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美国、瑞士、日本、英国、德国6个国家的科学家组成的国际考察队自上月6日开始在长江干流搜寻白鳍豚。考察队集中了25名国际一流专家,并首次全面引入了声学考察方法,精确度与可信度大大提高。
科学家们强调没有找到白鳍豚不代表白鳍豚已经灭绝。王丁博士说,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定义,50年内没有在野外观测到任何的个体才标志一个物种灭绝,现在远远没有达到这个标准,毕竟两年前还有野外观测到白鳍豚的记录。
记者了解到,以中科院水生所为首的中外科学家从上世纪70年代末就开始了一系列的白鳍豚和江豚保护工作,包括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人工繁殖研究。1980年至2002年世界上唯一一头人工饲养成活的白鳍豚“淇淇”曾在水生所内生活了约22年。
可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被人类消灭的鲸类动物
覆盖白鳍豚历史分布江段的长江科考未寻找到最后的白鳍豚,科学家们称这个结果证明白鳍豚种群状况极度濒危,可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被人类消灭的鲸类动物。
中科院水生所工程师魏卓介绍,白鳍豚处于长江水生生物食物链的顶端,在长江水域中没有任何天敌,因此其灭绝不可能是自然原因造成,它所面临的所有威胁都来自人类。
http://img1.qq.com/news/pics/2503/2503969.jpg
目前中外科学家普遍认同四大原因导致了白鳍豚在20年的时间内几近消亡。
首先,酷捕滥捞经常误杀白鳍豚,或导致白鳍豚食物匮乏。魏卓说,一方面随着沿江人口飞速增长,渔民对长江里鱼类的需求越来越大,以鱼为生的白鳍豚能够得到的食物越来越少。另一方面,渔民捕捞作业对白鳍豚的误伤屡见不鲜。据不完全统计,由于捕捞作业误伤死亡的白鳍豚几乎达到死亡总数的一半。加上一些不法之徒大量使用炸鱼、毒鱼、电打鱼、迷魂阵等有害捕鱼手段,更令白鳍豚的生存雪上加霜。
其次,繁忙的水上交通威胁着白鳍豚的安全,航道的日益繁忙使白鳍豚的生活空间越来越小。魏卓说,船舶的噪音污染,将白鳍豚的正常生活彻底打乱,干扰了它们的声呐系统,造成白鳍豚被船舶的螺旋桨打死的惨剧。在收集到的因此致死的白鳍豚标本中,有的头骨粉碎,有的被拦腰斩断。
再次,大规模的水利工程设施建设日渐压缩白鳍豚的生存空间,破坏其栖息地,并阻断白鳍豚的洄游路线。魏卓说,前些年有关部门在湖北洪湖燕窝实施爆破清理航道时,将一个拥有4名成员的白鳍豚家庭全部炸死,其中还有2头怀孕的雌豚。
此外,严重的水污染破坏了白鳍豚的食物资源,危害其健康。魏卓说,随着长江沿江工业的迅速发展和农药的大量使用,长江水质的污染日益严重,这极大地影响了白鳍豚的健康,造成其繁殖能力减弱。
江豚数量也在锐减
以“寻找最后的白鳍豚”为主题的2006年长江豚类科考活动13日结束。专家认为,目前长江江豚的数量总计在1200头到1400头,只相当于1991年种群数量的一半。中外科学家建议有关部门立即加强对江豚的保护工作,避免白鳍豚的濒危现状在江豚身上重演。
长江江豚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洞庭湖和鄱阳湖等内陆水域,是唯一的江豚淡水亚种。自上世纪80年代起江豚数量一直呈明显的下降趋势。根据1984年到1991年间13次考察结果推测,长江江豚的种群数量为2700头,1994年的考察结果认为长江江豚数量已不足2000头。
本次科考显示目前江豚数量还在进一步下降。担任科考负责人的中国科学院水生所研究员王丁博士介绍,根据初步分析,在宜昌至上海长江干流江段中,江豚数量仅为700头到900头,结合近年对鄱阳湖和洞庭湖的调查分析,估计整个长江江豚种群共计在1200头到1400头。
王丁博士说,江豚数量锐减在于长江生态环境的恶化。以江豚分布最为密集的鄱阳湖为例,这里的水质状况明显变差,四处都是成群结队的挖沙船,根据以往的经验江豚在这样的环境中难以安身。(记者 沈翀)
心在哭泣~~~
能不能做些什么来拯救一下长江里的生物?
希望有关部门可以引以为戒,好好考虑考虑其他濒危的野生动物的情况,切实的采取一些可行性的好的措施才是更重要的啊!
我们能做的,只有继续呼吁,引以为戒
尽我们的能力,作一些我们那可以做的事情
……
地球上又有一种可爱的动物离开了我们
伤心^^^^^^ 其实做为我们做拯救白鳍豚宣传的朋友和做研究的专家们其实不愿意说的太多,只是希望踏踏实实的多做些工作。 科学家们14日表示,现在还不是向白鳍豚说再见的时候,今后针对重点地区的小规模白鳍鳍豚寻找行动还将继续进行。
中、美、英、德、日和瑞士等6国科学家联合进行的“2006长江豚类科考活动”为期38天,13日结束,最终没有寻找到白鳍豚。
中国科学院水生所工程师魏卓认为,虽然考察期间没有发现白鳍豚,但仅凭此次考察的结果并不能说明白鳍豚已经灭绝,只是进一步地说明白鳍豚的状况十分濒危。
魏卓说:“本次科考只覆盖长江干流,每天观测时间只有一天的三分之一,因此还不能百分之百地确定白鳍豚没有了。也许白鳍豚还在长江的某个地方,只是我们没有发现。”
科考负责人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王丁博士认为,从科研的角度看目前也不能放弃对白鳍豚的保护工作。
他说,白鳍豚在水生生物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不少科学家认为白鳍豚是鲸目齿鲸亚目里唯一的物种,对保持生物多样性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因此即便只有一线希望,我们也有义务尽最大努力进行挽救。
本次科考很可能是专门针对白鳍豚的最后一次大规模寻找,但是热点地区对白鳍豚的监测以及小规模寻找行动将不会停止。
科考之前,位于湖北省石首市的天鹅洲白鳍豚国家级保护区已修建了300平方米的浮式暂养池,等待白鳍豚迁居于此。
监测数据显示,近20余年来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白鳍豚的数量明显下降。上世纪80年代初,长江中约有400头白鳍豚;90年代初,数量下降到150头以下;科考之初,科学家估计白鳍豚的数量已不到50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