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瑞松:给毕业后想从事NGO的人泼冷水
今天不经意的发现自己在济溪的发帖量有8000多了,于是就想写点什么。当然,写这篇文章,不是要抹黑攻击NGO,只是结合个人近几年的一些经历和见闻,给一些人,特别是大学毕业后想从事NGO的,泼泼冷水。
首先,NGO只是一个普通行业。NGO和金融、制造、互联网一样,只是普通行业。
既然是行业,同样需要行政、财务、网络(当然这是稍微好一点、尚有办公室的NGO),你可能需要一天接近10个小时面对电脑而不曾去过一次项目点“体察民情”、“关心疾苦”,然后越来越迷茫自己正在的事情是否真的有意义。
既然是行业,就有行业的规矩,NGO并不是个干净多少的圈子,算计、腐败、潜规则、勾心斗角……其他行业该有的一应俱全,而且很多时候,这里根本没有游戏规则可言。今天还在听领导们说下半年做什么项目,以争取一些可怜的管理费用,然后第二天就坐飞机去北京开会。开会开的很民主,一群人踊跃发言似乎“气氛热烈”,就是成果没有几件;说是要合作共赢,暗中倾轧的事情却是屡见不鲜……
其次,某些NGO也是“血汗工厂”,这只是客观的比喻。
NGO的工资不高,这是大家都知道的。NGO的工作也并不轻松,劳累一天后,还要开会到凌晨,这个也很正常,没什么大惊小怪的。你想休息一会?好吧,那些山区孩子渴望读书的眼睛还在期待着看你,那些麻风村的病人还在忍受着社会的歧视,那些保护区的动物还在被疯狂的猎杀……于是你心软了,投入到新一轮的加班加点。
别以为自己参加过绿色营、三下乡什么的,就很能吃苦,能很快适应这一切。现实生活中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随便感冒一次,也许你这个月工资的十分之一就没了。更要命的是,很多时候你会觉得很孤独,这种孤独感却是绿色营等没法给你让你适应的。大家都很忙,没人可以教你下一步怎么做。
坚持在这个领域的人很少,你在圈外的朋友都未必理解和支持你。而且你从来没有对的时候,你做好项目造福了一些人,别人觉得是理所当然的,但如果不小心说错一句话做错一件事情,马上会招致来自公众的严厉批评。更糟糕的是,你做好事并不就一定会得到支持,磨破嘴皮,弄不到一个场地;跑断双腿,搞不定一张批条,这也是很正常的。
最后还有一个可能,你在NGO工作一阵后会发现,NGO未必能让你成长。
兴许有部分NGO,运作规范,有完善的制度和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但更多的NGO还做不到这些,刚来时这里的老大会告诉你主动学习、主动沟通,然后忙着做自己的事情了。当你遇到第一个问题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处于迷茫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和解决问题的方向,想找人沟通?老大又去项目点了,电话一直没人接;而其他的人也许不够专业,不能给你更多的指导。这个打击实在太大了,你想想你能依靠谁?
如果你在大学时就没有一定的自学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到了这里肯定是要碰壁的。也许你认为自己是个小角色,但是很多时候你却得充当管理者,你要管理问题(科学分析解决及寻求外部帮助解决问题),你要管理时间(科学合理分清主次先后安排时间),你要管理工作(科学计划记录总结工作),还要管理志愿者。也许看到这里你会觉得对提升自己很有帮助,但事实上更多的时候你在迷茫。(2010年1月28日)
作者:沈瑞松,曾在环保NGO工作,现已离职,目前的状态是“一位环保志愿者”。
本文来自“济溪环境交流网络”,经“青年环境评论”编辑。
不错,是该好好想想了,我是非常赞成!!我也有不少体会啊!哪天有时间了在给大家发点拍砖的东西啊! 貌似看过许久了。。。。。 泼泼冷水也好,但未必就是说NGO的不好 恩,认真想想。 值得深思,这冷水泼得到位! 恩,有道理呀。。。我们毕竟不是专业的呀而且,中国需要的不仅仅是我们这些宣教者。。。
中国最优秀的人不在环保圈。。。。。这。。。句话看来是值得考虑的哦 额,回复的还是这么火,看来得抽个时间再来几篇新的 我看这个不叫泼冷水 而是给这些想参加NGO的人 讲一讲真实的现状 以选出真正想加入 能够加入NGO的人。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