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自行车”如何能走得更远?
“公务自行车”如何能走得更远?文/赤心木
近距离公务活动倡导绿色出行。日前,湖北省直机关事务局购置的一批“公务自行车”刚上岗就受追捧。当天就有近10名工作人员租借自行车外出办公。据悉,下一步该省计划在全省省直机关单位推行这种节能办公新举措。(12月12日《北京晨报》
应当说公务用自行车既是新名词,又不是新名词,只是如今的公务用自行车又被赋予了崭新的意义,即,当自行车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今天,重拾这种最环保的交通工具,对于我们这个时代来说,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前,建设节约型社会已经是全社会的共识,节能降耗是时不我待的发展需求,政府机关应该走在全社会节约节能队伍的前列,做出表率。同时,据保守统计,我国公务车目前约有350万辆,每年用在公务车上的开支达3000亿元。如果一些没有必要公车出动的公务活动,都能选择如此环保、节能、节约的出行方式,那么,我们将节约下一笔巨大的开支,把公共财政用在更需要花钱的其他地方。
近距离公务活动用“公务自行车”也能拉近与干部和百姓的距离。现在,机关单位、企业、学校大都配备了公务汽车,由于它的舒适、快捷、已成为广大公务人员的首选。有的人甚至为了排场、气派仅仅几步路也不愿意走,也得开车出入,这样也无形中拉远了干群关系。在一些城市为堵车大伤脑筋时,“公务自行车”也有利于缓解日益拥堵的交通。可以说在拥挤的城市中,改为骑车出行,既有利于环保,又节省了办公费用;既又方便快捷,又提高了办事效率;既锻炼了公务员的身体,又密切了机关与基层与联系,可谓一举多赢,值得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和效仿。
应该说,在“绿色出行”已成了众多国人的共识的今天,短途公务骑车前往,不过是一种形式,我们真正要学习的,是这种细节化、人性化的节约理念和节能精神。不过,唯一值得担心的是,这个制度能执行多长时间? 实行机关人员骑公务自行车去附近办公,是否会形成常态和长效机制。会不会实施一段时间以后,公务人员会觉得骑自行车出去办事没面子,或者因为接待单位不重视,甚至有人嘲笑骑自行车寒酸,而放弃用“公务自行车”,使它刚上岗就“下岗”。
在这方面除了监督机制的完善,关键还要领导带头。政府机关的普通公务人员,本来就没有动用小汽车的权利,所以骑车或者坐公交车的方式出去办事也没什么。但是如果一些领导干部,能够放下架子和面子,带头把自行车作为公务车,这将不仅对公车私用和公车管理开辟一个新的路径,而且对树立党风的良好形象,树立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否则“公务自行车”,又会被网民冠以“作秀”二字。 作秀?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