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里没和尚 发表于 2010-12-6 11:26:20

中美青年与美国代表团团长Pershing交流

attachment/photo/Cyid_633/633_44311291605955fcdf3b07afd8aa5.jpg

12月3日下午4点,美国代表团团长Jonathan Pershing在坎昆联合国气候大会的会场一隅会见了来自中国青年代表团和美国青年代表团的30多名学生。12月3日是联合国的“青年人和未来一代日”,作为全球两大碳排放最大国家的下一代,两方的青年团倾力安排这次见面是希望能从潘兴先生这寻求加强中美青年合作的能力建设和获取国家支持的建议。中美两国在气候变化领域占有至关重要的位置,青年间建立可持续的伙伴关系和有效合作可以促进中美两国在复杂的政治和经济环境下在环境问题上达成更多的共识。
attachment/photo/Cyid_633/633_e5b21291605974e250f33937261d4.jpg
见面会进行了20分钟,期间中美青年各选代表向潘兴先生提出了感兴趣的话题。中国青年团领队李莉娜首先对中美两国政府代表间的合作提出了问题,并希望其从个人经历阐述中美青年在寻求合作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和机会。潘兴坦言作为政府官员,两国在谈判中的代表必须要将涵盖政治、经济、资源等多领域的问题综合考虑以做出回应。青年应该享受这样一种自由,选择特定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更直接的方式说出自己的观点,给国家更多的建议。以他个人的经历,语言将是最大的困扰。交流中的每一个词汇都有重要的影响,在国际谈判中,专职的翻译都会因为将一两个单词表达的不够确切使谈判产生误解。像 “voluntary”一词, 中美之间的理解是非常不一样的,而谈判的本质就是围绕这几个词展开的。

美国代表Karyn Smoot讯问潘兴先生,青年如何能做的比政府更出色以及政府可以提供何种支持将青年间的努力进行推动。潘兴表示,正因为中美青年以今天这样的联盟才使他觉得有见面的必要性,他非常支持这样的民间联络。但中美青年可以不限制于彼此,联系更多的青年、NGO,各个国家的,甚至政府官员。大学间的交流是一个途径,国际间的气候变化行动网络也是非常好的资源。

见面时间虽然很短暂,但潘兴先生对中美青年为合作作出的努力非常赞赏,两国青年也收获颇多,将为双方之间更多的交流继续努力!
Leave a Reply

Name (required)

Mail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Website

点击这里取消回复。

逸竹 发表于 2010-12-7 06:47:18

我觉得JP回答中美最大交流障碍时语言问题挺扯的。他举例说比如对“自愿”的理解不同:到底是“我随意”,还是“是的,我们愿意做!”这显然不是语言问题,是定义问题,而背后实质仍是谈判中讨价还价的issue。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美青年与美国代表团团长Pershing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