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僤鯓侽孩 发表于 2010-8-22 18:40:29

【江苏生态营】紫金山环境问题访谈调查报告

紫金山环境问题访谈调查报告江苏青年生态营shengtaiying@126.com摘要:2010年,首届江苏青年生态营在南京紫金山开展,围绕“寻觅失落的暗夜精灵”为主题,进行了为期20天的环境调研。其中问卷调查组通过问卷、针对性访谈、查阅文献等方式整理出一份紫金山环境现状调查报告。在考察期间,通过问卷与南京市民及紫金山游客进行沟通,初步了解紫金山可能存在的一些比较普遍的环境问题。汇总、整理之后,再有针对性的寻找相关人员、单位进行深度访谈。根据问卷反馈、访谈记录,总结出紫金山环境现状,并对存在的环境问题进行一番思考,提出一些解决方案,最后根据以上综合资料整理成紫金山环境现状调查报告。1.
引言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剧,越来越多的自然资源遭到破坏,动植物种类在减少,甚至频临灭绝。紫金山作为南京的天然氧吧,南京地区萤火虫栖息的最后阵地。近年来由于受全球气候变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影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萤火虫的种群数量正在日渐锐减。2010年首届江苏青年生态营将在南京紫金山开展,将由萤火虫研究领域的专家付新华教授进行活动的专业知识培训与指导,围绕萤火虫的现存状况展开一系列的调研活动。2.
问卷访谈调研具体事项2.1.
问卷调查细则2.1.1.
问卷设计目的       围绕本次活动主题“寻觅失落的暗夜精灵”,认识到萤火虫作为一种生态环境中最基层生物和环境指标生物,它的消逝是否预示着更加严重的环境问题?城市化进程加剧,越来越多的自然资源为了满足城市发展而被无情的破坏。无数珍惜动植物随着森林土地面积的减少而逐渐消亡。灯光明媚、万紫千红的城市固然让人们向往,但是静谧、安详的自然风光又何尝不惹人怜惜?       本次问卷调紧紧围绕主题,以萤火虫为切入点,引入紫金山的生态环境问题。从调查人们再度听到儿时“玩伴”的萤火虫时候的心情和感受。循序渐进,慢慢涉及紫金山的生态环境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这些环境问题将作为深度访谈的可靠资料,有选择地编入访谈大纲)。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思考,形成一系列较为可行的建议。2.1.2.
问卷设计方向       此次问卷调查在紫金山旅游景区和周边市区针对不同年龄和层次的市民和游客进行了两方面的调查:       市民和游客对紫金山的生态环境现状的看法;对于紫金山旅游景区的合理开发、公共旅游配套设施的完善、乱辟野道、垃圾处理和动植物物种保护等问题,群众持何种看法;市民和游客对解决此类问题的途径是抱有怎样的态度。保护萤火虫是本次调研的关注点和切入点,了解近年来紫金山或者南京的萤火虫种群数量是否有明显的变化;萤火虫作为生态环境状况的指示动物,以及对于萤火虫保护的重要性,市民和游客的认知度。2.1.3.
访谈目的       针对不同的群体,围绕问卷中反应出的问题,进行深入、反馈。       政府部门——针对发现的环境问题,了解有关部门是否有相关的解决方案,或者是否有相关的政策支持和保护;了解政策、保护措施的成效;有关部门是否有意向在所提到的环境问题上做一些努力。了解紫金山经济开发情况,以及经济开发给紫金山生态环境变化带来的利与弊。       紫金山环保大队—— 一支完全自发组织的环保队伍,主力军是退休老人。主要了解环保大队历史、常规活动及方式;站在大队的角度看待紫金山的环境问题;工作过程中,发现了哪些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等。       普通居民及游客——主要了解对紫金山环境的看法;认为紫金山的环境问题出现在哪些方面;对于紫金山的公共设施是否满意,觉得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等。2.2.
问卷访谈内容详细整理    (7月28号—8月1号)
编号地点时间问卷基本情况访谈基本情况
1中山陵8:30—11:30问卷对象:游客,退休老人、少年、青年、中年等,共完成问卷50份
选择部分游客进行访谈,了解游客眼中的紫金山生态环境现状。听取游客的相关建议和意见
2灵谷寺13:00—17:00问卷对象:游客、散步者,中年、青年居多,共完成25份无
3紫金山栈道8:30—11:30问卷对象:登山者、游客,退休老人、中年人居多,共完成20份
对登山者进行访谈,从他们的描述中再次认识紫金山。了解登山途中出现的环境问题
4头陀岭13:00—17:00问卷对象:登山者、游客,主要为退休老人,共完成30份
选择性的对登山的老人进行访谈,了解紫金山的环境变化以及现存的环境问题,紫金山的经济开发状况从不断的沟通中感触老人们对紫金山的感情
5紫金山周边餐馆8:30—11:30问卷对象:主要为青年人,共完成问卷50份
选择性的进行访谈,内容主要以问卷为主,但是要深入,搜集更多的民间资料,和有关紫金山的故事
6明孝陵13:00—17:00问卷对象:游客,主要是老人、青年、中年,共完成问卷30份
4位同学赴中山陵园管理局做访谈,结合前期问卷和访谈反应出的环境问题,向有关部门进行咨询、请教,了解政府部门的解决办法和成效;了解紫金山环境的核心问题所在;了解管理局对于紫金山环境保护的动向。了解紫金山的经济开发状况
7水榭8:30—11:30问卷对象:环卫工人、游客等,共完成15份
针对水榭环卫工人进行访谈,了解水榭出现的环境问题,以及听取他们对于紫金山环境的看法;对晨练的退休老人进行访谈,了解紫金山的环境变化,和他们对于紫金山生态环境的看法
8梅花山19:00—21:00无
针对梅花山山顶晚练得居民进行访谈,了解梅花山的环境变化,以及居民眼中梅花山存在的环境问题,和对环境的满意度
9秦虹小区17:00—20:30无
访谈对象:紫金山环保大队负责人之一,完献永。主要了解:紫金山环保大队的性质以及常规活动;站在紫金山环保大队的角度上,他们如何看待紫金山环境变化史;认为紫金山环境存在的核心问题是哪些;他们认为政府或者大学生应该做些什么来保护紫金山
10翠竹音乐台9:45—10:30无
访谈对象:翠竹音乐台负责人何老师。主要了解翠竹音乐台的产生、发展及性质。丰富紫金山的人文环境
3.
问卷访谈调研反馈情况3.1.
问卷调查反馈内容一、问卷概况       本次问卷调查共发出230份问卷,最终收回共220张有效问卷,统计结果从该220张有效问卷中产生。       本次数据统计把调查对象按年龄分为少年(16岁以下)、青年(17~40岁)、中年(41~60岁)和老年(61岁以上)四个组别,人数分别为:少年组18人,青年组167人,中年16人和老年组8人二、问卷选项情况统计              中年组和老年组表示“经常”到紫金山的分别有62.5%和50%。

当被问到“感觉当前紫金山的生态环境如何?” 时, 少年组和青年组对其回答为“满意”的分别有22.2%和25.7%,回答“一般”的分别有66.7%和70.1%;中年组表现出较为乐观的态度,回答“满意”的有68.75%,回答“一般”的有31.25%,老年组则更为乐观,100%回答对生态环境感到“满意”;而少数回答“不满意”的调查对象全部来自少年组和青年组。

在对紫金山的公共厕所、垃圾回收箱等公共设施是否给自己带来足够方便的评价中,认为少年组、青年组和老年组都以认为“一般”的居多,而中年组认为“不方便”的有50%,总体认为“方便”的比较少。

当被问及在登山过程中会否选择走野道的时候,选择“看情况”的人在各个组别当中都是最多的,而且比较平均,都在25%(老年组)至39.5%之间;    而选择“会”走野道的人最多的是青年组有38.3%,老年组为0%,少年组和中年组分别有22.2%和12.5%。

大多数被调查对象都表示发现紫金山存在一些环境方面的问题;其中大多数都认“乱丢垃圾”是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而“乱辟野道”的问题也受到部分被调查对象的关注。

对于紫金山和自己周围环境的生物物种(包括萤火虫数量)的变化,除了少数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增加”或“明显增多”以外,大多数皆表示“减少”或“没有变化”;而对萤火虫数量变化的感觉则呈现出不同年龄段的感觉差异,年轻一代的被调查对象认为萤火虫数量“减少”的比较多,而年长的认为“没有变化”的比较多。附表1:对于身边萤火虫数量变化的感觉的回答:
被调查对象感觉增多感觉减少没有变化
少年组0%61.1%38.9%
青年组1.2%70.7%28.1%
中年组0%31.25%68.75%
老年组25%25%50%
当被问及“导致萤火虫数量较少的原因是什么?”时,“光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和“栖息地受破坏”等选项皆有选择,其中认为“栖息地受破坏”是导致萤火虫数量较少的主要原因,而选择“光污染”的则较少,分别为少年组有21%、青年组有12%、中年组有16%和老年组有0%。       如果紫金山建立萤火虫保护区,大多数被调查对象都表示“愿意”夜间欣赏萤火虫,其中少年组有83.3%、青年组有71.3%,而中年组和老年组分别有56.25%和25%,其他则表示“看情况而定。;       对于近年来政府和企业对紫金山大规模的商业开发,只要不严重破坏环境的合理开发,大多数年轻人都是比较支持的,而中年人正反两方的声音比较接近,老年人则反对意见比较多。附表2:关于如何看待紫金山的大规模商业开发:
被调查对象支持无所谓反对
少年组83.3%5.6%11.1%
青年组71.3%6%22.7%
中年组56.25%0%43.75%
老年组25%0%75%
三、问卷反应出的紫金山环境问题       紫金山游客数量很大,而且呈不断上升趋势。且游客乱丢垃圾现象严重,给紫金山的环境承载力造成威胁。       野道开辟现象严重,造成水土流失,不利于植物的繁殖生长。       登山道修建过度,对于一些小动物来说,这就相当于物种隔离,造成动物种类和数量的减少。       公共设施方面:卫生间数量欠缺;指示路标不够全面。       植被减少、动物在种类和数量上都有减少。       存在过度开发问题。3.2.
访谈反馈内容3.2.1.
中山陵园管理局访谈反馈一、紫金山现今存在的环境问题
1、野道开辟——紫金山爬山的人数过多,导致山路上开辟出很多野道,引发紫金山水土流失、植被减少等一系列问题。

原因分析:有些中年人腿不好,走阶梯腿会疼,而走野道却不疼;很多人觉得爬野       道具有挑战性,而且已经走野道当成是一种健身的方式来坚持;人有一种回归自然的心    理,而野道恰恰满足了这种心理;野道有很多树木遮挡阳光,树林里空气也较好
2、登山道——登山道如果开发过度也是对生态的一种破坏。建设登山道,实际上就是把紫金山分成了好多块。对很多小动物而言,相当于物种隔离了。对于其繁殖是很不利的。丁主任和一位从小生活在紫金山的老人一致发表感慨:要保持生态原来的状态,很多时候,人类的想法,或许是好心,但是也会无意间破坏生态环境。
3、植物数量减少。
4、植被减少 —— 松树已经频临灭绝(原因是一场虫害)。

原因分析:人类活动范围扩大,野道的开辟造成的水土流失,气候变化等。
5、动物减少——紫金山现存的走兽已经十分稀少了,只剩下一些小兔、野鸡、獐子等小动物。

存在不利因素分析:山上存在偷猎现象。管理人员经常会在山上发现一些老鼠夹之       类的用来捕捉小动物的器具。主要捕捉的是獐子和小兔
6、紫金山的垃圾。            原因分析:

游客素质不高——存在随手乱丢垃圾的现象,且没有垃圾分类回收的习惯;

设备缺失——登山道上的垃圾箱比较少,不具备可支持垃圾分类回收的设备:            分类回收垃圾车等;

垃圾分类的成本十分高。
7、设备缺漏:            厕所不够

原因分析:修建厕所的成本高;有些地方已经交由各公司单独管理,管理局没       有决定权。二、访谈小悟       每一种生物,它能够在这个环境中生存下来,必然就有它的作用。生态链是节节相扣的,少了哪一节都有可能出现问题。       人类在自然保护的过程中也有可能会走弯路,给自然附加了过多人为的因素,有时候会适得其反。       政府总是先考虑经济效益,再考虑生态效益。       我们需要还自然一个本来面目。3.2.2.
紫金山环保大队访谈反馈       紫金山环保大队,成立于2002年。最初由一群喜欢爬山、致力于保护紫金山生态环境的登山爱好者自发组成。随后,逐渐成长为一个以20多位始发者为骨干力量,并且融入了一大批年轻大学生的民间志愿者团体。一、环保大队形成条件:       紫金山当时的环境状况十分恶劣。满山遍野垃圾为患,令人生恶。经常登山的老人们出于对紫金山的热爱与对环保的追求,于是自发组织开始了清理垃圾的艰辛历程。       为壮大队伍力量,增强环保的影响力度,骨干们通过网上志愿报名的方式招募到了一大批同样热衷于环保的大学生。最终在南京电台与中山管理局的牵线下于02年成立了“紫金山环保大队”。二、环保大队的日常工作           紫金山环保大队会定期组织环保志愿者进行每周一次的清理垃圾工作。另外,在特殊的日子里也会举行一些大型活动来号召市民们来关注紫金山的生态环境。       除了定期活动外,环保大队的志愿者们也会将保护紫金山生态环境融入到日常的生活中去。三、环保大队的心路历程       最初在环保大队刚开始进行清洁紫金山垃圾时,常常会引来游人惊疑的目光甚至是鄙视。但出于对紫金山的热爱与对环保的执着,像完老这样的环保志愿者们还是一步一个脚印在环保的道路上走过了漫长而又艰辛的八年。       在八年的时间里,他们为紫金山做了很多,无怨无悔。如紫金山垃圾的定期清理工作,紫金山防洪填土工作,黄马水库事件等等。不断地与媒体,政府反映,沟通,尽管访谈之路异常艰难,但环保之行仍会毫无疑问地坚持下去。四、完老眼中的紫金山       相比以前,紫金山的环境状况可谓是天壤之别。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爬山吸烟的人。存在安全隐患;且不利于树木的生长            野道泛滥            垃圾仍然是个问题            政府把经济放在第一位            紫金山官方旅游区的建立,造成大片的植被被砍伐            偷猎现象五、完老眼中的环保       在负责人之一的完老看来,环保不是作秀,而是由一件件我们身边所力所能及的小事所构成的利国利民的大事儿。       其实环保已经不单是一些人的事情了,其实很多人心里已经有环保的意识了,但是缺少带头的组织。       对于退休的自己而言,做环境保护既帮助锻炼了身体,又丰富了自己的生活。       紫金山上的一草一木都有它存在的价值,我们不应该过多的加入人类的主观意识。       年轻人应该成为主力军。       完老妻子花絮:人生在世,为什么不做更多的好事呢?

..僤鯓侽孩 发表于 2010-8-22 18:40:58

1.1.1.
紫金山登山者访谈反馈       近年来,大量市民涌入紫金山,登山游玩、休闲健身、寻幽探险,给森林植被和森林土壤带来极大的破坏,动植物的生境受到严重干扰。加上一些林内采挖、捕杀动植物违法事件,致使一些物种数量急剧减少,特别是国家二级保护的中华虎凤蝶、獐子、明党参,已成为紫金山的濒危物种。一、紫金山存在的环境问题:“野道泛滥”       对环境的破坏:造成水土流失,不利于山上植物的生长       问题存在原因:登山人太多,登山道饱和;登山已经成为南京市民一种生活习惯;并且走野道被市民当做是一种锻炼身体的方式;部分中年人反映,有些脚不好的人,走野道腿不疼,但是走阶梯就脚疼。       解决办法:            提高市民个人素质——可以发挥青年的力量,做好旅游中的宣教、环教。            南京中山陵园管理局,拟在紫金山北坡、东北坡17个林班,面积约10000亩,建         立自然保护小区,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对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官道的不合理开发”       那天我们爬山做访谈时,一位好心的路人知道我们是来做紫金山的环境调研,在得知我们是学生之后,决定带我们去看山上哪些因为修路而牺牲的树木,情绪颇为激动。有些横在正在修建中“官道”中间的树木的根系已经被破坏了,赤裸裸地暴露在泥土外。一棵树的根系都被破坏了,迟早是要枯死的。       实际上,开辟官道,就是对生态的一种破坏。因为开辟出来的官道对于一些小动物来说,就像是黄河长江,把官道两边的小动物隔开——类似于一次物种隔离,对动物的繁殖时很不利的。“汽车上紫金山”       去天文台的路上,是允许汽车上山的。       原因:天文台上山的路很长,时间上不利于外地游客游玩。       去天文台的路上,有一条消防通道,也有随意泊车的现象。       原因:管理疏漏——标志说明不能泊车       解决办法:            制定相关条列,规范游客泊车秩序            控制汽车上山的数量            美化索道质量,鼓励游人使用索道上山“垃圾问题”       产生原因:            游客素质不高,随手乱丢垃圾;            烧烤、露营产生的垃圾;            登山过程中产生的垃圾;       垃圾回收大致情况:            垃圾桶没有分类回收——游客根本不了解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回收;            紫金山内部有专门部门会负责垃圾的分类回收;            垃圾运出紫金山之后,就不清楚是否分类;       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            垃圾分类回收成本很高;            垃圾车等设备不够全面,无法支持垃圾的分类回收;            政府没有落到实处,没有制定比较硬性的惩罚措施;            游客个人素质问题难以解决。       解决办法:            不断进行宣教、环教,用我们自己的方式感动社会,使人们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及时性,使环保、健康的生活理念深入人心;            合理设置垃圾桶。“公共设施问题”       卫生间不够;       指示标不够;       解决办法:            政府部门需要继续努力,完善公共设施缺漏。“动植物种的减少”       动物:萤火虫种群的减少       原因:人类活动日益增多;农药污染;水质恶化;光污染。       植物:马尾松等珍惜植物已濒临灭绝。       原因:气候变化,登山道、野道开辟造成的水土流失,认为习惯造成的伤害。“游泳现象得不到很好的制止”       原因:游客素质问题;免费;比较有挑战性二、访谈总结:       游客及紫金山附近每日登山的居民存在环保意识薄弱的现象。       紫金山设施问题主要是厕所供应不足。而且不在景区,比如一些登山道上,就没有厕所。这样的设计十分不人性化。       游客及登山者日益增多,对紫金山环境承载力构成威胁。       紫金山的植物及动物种类明显的减少。       有些制定的相关规定和政策没有落到实处。三、访谈小悟       人与自然息息相关,人类的不合理、过度活动导致植被以及动物数量、种类的明显减少。但在这次的采访过程中,我们看到很多热爱紫金山、热爱大自然的人。他们天天和紫金山生活在一起,对它有着很深的情愫。他们纯朴、善良、热情、美好。我们也认识到了,全民素质的提高迫在眉睫。我们必须行动起来,通过不断的宣教、环境教育来影响下一代,使环保意识扎根孩子心底。意识的改变不是一时的,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像在我们小学时代,社会一直在呼吁不要随地吐痰,直到现在,随地吐痰的现象几乎已经没有了。这就是一个意识改变主导人们行为改善的列子。那么环境保护也是一样。只要我们坚持,相信不久后有一天,会出现人人环保的好气象。1.1.2.
一次意外的访谈——来自付新华教授一、访谈记录1.
付教授从2000年开始研究萤火虫。2.
研究萤火虫给教授带去的是乐趣,一份艰巨的责任和义务。3.
迄今为止,付教授总共发现的萤火中,正式定名的有3种:其中两种是水栖萤火虫,另一种是同步发光萤火虫。 4.
在南京紫金山,付教授发现了两种萤火虫,分别是:黄脉翅萤、端黑萤。   5.
对于萤火虫商业、旅游价值的开发问题,付教授表示适当旅游开发,可以促进萤火虫生存;可以采取特定区域赏萤的方式进行旅游开发,注意保护河边、路边区域,因为萤火虫主要分布在这两块区域;对导游、游客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提高游客的素质;设备要跟上,尽量使用红色小地灯——不会影响到萤火虫的光亮。6.
天台山(成都)有涉及萤火虫旅游。付教授认为其管理不够完善,很松散;但是游客反映很好。7.
紫金山周边的人文居住过度会造成栖息地的破坏,造成光污染、声音污染、水污染等8.
付教授希望我们青年在萤火虫保护方面做的一些事:首先,对紫金山的种类调查,制作宣传册;把这种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地精神带回去;发展更多的志愿者加入保护萤火虫,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列中;让社会听到青年的声音。 9.
付老师小谈自己研究历程。
2000年第一次与萤火虫邂逅之后,付老师就深深地被萤火虫的光亮吸引了,然后一发不可收拾,连续10年,不断的研究、追踪萤火虫。尽管路途坎坷,但是他从来没有放弃过。一直都是亲力亲为,研究的是最基层的生物;10.
付老师喜欢的句子:       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 那么世界会变得更美好。       萤火虫的光亮虽然很微弱 但是她有刺破黑暗的勇气。二、访谈小悟       小结及感想:付老师的研究工作室让人感动的。每每想起那些教授骑车,聚精会神观察萤火虫时候的那些照片,我就心生敬佩。那是一种与大自然的亲近,那是一种对大自然的热爱,那是一种执着、一种坚持。希望我们的暗夜精灵能够长久的生活在属于自己的地方,发出美丽的光亮。2.
问卷访谈带来的启发       这么多天,为了那些问卷和访谈,问卷调查小组的成员一直游离在紫金山和南京市各个地区,很累、很辛苦,但是也让我们收获了很多感动。这些感动来自那些纯洁的心灵,和厚实的双手——它们勇敢地用自己的方式捍卫着母亲山。       我记得那天在完老(前面提到的紫金山环保大队负责人之一)家中,我们聊到白马水库事件的时候,我听到完老的妻子这样说道:“那天,这么多人拉起手来,最后还是被砍掉了•••”听到这句话,不知道大家想到了什么,我想到的是这样一本书《绿色营》,书的前面有几张图片,其中有一张就是唐锡阳老师带着一群人,手拉手围着一颗很粗很粗的树。当时,我说不出心里是什么感觉,什么滋味儿。一群退休的老人,微薄的力量,却勇敢地迈开步子,那么坚毅、那样执着。让人敬佩,试问我们可以吗?       还有翠竹音乐台的何老师,听说近年来身体不好了。但还是风雨无阻,继续着爱心事业。       还有那位下山时总喜欢唱欢快带点流行歌曲的老人,我们跟着他回家的路一直走一直走,途中他跟我们说了很多紫金山的故事,以及一些自己对紫金山生态环境的看法。他们或许不懂什么环保、什么公益,但是他们的思想最单纯,他们的回答最真实、可靠。       转眼间,我们已经离开南京,离开美丽的紫金山。       我们希望:山儿清翠,人儿美丽!       感谢紫金山,和紫金山上的可人儿,在2010年的夏天,带给我们这群孩子很多的感触!

家黛 发表于 2010-8-22 18:49:19

占楼的快感~~~~~~~~~~~~~~~~~~~~~~~~~~~~~
哇咔咔 ~~~~~~~~~~~~~~~~~~~~
这是黛黛第一次占楼

家黛 发表于 2010-8-22 18:50:29

哇哈哈~~~~~哇咔咔~~~~AD钙

家黛 发表于 2010-8-22 18:51:16

泪奔
速度膜拜

水猩 发表于 2010-8-22 18:56:50

很专业哦。写得很好啊。

..僤鯓侽孩 发表于 2010-8-23 01:10:22

唉~~
排版还是乱掉了~~

天使之痕 发表于 2010-8-23 01:22:12

唉~~
排版还是乱掉了~~
..僤鯓侽孩 发表于 2010-8-23 01:10 http://forum.gsean.org/images/common/back.gif
以后直接截图出来帖,这样比较好

陈琳 发表于 2010-8-23 01:51:02

热爱登山却不护山,是缺乏意识还是缺乏行动

万俟金库 发表于 2010-8-23 12:56:32

回复 9# 陈琳


    我们老师把这叫做“伪审美”,赏花不摘花才是我们的追求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江苏生态营】紫金山环境问题访谈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