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中的环保——人和环境之间的微妙故事
影像中的环保——人和环境之间的微妙故事
七部环境纪录片,
七个故事,
很巧,上帝造物也是七天。
上帝造了山川河流造了海洋生物,最后造了人,然后到了今天,人们并不是像最开始那样和自然和谐的相处,他们之间发生着微妙的故事,有关于赶海,有关于大树,还关于季节,这时候,出现了一群孩子,他们拿着小DV,拿着照相机,以及他们的眼睛,记录着这些故事,同时也记录着疑惑。
【活动说明】
“环境与人”纪录片拍摄是由SEE基金会发起主办的“青国青城2010环境心观察”项目的重要组成单元。此活动由SEE基金会、影弟工作室、腾讯公益联合举办,鼓励并支持大学生团队用纪录片形式记录当下的环境问题。本次首映式将从20部纪录片中选出七部风格迥异、反映不同类型环境问题的片子播出,将邀请指导老师汪浩导演到场品评。
主题:人和环境之间的微妙故事
主持:戴晓艳(绿色潇湘工作人员)
主要分享嘉宾:汪浩(导演)
时间:2010年11月27日周六下午15:00-17:00
地点:天心区五一大道826号新华文大厦5楼阅读花园(五一广场新世界百货对面)
【影片简介】
·《尼玛的夏天》(蒋骅)
云南,香格里拉纳帕海,尼玛和他的祖辈以伐木为生。外边的人开着车来了。尼玛的生活起了变化……
·《拾荒人》(钟延山)
西安市老城墙的护城河边,两个捡垃圾为生的青年,他们的困境与挣扎。
·《完卵》(陈亮)
额尔古纳河湿地,村民以捡食鸟蛋为习惯,野生的禽类由此遭受了灭顶之灾。
·《垃圾场附近的居民》(张浩)
黑龙江一个靠近垃圾场居住的村子,村民们因为巨大垃圾堆的影响,艰难度日。
【汪浩简介】
汪浩:安徽人,行医三年后,2003年在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攻读纪录片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从事影视行业,担任策划及导演。
作品:《病房》、《儿科》、《一个人的巴别塔》、《基石》
《儿科》 类型:纪录片 时长:113分钟 年份:2008年
该片讲述了在中国安徽宁国市人民医院儿科发生的故事。2004年9月当地一家实力相当的民营华泰医院开业后,市人民医院儿科的住院人数逐渐减少。此片记载了在低效的管理、渐趋恶化的职业环境中,在来自私营企业的激烈竞争和市场诱惑下,儿科医生关系的恶化及其精神受到的挤压。这是一部反映当今医疗制度病灶的纪录电影,镜头直视当下中国社会现实。
该片入围第三届云之南纪录影像展竞赛单元,2007年香港华语纪录片节竞赛单元,2007年法国真实电影节展映单元,第五届中国纪录片交流周竞赛单元,第15届尼翁国际纪录片电影节Regards Neufs竞赛单元 。
该片被纽约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等十四家大学的中国研究中心收藏。
【合 作 方】阿拉善、SEE基金会、影弟工作室、腾讯公益 已经过了啊!
最开始的那段话写得好有意境!仿佛在花园里听人家讲故事!
那几部电影名字偷走了啊!
对啊,已经过了的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