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与芽”走访心得——李嘉诚
站在“根与芽”办公室所在的大楼下,我们前去走访的三人内心都有些小紧张,毕竟从网上能够了解到的关于根与芽的信息不是太多,再者通过报道的和介绍看到的未必是很实在的。而且这类的NGO我们也基本都是完全不了解的。所以我们真的能够顺利地完成这次的走访吗?我们的问题够给力吗?关于团队建设方面我们真的能获取经验吗?但怎么着还是到了14楼。办公室里很简单,很朴素。
接待我们的是根与芽成都地区的负责人罗丹,刚见面就给人以很有气场的感觉。像采访一样,我们准备开始问,她便准备开始回答。
从更详细地了解根与芽入手,比如现在成都地区中学校的环教具体是怎么做的,有哪些工作,然后是在彭州的“新家园”计划,还问到了与别的地区根与芽办公室的交流和一些财政的问题,从这些问题中去更多地了解一下根与芽,也从一些问题中对NGO的运行做一个管中窥豹。
印象比较深的还是对“新家园”计划一些疑问的探讨。原来根与芽也会去做社区服务,只是这方面不是他们的强项,于是就和别的NGO合作,各自发挥自己所擅长的,我觉得这样挺好。因为自己也了解一些社区工作的东西,所以感触会比较深,作为灾后的重建,社工或许真的比心理咨询师重要。这其中还谈到了NGO合作的困难性,大家理念不同,甚至还存在资源竞争的现象,这也让我们也小小惊讶了一下。
其实关于团队建设来说并没有聊太多深的或者新的问题,罗丹姐也只是像我们谈了他们现在工作中的一些经验,像是对于如何对志愿者进行培训,然后结合她自己在大学社团里时的经验与我们一起探讨了一下一些问题。说几个印象比较深的,一是要让大家去除功利性,现在我们做事似乎都比较浮躁不踏实,这也是普遍的问题,所以这是非常有必要大家拿来谈到我们在做什么,我们为什么做这个等话题,让大家都能静下心来想想。二是志愿者本身的优越感要怎么去平衡的问题。其实来说这个问题还是要从活动设计开始,只要能让志愿者们获得一种成就感和价值上的认同感,并且他们参加的这个活动够有趣,他们就会觉得好,自己也有收获。三是适当的物质精神奖励是必要的。我对此很认同,人对被认同感是很需求的。四是社团管理人员自身最根本的一个思考,我到底要做什么?我到底需要多少人来做这个事?
我们没想到就这样轻松愉快的聊了近2个小时,你说到底实质获得了多少直接受用的东西,似乎也不是很多,很多问题我们也都是曾经提出过的,但是还是有很多东西是值得更多地去思考的。
哦,其实这次走访我们总结到的最重要的一点是“做!”,无论什么,你想得再好,不去做,都是空的,只实有践才能累积经验。只有实践过,才能更真切知道要怎么做。
“Just do it” 信息交流是带来行动和改进的前提之一
多去不同的NGO回看到不同的理念和工作方式
根与芽有很成熟的环境教育方法
对于有志于环境教育的朋友可以多留心根与芽的信息
最好有机会去当根与芽的志愿者 人对被认同感是很需求的。——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
很高兴看到首富的思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