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西 发表于 2010-10-11 11:14:35

《灵山》论道

前两天,与无聊赖之中写了一篇关于诺贝尔的文章,于是意料之中的被和谐了。想来无趣,此刻坐于卧龙山中阳台之上,山中细雨空濛,霡沫伴着清凉的西风飘洒到脸上,眼前桂花独立,微雨双飞,活着泥土的香气如麝香般四溢开来。树上青叶被细雨抚摸着,娇滴的欲溶欲化,心中顿觉满满的。近日重读高行健《灵山》,聊以慰藉,遂写之。
初读《灵山》应该是高中时候,当时刚流行MP3的看书潮,于兴奋中下载了《灵山》来看,虽未废寝忘食,到却也沉迷其中。虽然其中隐晦的意思看的我混沌非常,但其对于长江文化的探索以及其中折射出的自然,文化的自由滋生以及生长,委实让我迷恋不已。只是那时尚处于读万卷书的过程之中,竟尚未离开苏浙之地,虽迷恋却着实难以体会其中文化,自然的珍贵和艰辛。随后沿长江而上而求学,长江从沱沱河发源而下,和三江,穿高原,流山川,荡气回肠,滔滔不绝。今年8月于玉树之行中,站在通天河边,看着河中波涛滚滚,激浪浊水,顿感中华文明之广阔和浩瀚。如同这滚滚长江,绵绵不绝,虽历经艰辛,终得流入大海,而长江中若干支流竟也可穿过寻常人家门前,顿觉得海晏河清,皆乃世上人家。
《灵山》中开篇便是作者在龙门山,卧龙一带的与自然的交流。银厂沟中的石屋,卧龙山中的参天大树,无一都浓浓的勾起了我的回忆。与卧龙保护区的人交流,竟然其中一人还记得当年高行健来时的情景,顿觉地方天圆,人世百态,终究冥冥中自有一番天注定。
读《灵山》中部分段落,不觉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读的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诗集,是当她是情诗也可,当她为佛法也亦可。于是我便不自觉的把《灵山》中的部分文章与最近一直关注的环境联系起来,其中种种,只有“道”字可解释之。中国文化和社会如今想起来,我想争论最多的应该是“自由,公平”。文化的传承,社会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就是一种自由,公平,而非要用扭曲的强制的手段去扼杀之,孔子云“七十而从所欲不逾矩”,我想本该就如此意吧。但是我们现在的生活状态呢?
联系到我们的环境状态,其实当我们一次又一次的宣扬着“保护环境”的大主题的时候,我们竟忘了,我们人类本身就该是环境系统中的一个主体,我们为何非要跳出这样一个系统的圈子去保护原本大度的涵盖着我们的“环境”呢?在我看来,环境保护也好,社会发展也罢,文化传承亦可,最好的向前发展的道路就应该是一种顺应自然的发展模式,顺其自然。最近一直在反思“人定胜天”这一句话和其中涵盖的道理,其实在我看来,我们一直在误解这句话的意思,并非人一定要战胜自然,而应该是就是人心安定,人人都能安守自己的本分,人们体现出的凝聚力和力量能够融入到自然界之中,促进这样一个系统的完善。中国的文化一直宣扬人与自然的和谐和统一,只是我们在一次又一次的自作聪明的误解着其中的意思,从而背道而驰,南辕北辙,从而越走越远,无法自拔。
社会公平,生态公平,文化公平。自由社会,自由文化,自由生态。我想当我们在思考一个问题的时候,往往应该从社会,文化,环境的三个角度来思考,而最终我们将发现,这些东西都可以在最后合成一个整体,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而这,就是其中之“道”。
灵山论道,《灵山》好文章。
                                                         10月11日写于卧龙

guanjian 发表于 2010-10-11 12:31:48

翔子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是经典啊!

holywood 发表于 2010-10-11 12:52:19

以为在北京灵山

竹西 发表于 2010-10-11 16:50:39

呵呵,没有了,只是最近有感而发。你最近如何呢,上次郑总结婚你在,现在到哪里了哈

竹西 发表于 2010-10-11 16:51:02

呵呵,是高行健的一本书了,我挺喜欢看的,推荐,呵呵

guanjian 发表于 2010-10-11 17:10:01

回学校了呗,也不能老是在外边飘着啊。你还在北京?

竹西 发表于 2010-10-11 17:11:35

没有,很早就回来了哈。呵呵,要上学了呢,也不能老在外面飘着哈

guanjian 发表于 2010-10-11 17:17:09

不知丹现在又飘到哪里去啦。为什么总有些还在上学的人老是在外边飘着,你们是公事,我呢纯粹是跑出来玩……

竹西 发表于 2010-10-11 19:41:20

刘丹现在可以大老板,和我等还是不一样的嘛,呵呵,我等乃江湖浪子,不可相提并论咯,呵呵

guanjian 发表于 2010-10-11 21:10:45

还江湖浪子呐,连缅甸都去过啦,代表着中国环保青年的形象呢。俺可是连飞机都没做过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灵山》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