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矿业为何铤而走险
作者:李泰格2010年9月7日
紫金矿业造成的环境污染给公司的迅速崛起蒙上了阴影。污染企业及背后保护他们的官僚何时才能得到充分适当的监督,李泰格报道。
“环保部一旦失去地方环保部门的支持,难免耳目失聪。”
这段时间,紫金矿业可谓是最臭名昭著的中国上市企业之一。多家媒体披露了这家企业的种种污染行径,以及部分当地官员是如何沦为其保护伞的。
上世纪90年代,紫金矿业的前身还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型国有公司。而今,它是中国最大的黄金生产企业和第二大铜矿企业,入选英国《金融时报》2009年度全球500强企业市值排行榜。紫金矿业还将其采矿版图延伸到俄罗斯、加拿大、秘鲁、南非、越南等多个国家。
紫金矿业赖以发家的本钱,是其总部所在地福建上杭县的紫金山金铜矿。这个矿山上部是金矿床,即紫金山金矿;下部为铜矿床,即紫金山铜矿。其董事长陈景河上世纪80年代在福建省闽西地质大队供职期间,主要任务就是勘探紫金山的储量。陈景河及其同事最初上报的金储量只有5.45吨,该矿山的开采权也因此被交给上杭县。
全文详见中外对话网页:http://www.chinadialogue.net/article/show/single/ch/3805-Their-own-worst-enemy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