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02日 11:16:10 来源:湖北日报【字号:大 中 小】 【背景色
】
昨日下午,六国科考人员抵达上海东海渔政处码头,搜寻行动进行到第25天,走完了所有豚类保护区,行程2295公里,仍未发现白鱀豚踪影。
抵达长江入海口是本次科考的一个重要阶段,意味着考察已经走完单程,接下来的搜寻算得上是进行“复查”。科考队员介绍,由于水流等自然环境,宜昌以上长江江段是不可能有白鱀豚生存的,所以考察船抵达入海口可以说是寻遍了整条长江。
寻遍长江未见白鱀豚踪影,对于科考队来说,发现白鱀豚已经成为一种奇迹似的期待。但是,科考人员也强调,这次考察虽然动用的是国际一流的科考设备,但还是不能排除遗漏的情况,特别是夜间歇航休息期间,白鱀豚很可能游过考察船。
今天,科考队将从上海起航,进行上海至武汉江段的“复查”。科考人员告诉记者,由于是最后的机会,在镇江、铜陵和九江3个豚类保护区里,科考队将会加大力度进行反复搜寻。 (完)(记者张磊、实习生赵涵漠) 期待着!! 祈祷吧 还是没有什么突破性的进展啊
很担心啊
即使没有灭绝
人类的很多朋友也不想在露面了
惭愧啊 ~~~ 水生所专家说,此次观察长江江豚的景况有点像上世纪90年代后期寻找白鱀豚。1997年到1999年的长江考察中,专家观察到13头次白鱀豚,推断白鱀豚的数量已不足百头。专家担心长江江豚会步白鱀豚的后尘。
中科院水生所王丁研究员分析,威胁白鱀豚和江豚的主要因素有:滥捕滥捞,水上交通和噪声打扰,栖息地破坏、丧失,污染物排放。
“科考二号”船驾驶员马道义,是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职工,经常驾船于江上监测。他说,电捕鱼方法对白鱀豚和江豚影响很大,一来影响繁育,二来减其饵料。今年内他印象中有8条电捕鱼的渔船被查处。
保护区管理处负责人张忠祥说,1987年他看到16头白鱀豚,近20年,白鱀豚衰减得很厉害,他最后一次在江上看到白鱀豚的身影,是2004年7月16日。
皮特曼博士用高倍望远镜盯着江面,神情专注。他是美国著名的鲸类专家,他说,所有大型淡水豚都面临着类似的生存困难,专家也有争论,能否在有效时间内改变这一局面,虽然没有发现白鱀豚,但他仍抱着希望。
专家说,白鱀豚和长江江豚都在长江生态食物链的顶端,如果它们消亡或濒危,这种生态系统就有可能崩溃。 真希望找的到
这么美丽的生物不应该消失 恩 但是也许它不想被人找到呢?
会不会已经改变生活习惯了呢? 估计希望不大,长江那么恶劣的环境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