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走访川大附小“根与芽”小组心得---李亚男
本小组根据前两次的走访情况以及根与芽的发展状况,决定第三次走访学校内部的“根与芽”小组,并且兵分三步。12月2日,我和李嘉诚去到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走访了“蒲公英”根与芽小组。之前走访根与芽成都办公室的时候,罗丹姐就说过,根与芽小组主要偏向于中小学;鉴于大学的社团组织过于散,社团换届选举&大学生的优越感都有一定的影响。而且根与芽的理念是鼓励年轻人主动行动起来,这种习惯从小易于培养。
本人的想法如下:
1、 作为一个小学,带领着小学生做活动,确实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但川大附小依然做的很成功,不仅学生们的交流与口才能力得到了很大的锻炼,而且还从小给孩子们树立了环保理念。在活动中,完全激发小朋友的创造力,给了他们很大的自由空间。这一帮小学生的举动还得到了珍.古道尔博士的亲自接见。作为大学生社团的一份子,为何我们的社团发展以及活动开展中没有那么顺利呢?我想原因有以下几点:
(1) 活动本身不够吸引
(2) 没能完全的激发参与活动人员潜力
(3) 大家在活动中没有达到预先的目标
(4) 大家只是为了做活动而做活动,没有自身的出发点&目的
2、小学生的活动特点就是,不需要参与活动的设计过程,只需按步骤参加。而且川大附小根与芽小组的活动得到了老师和家长的大力支持,老师和家长一齐设计活动,带领着小朋友们参加,同时也一起体验了一番。这种感同身受的做法确实能影响到更多人。而且给了小朋友很大的自由性,完全是自愿参加活动。就我在的社团而言,学校的支持度不够,一层一层的关卡的很严,而且做得活动还有很大一定程度的限制,不仅限制了活动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成员的思维方式。
3、川大附小根与芽小组也会寻找契机和一些大学的根与芽小组一起举办活动,例如川大的根与芽小组,这样的活动形式可以让两代人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发生碰撞,共同借鉴共同学习。而我们大学生的社团缺少与外界交流的方式,只是在校内做活动,这样永远看不到别人的成功之处,只觉得自己已经很好了,易产生坐视清高的想法。
4、川大附小根与芽小组的活动由小做到大,现在自己学校内开展,有了一定的经验,发展的够成熟了,就深入社区,走向社会的开展活动。这样不仅能达到到预期的目标,还能更成功的举办活动,给小朋友树立成功的典范。川大附小根与芽小组已纳入校本课程,这将让更多的人加入到环保事业中,同时还可以影响更多的人。我想这种小组发展的形式很值得我们借鉴,做任何事都不可能一步登天,得脚踏实地的一步一步的来,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