色营,迈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至此,我对活动的认识还停留在“资金丰富、好吃好喝、参观考察”的层面。
随着蓝色营筹划工作的进行,我逐渐意识到,事情并没有预想的顺利。首先是策划过程的问题,大连、青岛、厦门三方放假时间不同,很难同时抽出时间对活动安排进行讨论。其次是涉及资金数额之大,不曾有过一个感性的认识。再次就是选派营员、安排营员往返的问题。最后是就此次活动与学校相关部门沟通的问题。所幸这些情况在协会与多方沟通协商的努力下被一一解决了。2010年8月4日,大连蓝岸选派的以杨可新为队长的四名营员平安抵达厦门。8月6日,蓝色营开营。
得知开营仪式的成功举行,“三元归一”设想的实现,我悬着的心暂时放下了。然而,开营两三天后,我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选派的营员对一些细节问题似有不满。得知消息时是晚上十一点半,我马上打电话给大连蓝岸营员和主办方,连夜沟通,事情初步得到解决。后来我一直睡不着,一直在想问题出在哪里。最后,我终于明白,是营员们的心态出了问题。必须承认,对环保活动营不甚了解、初次接触的同学,很可能也像我早些时候那样,将活动误读为游山玩水般的生态旅游、办家家酒。事实上,此类活动更接近于有组织、有目的的野外拉练。因此,一定量的体能训练、营员对筹委会安排的服从是必须的,这样才能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之前提到的那篇帖子暴露出的问题是,筹委会的安排不尽合理。针对这种情况,今后是不是可以考虑在营员招募完成后,随机选择营员代表,由他们对策划案进行质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策划案,以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我想这是可以实现的。
重温马霞的信,我发现,她对我们的期望是认识自然、了解自然、亲近自然。环保活动营的形式各有特色,但目的是一样的,都是要让大家亲近自然、关注自然,这是值得肯定的。然而我个人觉得,咱们在认识自然这方面还做的不够,要对物种认真钻研。至于体训,我认为只要能够满足活动期间需求就可以了。休息时间也是必须保证的。所有的内容都是为“认识自然”服务,不能主次颠倒,流于形式,否则就失去了活动的意义。
第一次发贴,若有错误,欢迎指正!
新浪博客:环境与发展协会@大连海事
百科词条:DMU环境与发展协会
人人网:环发 ourhuanfa@163.com 恩 不错顶一个 欢迎新人,蓝色营有所耳闻,但不知道到其内涵等等,以后还指望你们有所突破呢。 野外拉练?这个…这个… 我觉得还需要再具体的讲一讲,不够长,看得不够尽兴 有时候也会觉得自然体验不够,对自然的爱不够,可能是心太急,感情是需要慢慢培养的~~~ 能简单讲讲与蓝色营的涵义么,与绿色营有什么不同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