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环境知觉的层次有多深
你对环境知觉的层次有多深
一级——肤浅的生态学:关心污染和自然资源的消失。急剧而显见环境恶化的事件是引起人们着重关注和采取行动的原因。不同的环境问题被看成是互不相关的,并且认为解决方式是因不同事件而不同的。不应该浪费自然资源,而有效地消耗。自然是因为人类和人类的使用而存在的,但是明智地管理自然是我们根据我们的私利来进行的
二级——中等深度的生态学:太空船地球类比。自然是为人类的使用而存在的,但是人类正在严重地污染和掠夺它。我们必须更加充分理解人类是高度依赖于自然的,充分的理解自然对污染的吸收能力和创造资源的能力是有限的,充分理解各个生命形式之间的相关性,还要充分理解地球生态系统的复杂性。通过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管理手段,适当的法律法规以及其他现存的社会制度,我们可以聪明的管理这个星球,这样在可见的未来,人类将会继续物质上的繁荣。
三级——深层生态学:生物平等。从道德上讲,人类并不比那些非人类形式的生命重要,而且并不是根本上与他们不同,或者说与之相分离。所有形态的生命都有权利存在。人类和人类科学技术永远不可能去完全理解和管理全球的生态系统;人类可能会这样认为,但这仅仅是因为人类的无知。自然不会根据人类而改变,从本质上追究物质舒适是不值得的;自觉简单的生活方式是值得提倡的。我们必须把我们的西方世界观改变为东方世界观和纯朴的信仰,并且与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发展一种精神上的或者宗教上的结合,包括来自不同文化和国家的人类同伴。
资料来源:Gardner,G.T.,&Stern.P.C(1996),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Human Behavior.Boston:Allyn &Bacon.p.54 沙发。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沙发吗?好。言归正转。我对环境知觉根本没有了解过。杯具呀! 我比较关注生物平等,对第一二个见识比较浅,看来本末倒置了 看来还在第二层停留... 又一次见到了深层生态学这个名词…… 就是看到你那个帖子才把这个翻出来的~~~~ 貌似都涉及了一点,自从那以后,我最推崇的一句话是“改变观念,调整行为”。
觉得比较好的一段话是5R原则:
(1)节约资源,减少污染(Reduce)地球的资源及其污染容量是有限的,必须把消费方式限制在生态环境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因此,必须节制消费,以降低消耗,减少废料的排放以减少污染。其中最为紧要的是:
节约用水。地球表面的70%是被水覆盖着的,约有14000亿立方米的水量,但是,其中有96.5%是海水。剩下的虽是淡水,但其中一半以上是冰,江河湖泊等可直接利用的水资源,仅占整个水量的极少部分。水是珍贵的资源,不能浪费。其次,还要减少废水排放。应当加强废水管理,工业废水、城市污水,都应及时处理,防止直接排入自然水体。除了水,空气污染也应重视,要减少废气排放。大气所受的污染,主要来源于燃烧煤所产生的烟尘,汽车、机动车尾气等。,应当采取治理措施,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的汽车,不得制造、销售或者进口。
(2)绿色消费,环保选购(Re-evaluate)
每一个消费者都要带着环保的眼光去评价和选购商品,审视该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会不会给环境造成污染。消费者用自己手中的“货币选票”,看哪种产品符合环保要求,就选购哪种产品,哪种产品不符合环保要求,就不买它,同时也动员别人不买它,这样它就会逐渐被淘汰,或被迫转产为符合环保要求的绿色产品。这样引导生产者和销售者正确的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
(3)重复使用,多次利用(Reuse)
为了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应当多使用耐用品,提倡对物品进行多次利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次性用品风靡一时,什么“一次性筷子”、“一次性包装袋”、“一次牙刷”、“一次性餐具”等。一次性用品给人们带来了短暂的便利,却给生态环境带来了高昂的代价。在发达国家,曾风靡一时的“一次性使用”风潮正在成为历史。许多人出门自备可重复使用的购物袋,以拒绝滥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制品;许多大旅店已不再提供一次性牙刷,以鼓励客人自备牙刷用以减少“一次性使用”给环境所造成的灾难。我国应当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发扬中华民族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珍惜资源。
(4)垃圾分类,循环回收(Recycle)
垃圾是人类生产与生活的必然产物。人类每天都在制造垃圾,垃圾中混杂着各种有害物质。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垃圾产生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垃圾处理的任务也越来越重。现有的办法是拉去填埋,但这种方法侵占土地、污染环境,不是长久之策。而将垃圾分类,循环回收,则可以变废为宝,既减少环境污染,又增加了经济资源。
(5)救助物种,保护自然(Rescue)
在地球上,生态是一个大系统,各种动物、植物互相依存,形成无形的生物链。任何一个物种的灭绝,都会影响到整个生物链的平衡。人是地球最高等的动物,但实质上也不过是生物链中的一链,人类的生存要依赖于其他生物的生存。因此,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人类应当爱护树木,爱护野生动物,要将被破坏了的生态环境重新建立起来。
去追求精神上的身心愉悦!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