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名字叫《我能承受吗?》是朋友从华德福小学带回来的 是本内部刊物 没有出版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讲作者卢安克在广西的贫困山区进行感觉和意识教育,讲述了他在农村的经历和他的教育实验 以及关于人本身的思考 是本很真诚的书
对于里面的一句话 印象很深刻“只有我们感觉到并能承受我们带给环境的痛苦,我们才会避免给环境造成新的痛苦。”应该值的我们这些自称是做环保的人 认真的思考
这并不是说我们看到多少的污染或着像我们惯常做的那样在那边做痛心状,而是真正的理解我们的行为会给环境带来什么。书中有两个例子比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句话。
一个是一个小孩子玩鸟,其实他并不是真的感受到了鸟,而是在自己的想象中,觉得自己控制了这只鸟,所以为了获得这种想象的刺激,于是就会继续的对待那只鸟,甚至把鸟弄死。用来完成自己的 想象。小孩子喜欢用刀子砍来砍去,在树上留下痕迹也是同样的道理,他会觉得自己很厉害,仍然是自己的想象,而无法感受到事实到底是什么样子。
如果能真实的感受到环境的感觉,而不是自己的想象事情就会变得不一样。如果孩子没有那些幻想,就会真实的感觉到鸟儿是不舒服,它想离开,树木被自己砍过之后变得不再有生机,就不会那么做了。这些都是因为孩子没有办法真正的认识自己和认识环境,一直存在想象的原因。
这是作者的观点,再反观我们呢?
其实我们何尝不是生活在自己想象或者构建的世界中呢?我们会因为这个人有文凭或者参加过什么特别的电视节目,而觉得他很不同,甚至很崇拜,可是这些和他本身这个人有什么关系呢?以知识教育成绩标准这样的模式成长起来的我们,过分的关注自我,而忽视了环境。我们会用别人的价值标准自我评价,而这些跟我自己有什么关系呢?首先制定标准的不是我,别人的标准或者社会的标准就一定是对的吗?尤其当大家都在拼命的追求消费,追求物质的这样的世界里,又有多少人是真正的感受到了环境呢,还是生活在自己的想象中呢?认为这样是成功的那样是失败的,这样的标准有意义吗?
再回到我们做环保上来,我们做的事情中到底那些是环境真正需要的呢?我们做这个做那个,时不时还要针砭时弊下,觉得自己俨然是个环保人,但是有多少是我们的想象构建出来的呢?
有多少个早晨认真听过鸟鸣,有那一天洗手的时候认真感受过水的质感和温度,有多少次认真的和一棵树对话,听听它想要什么。这些话不是为了煽情写在这里的,如果没有听过鸟鸣,我们怎么知道鸟儿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我们怎么在一起生活;如果没有感受过不同的水,怎么谈得上珍惜和保护,即使把全世界污染的水清洁了,我们的目的也不会是水,而只是让人更好的生活,这也不是环境保护,是人类保护;如果不认真的和一棵树对话,怎么知道他愿不愿意长在这里呢,这里适不适合他的生长呢?
我们连我们保护的是什么都不了解,从不感受他们,如果只是自己的想象,还有必要吗?我们不就是和玩鸟和砍树的孩子一样了吗?只不过我们所沉浸的幻觉不同而已。但是我们又有多少可以承受这样的清醒
先真实的面对自己的感觉,清醒的面对环境,然后在做真正需要的事情吧
这个帖子看过去好多的问号有很多的事情不明白~ 思考也许可以改善 大概是比较好的帖子吧,才能被评分吧。
确实值得深思!
见过卢安克,瘦瘦的,高高的,很有思想的一个人,现在还在中国吗? 好文章!
说实话卢安克的书相当难理解。谢谢你分享你的理解!
我认为你说的是对的。甚至我敢肯定卢安克正是想通过教育的手段来解决人们面对的这个问题。
不过照我看来中国人是细腻和敏感的,也就是说国人的“感觉和意识”的能力是强的。至少我认为传统上来讲是这样。
我认为比较来说西方人在这方面就要差很多。所以也许西方人更需要卢安克的这种教育。
但是当然现在有种趋势,国人在丧失传统。所以我赞赏包括有些人致力开展的读经这样的恢复传统的活动。当然恢复或保持传统也是很复杂的。因为实际上我们需要做的是继承和发展,是扬弃。
卢安克的工作非常令人敬佩。他的思想也闪耀着理性的光辉。希望这里的朋友都能认真学习和思考。
推荐一篇文章,也许会有助于你思考这个问题:
中西哲学融合可能性探讨 /上海复旦大学社会学系 谢遐龄
http://old.fon.org.cn/index.php?id=3695
很早就有过的那段对话
--你看鱼在水中,不能出来多痛苦啊?
--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它不快了那?
是啊,我们不是鱼,怎么会知道鱼怎样快乐,怎样不快乐哪??
老卢,是在一次偶然间在电视看到的,他的网站也去过多次,遗憾的是尚未见过本人
他提出的问题,一直在思考,也有过一些尝试去做一些事情,发现,问题更多,不是需要被关注和被保护的人多,反而是接触越多,越觉得那些所谓的去关注别人保护别人或者没有去关注别人保护别人的问题更多
我们的一己之力能改变什么?
我们的能力增强到多大才有可能去改变什么??
昨天看2006年度人物-东部之夜,主持人问了一个问题:
如果你向李嘉诚现在是李嘉诚那个地位,你会怎样做?
A。向他那样三分之一的财产捐献慈善事业
B。意思是,一半一半
C。承担自己的企业责人就够了,意思就是不捐
各位,关于责任,你们会如何回答呢?
只有四个帖子的精华再度分享啦!
对于里面的一句话 印象很深刻“只有我们感觉到并能承受我们带给环境的痛苦,我们才会避免给环境造成新的痛苦。”应该值的我们这些自称是做环保的人 认真的思考
--简单又深刻的反思!
--你看鱼在水中,不能出来多痛苦啊?
--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它不快了那?
多么像牦牛大哥啊!一点都没变....... --你看鱼在水中,不能出来多痛苦啊?
--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它不快了那? 好文章,以前居然没发现! “只有我们感觉到并能承受我们带给环境的痛苦,我们才会避免给环境造成新的痛苦。”耐人寻味~~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