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猩 发表于 2011-2-14 17:05:39

这是一种途径,但有时候针对某一个社团,许多同有的问题有各自不同的成因,有时候提出的解决途径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说吧:大家都在谈如何提高社团凝聚力,提出的建议有一条是增加聚会次数(包括组织生活外出活动等等),有的社团很合适,在这方面可以提高,但是有的想这样做但是学校时间很紧很少能让学生参加这种活动,这个方案可能就泡汤了然后这个问题不了了之。当然有点吹毛求疵。只是个别社团会存在这些问题。关于这些还是得再想一想啊。

kefodshen 发表于 2011-2-14 17:20:16

如果仅为解决问题,那我想大讲堂以及众多社团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大讲堂是个说话的地方,每一期的选题也不是适合所有人
听众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有所收获就够了

水猩 发表于 2011-2-14 17:22:59

恩就是,要不说是针对社团还是针对问题要考虑考虑,怎么让谈到的问题更有效地融合进社团发展中去,那个社团研究者倒是个好途径。

被封印的左手 发表于 2011-2-14 18:44:50

其实说白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某社团强势那几年就是问题解决的比较好的那几年

shuangmian1989 发表于 2011-2-14 19:23:51

哦,赖云来的那次

陌上初薰 发表于 2011-2-15 14:54:41

to:松鼠
讲堂简介部分:
讲堂根据现实的情况,仍然定位于主要受众为大学生环保志愿者,我认为是比较合理的.而增加的青年,社会组织等部分,更多的是做主讲身份出现的,起到的作用是让高校环境力量与社会环境力量交流和对接的作用.
我认同你文中所述的趋势,我觉得可以在稳定现有主要受众团体的情况下,逐渐进行特色性的偏移.
标识部分:
大讲堂的公邮还请使用 dajiangtang#gsean.net;密码为:123456;请自行更改.原邮件可设置自动转发.至于那个名字的疑问,我觉得是小问题,就全中文的看起来好看,做其他的设计也统一.
另外,群号不是已经至少有两个了么?
关于那个”平台外包”,我觉得这个也是公开征集主题的一种形式,可以作为某个阶段的重点方式去推也未尝不可.
详细流程中,提到了宣传部分,可以将一些固定的宣传渠道方式搜集起来,通过邮件列表等形式简化宣传和推广的过程.也可以作为固定的渠道进行信息存档,服务于其他的宣传工作.并定时更新.
讲课结束后直接清群不符合讲堂的业务内容1和3条.
订阅也可以通过google邮件列表实现,这个认知的已经有成果在.

“策划主题-联系主讲人-内容协商-开讲宣传-讲堂-讲堂记录推广-工作总结”
我觉得如上应该是讲堂开讲的一个基本流程,另外,可考虑整合一些成果,比如在论坛的”专题”区制作大讲堂记录专题等,或者借由纪念日等,退出大讲堂纪念集,整理之前的成果,进行多渠道和多媒体的推广.

大讲堂是一个有很长时间文化和团队积淀的队伍,我觉得松鼠可以发挥这个优势,从”老人”这方面找点突破口也未尝不可.对志愿者,感情滋润之外,实际的补贴,也可以根据办公室的情况进行升级.吸纳新鲜血液的也是当前大讲堂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而我看来,讲堂不是招不到人,而是用不好人.如果工作流程和分工能够科学起来,我觉得加上讲堂的文化积淀,这是不难的事情.
-完-

honglake 发表于 2011-2-15 15:15:27

支持松鼠,受众其实有时候也有部分社会人士参与,鉴于目前的情况,可以以青年学生为主,其他愿意参与的均可以接受

kefodshen 发表于 2011-2-15 21:40:14

先发布一个完整版,用软件行业的话,算是beta版吧

小熊 发表于 2011-2-18 15:55:10

信息量大,也是很大的优势。

雨吻花 发表于 2011-2-18 23:37:28

引用第16楼水猩于2011-02-14 16:11发表的 回 3楼(kefodshen) 的帖子 :
   这样你看好不好,我申请把某一期大讲堂给我们,让我们的人组织准备自己的社团(西北农林义务环保协会)现在存在的问题以及以后可能存在的问题,我这个人不怕丢人,让大家分析分析,提提意见想想好建议。这样好不好,只是询问,现在我已经卸任只有建议权没有干涉权,只是问问哈,要是团队觉得可行我可以建议拿我们开刀,然后一个一个有针对性的分析,你看可行否? images/back.gif

这是个非常值得尝试的方案,力挺
页: 1 2 3 [4] 5 6
查看完整版本: 大讲堂基本资料汇总完整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