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纪行
野草文化,是我们走访的第一站。最初在网上搜索这个名字的时候,脑海里就不断浮现鲁迅先生的《野草》。事实上,我一直在想,这个组织与先生的“以这一丛野草,在明与暗,生与死,过去与未来之际,献于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之前作证。”到底有多少相同之处;他们所宣扬的所谓“利己不损人”、“利己又利他”、“非其无私,方能成其私”又有什么意义。
在访结束的现在,我想,我已经得到答案。
和最初的想象不同,与野草人的交流更像是一场聊天而不是访问。早前设想的一板一眼、严肃正式的场景完全没有出现,大家随意得如同只是朋友之间的简单聚会。而我们的“聊天”内容,也远远超出了之前准备的问题设计。我们从大学的现状聊到腾讯和360的掐架,天马行空、离题万里,但是我在想,或许这正好契合了谈话开始之初,野草的组委会主任何磊所说的他做环保最大的收获就是找到了自己的定位,更好地认识了这个社会。
唯有先认识了这个社会,了解了自己,你才能有机会和方向去尝试你想做的事——无论是环保还是别的什么。这一点,我觉得很对。
在对野草的介绍中,主管宣传的向韵鸿讲解了很多关于野草的理念和活动的东西,说实话,一开始我其实听得并不那么认真,因为有很多东西是按一个搜索键就可以在网上找到的,但是在提到他们的关注领域的时候,我有些振奋。因为她提到他们有一个方向是“推动公众参与环保,推动环保生活化”,而被这个被当做口号喊了很久但是长久以来也只是口号的理念,她说,他们用生态旱厕来诠释。她说他们的旱厕最主要的意义就是传递一个环保的信息。所谓旱厕是作为一个载体,它的修建过程以及它的存在,都是在向志愿者和当地群众包括所有看到它的人传递一个保护环境的信息。其实之前我是有些疑惑的:为数不多的一些旱厕除了解决灾后人们的一时之需还能有多大的用处?而她所说的传递信息的用途,显然远远超出了一个厕所本身的价值,也为我心中的环保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
很多时候,我们的环保是做给别人看的,这并不是作秀,只是让更多的人看到了我们的环保,也就意味着可能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我们的行列中来。
其次,让我很感兴趣的是野草团队建设的理念。
何磊说他们的定位是“脱离血缘、家庭”、“成为脱离大学的学校”、“拥有非军队的执行力”;他说野草文化层面上是要“消灭独裁”、“避免把人‘工具化’”、“去除‘窝里斗’”。
诚如何磊所说:这是一个令人激动的制度。
一个每个人都有决策权的全民所有制的团队,是一个最有效率和行动力的团队。这样的一个团队,也是最可能消灭独裁的团队。是一个“凝聚力强、应变力强、管理成本低”的团队。
最后,想起何磊说野草名字的由来。他说野草是一群人在环保领域进行的约定为期三年的一个实验,试验的成功,让野草走到了今天。这个像野草一样顽强存在着、发展着的组织,而今已经渐渐长大。我不知道这过程之中到底有多少艰辛,我只是忽然觉得梦想的伟大似乎可以克服很多东西,亦只能祝福野草能越走越好。
总的来说,这一次的野草之行,对我来说更像是一场解惑之旅。我们其实并没有聊到太多关于野草管理的细节问题,但是这样一个关于我们为什么做环保、做环保的我们又得到了什么的探讨,或许才是我最需要的。
同时,也是在这次的讨论中,细化了我对环保的概念,也引起了我对野草更深一层的兴趣,让我对下一次项目地的走访充满了期待。
GS月谈第三组 林婧 激发了我的共鸣 写得真好 城镇化带来的后果
人类一旦过于集中
任何事情都有负面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