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绿色中国年度人物”日前揭晓,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当选,同时当选的还有黑龙江伊春市市长兼林业管理局局长、北京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亚洲开发银行地区与可持续发展局局长等人。联系到不久前揭晓的“2006年度十大法治人物”,检察官、法官、警察占了一半多,给人的总体感觉是,当选的“年度人物”中官多民少,公职人员多而民间人士少。
我当然不是说领导干部、公职人员就不能当选年度人物,而是认为,一方面,领导干部在其位、谋其政,公职人员花纳税人的钱为纳税人办事,本是他们的份内之责。法官办案、林管局长搞林业改革等等,是他们做了应该做的事情;另一方面,领导干部的特殊身份决定了他们做事的影响力较大,更能引起媒体和公众的关注,而并不意味着他们做这件事情的难度更大、付出了更多努力和心血。
无论环境保护,还是法治建设,都需要普通民众的广泛参与。只靠领导干部、公职人员的努力显然不行。如果年度人物评选将目光焦点集中在领导干部、公职人员身上,而对普通民众的努力和贡献视而不见,不仅会挫伤普通民众的积极性,而且会形成这样的误导:让普通民众觉得环境保护、法治建设是领导们的事儿,和我们平头老百姓没多大关系;让一些政府官员以为自己做了很了不起的事情,从而逐渐淡化、模糊了其职责意识。两种错误导向无疑都是非常有害的。傅新(经济学博士)
原址:http://news.qq.com/a/20061212/000048.htm 有道理! 北京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不是官 这个评奖啊 要看是谁评的
官来评官肯定多啊 引用第2楼holywood于2006-12-14 14:10发表的“”:
北京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不是官
这应该算是对老百姓的一个照顾了……
呵呵 其实还是民主意识不够了啦
民主不是拿一个东西让大家投票 而是我们每个人能提出自己的方案和想法
从提名开始就有问题的嘛
而这些官员拿着纳税人的钱 做事是应该的啊
就是因为以前没有这么做 现在做了 大家反而觉得很了不起
其实造成这样的现象 也不能只责怪政府什么的
可能是思维的惯性和依赖性 引用第2楼holywood于2006-12-14 14:10发表的“”:
北京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不是官
也不算是平民吧? 政府的决策还是相当重要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