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风de☆承诺 发表于 2010-11-2 17:19:11

“海河和鄱阳湖流域气候极端值变化趋势评价和比较”中德研讨会在赣召开

中国气象报通讯员占明锦报道10月21-26日,由中德科学中心资助的“快速环境变化背景下土地和水资源变化及适应”中德研讨会在江西省南昌市召开,旨在交流“海河和鄱阳湖流域气候极端值变化趋势评价和比较”等七个项目的进展情况,并在交流讨论的基础上,搭建一个各项目数据共享和协调合作的平台。
  据了解,“海河和鄱阳湖流域气候极端值变化趋势评价和比较”是我国气象系统首个获得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中德科学中心国际合作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该项目旨在定量研究气候变化对海河和鄱阳湖流域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区域气候资源的影响。通过观测和高精度气候模式模拟结果,分析1958-2100年间的气候变化和极端气候事件的变化趋势、频率和不确定性;根据极端值分析的理论,分析两个流域过去和未来温度和降水极端值变化特征,评价全球气候模式驱动下区域气候动态降尺度模拟的极端值空间结构,统计后处理未来极端值特征的鉴别。该项目已启动近10个月,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据悉,此次中德研讨会由国家气候中心、德国基尔大学,江西省气候中心、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等联合主办,主要针对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下的鄱阳湖流域和海河流域的土地和水资源变化及适应问题,研讨中国南方湿润地区和北方半湿润半干旱地区的土地及水资源变化特征,以及气候变化响应和适应措施。研讨会分别探讨了在气候变化条件下,水资源、土地利用、水域生态和地下水过程的影响和响应,在沟通研讨的基础上探讨搭建项目数据共享和协调合作的平台,并就项目成果的发表出版以及暑期学校申请等达成共识。
  来自德国海德堡大学、波恩大学、卡尔斯鲁厄技术研究所、森肯伯格研究所、莱布尼兹农业景观研究中心(明谢贝格)、尤利希研究中心、葡萄牙埃尔加夫大学、印度马德拉斯技术研究所,以及北京大学等国内十余家科研机构共五十余名专家和学者出席研讨会。
  研讨会后,根据各合作团队研究目标的需要组织进行了鄱阳湖野外考察,为中德双方学者提供了增进了解、扩大交流的机会,为更加深入和长远的研究合作提供了基础。这次会议及相关项目研究成果,将为海河和鄱阳湖流域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参考,也对我国其他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海河和鄱阳湖流域气候极端值变化趋势评价和比较”中德研讨会在赣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