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初薰 发表于 2011-3-3 16:57:06

环境教育用语集

资料来自“第三届中日NGO交流论坛——以环境教育为主题”





基本概念
环境教育
在《环境教育环境保护活动、环境教育推进法》中定义为“为加深对环境教育保护的理解而进行的有关环境保护的教育及学习”。在实践中,通才被理解为“为解决环境问题,由行政机构、企业、NPO等各部门及市民等进行的教育活动”,有时也被理解为“环境学习”。
自然学校
指“一个位于贴近自然的地点,具有住宿设施,有培训师常驻,可以提供环境教育课程的场所”(日本环境教育论坛的定义)。它是一个为了了解自然、了解地方社区和居民、了解伙伴,了解自己而进行体验活动的场所。
【理念·意义】要通过活动,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紧密连在一起,为建立一个自然与人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社会做出贡献。
【活动】要在专家的指导下,有组织地、安全地、快乐地进行自然体验活动、以及与当地的生活文化密切相关的社区建设活动,以及其他教育性体验活动。
【组织形态】要具有负责人、培训师、固定联系地址、活动课程、活动场所、活动参加者等。
生态旅游
在不损害自然环境及历史文化的情况下,观察自然,学习当地居民的生活及历史,并力争与振兴当地经济相结合的一种新型观光理念。在欧美国家,作为一种可持续的自然观光活动,它有时也被称为“可持续旅游(sustainable tourism”、“非大众型旅游(alternative tourism)”等。在日本,通才认为它可以“通过可加深对具有地区特色的自然、文化、生活了解的旅行和交流活动等,建立一种可以保护地区环境、振兴地方产业的机制”,随着对地球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学习环保也不仅限于观光,在很多时候,前往当地进行各种交流活动也被称为生态旅游。
绿色旅游
(green tourism)
生态旅游的一种,是一种在农村地区享受和自然、文化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的住宿型休闲活动。在日本由农林水产省主导推行,包括农业体验、渔业体验、参加村里的祭典活动、在农村的住宿体验等内容。
生态游
(eco tour)
生态旅游(eco tourism)是一种体验并学习自然环境、历史文化以及当地生活的观光理念。而生态游则是实践这种思路的具体旅游形式,随着环境保护活动的盛行,它已称为一种那个备受关注的新型旅游形态。在生态游向导(讲解员)的指引下对自然环境及本地区的生活文化进行体验。其目的是在与当地自然及生活在其中的人们进行接触的同时,对生在其中的动植物及人们的生态进行学习,培养重视它们的思想等。它是一种根据生态旅游的理念及机制实行的旅游活动。
生态学校
(eco school)
指其中设施考虑到环保的学校,如为降低环境负荷而设计建造的学校、拥有可以有效用语开展环境教育的设施的学习、建立减少环境负荷的学校等。在日本、从1997年开始为公立学校为对象开始推行,从第二年起私立学校也被纳入其中。其项目类型分为自然能量型、屋顶绿化型、资源回收利用型等8种。2006年度共认定了535所学校。(加注释:是一个由国际环境教育基金会(FEE)在全球推展的国际项目。2007年中国环保部宣教中心也加入了PEE,2009年在全国50所绿色学校开始做生态学校项目的试点。)
山村留学
指离开城市生活走进贴近自然的农村、山村、渔村地区,在一年四季当中进行各种各样体验活动的国内留学机制。由自然学校等当地接收团体负责照顾“留学人员”的生活、上学、课业等。其生活方式有集体生活也有到农家的寄宿生活,也包括深入当地社区的各种活动。多数为只有孩子参加的短期移居,过的是集团生活方式,偶尔也会有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移居的情况。该活动被认为课业通过插秧等农业作业、登山及野营等野外活动、制作荞麦面等饮食文化体验,以及日本鼓等对当地文化的体验活动,提供一个培养学校生活之外的“生活能力”的场所。
森林幼儿园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诞生于丹麦。在德国,1993年第一家森林幼儿园得到了许可,2009年发展到427家。日本也于2008年设立了“森林幼儿园全国网络”,有71家团体登记为会员。该网络将以自然体验活动为中心的育儿活动通才为“森林幼儿园”。从2005年开始,每年在日本各地召开一次全国交流论坛,每次都有超过300人参加。

陌上初薰 发表于 2011-3-3 17:01:57


环境教育的方法及相关内容
讲解
(interpretater)
通常指不同语言之间的口译活动,但是在环境教育领域,它指的是一种介于自然与人之间,传达自然的意义的教育方法。完成这种使命的人被称为“讲解员(interpretater)。讲解员所传达的对象不仅仅限于自然,还包括本地区的文化及历史等。另外,讲解员针对这些对象,不仅仅会传达信息,还会在此基础上传达这些信息的内涵,所以被称为”翻译“。也就是说,”传达内涵“或“进行讲解”才是翻译的真正意义,因此汉语译成“讲解员”更为恰当。
工作坊
一种通过体验型讲座尝试解决问题或进行培训的手法。它采取体验式学习法,具有让参加者在共享经验、知识的同时相互学习的特点。它不是为学习而学习,而是被定为为作为创造某种事物的结果而得到学习成果的过程,不光停留在知识、理解上,还非常重视参加者的积极性参与。工作坊非常重视活跃气氛的技术以及课程的构成(概要、主体、总结),代替教师和指导者对课程进行引导的主持人(促进和帮助学习的角色)在工作坊的成功上面扮演重要的角色。
自然体验
该活动的目的是,通过人的身体感觉与自然进行接触,通过使用“视觉、触觉、味觉、听觉、嗅觉”的五感进行体会,不光要对自然进行科学性,逻辑性的了解,还要积极去发现“感受奇妙”的第六感,培养对自然的感受性。
参与式学习
一种通过在野外接触自然的自然体验、游戏、回收利用活动、节能活动、城市美化活动、街区建设的实践等实际体验进行学习的方法。在提高能力、促进参与方面具有较高的学习效果,可以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发现。很多时候可以通过参加者的沟通,来培养本地区人与人之间的良好联系。
体验式学习
即“体验学习法”,一种在对活动及课程等进行体验时,由学习者互相进行回顾和分享,从在具体体验中发现到的、感受到的、学习到的事物出发,在接下来的行动中加以应用,并重视这种训话过程的学习方法。使用这种学习方法的教育实施者(主持人(facilitator))、讲解员(interpreter)所起到的作用,是促进循环过程,对学习的一般化、概念化进行补充。
课程与活动
(program&activity)
所谓课程,是指从集合开始到解散为止的,具有开端、发展、结尾的一系列时间流。一个课程由若干个活动及其衔接环节组合而成。而所谓活动,是指在课程中进行的各种具体内容(如游戏、演讲、分组讨论、实验、疑问解答等)。特别是在参加型的活动中经常使用这种表达方式。课程由一系列的活动时间配置构成。如果说课程是产品的话,那么活动就是其零件。课程经常被设计为具有“引子(导入部分)、主体(展开)、总结”的三要素,有的活动中也具有这三个要素。
课程设计
指针对从集合开始到集散位置的几个小时乃至几天内的课程应该如何进行的问题,对其组成进行思考和确定的过程。注意对时间与空间的关系性进行设计。
破冰
(ice breaking)
指将初次见面的人们的心中所结的“冰/ice”“打破/break”。它指的是为了融洽气氛而作为课程引入部分进行的各种活动。它不但具有缓解紧张的功能,同时还有确立现场活动规则的功能。

陌上初薰 发表于 2011-3-3 17:10:42


与环境教育实施相关的人员及作用
讲解员
(interperter)
指为了通过自然观察及自然体验等活动,培养一颗保护自然的心,促进对自然友好的生活实践,而将自然所发出的各种语言翻译成人类的语言并传达给他人的人。一般泛指那些对植被。野生动物等自然事物、还包括当地文化、历史等对象的深层意义及关系性进行解读并传达给他人的人。他们起到了联系人与人、人与自然、文化、历史、科学等的纽带作用。在美国的国立公园,如约塞米蒂国家公园等,有约一百名专职讲解员在那里工作。
近年来,在自然学校等自然体验活动的领域中,不仅有将自然所发出的各种信息生动明白而富有趣味地传达给人们的讲解员,除游客中心外,在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动物园、水族馆等通过行动展示方法活跃着地讲解员也有所增加。
主持人
(facilitator)
引导会议及工作坊进行的人员。他们不光担任主持、引导者的角色,还要在保持中立立场的前提下,进行协调工作,使参加者之间的讨论能够顺利进行,并辅佐和帮助退工参加者的相互作用朝着促进相互了解、达成共识的方向进行。主持人不一定是所要讨论的主体方面的专家,但要求他们要熟知讨论技巧、利用视觉的技巧、使用身体动作及移动的技巧、处理感情的技巧等。他们要和参加者“站在同一层次”(也就是说,不能成为站在高一层次的“老师”),始终保持“辅佐”的立场,对参加者提供必要支持,因此他们需要具有丰富的感受能力。(在国内也被称为“引导师”)。
生态游向导
为生态游担任向导的专职人员,不同于多数业余志愿者向导,他们会以专业的知识、技术及对行程安全的把握,提供充满魅力、心情愉快的旅游内容,从而得到正当的劳动报酬。他们大多就职于进行生态游业务的公司和NPO团体,专门从事这项工作。
志愿者
这里所说的志愿者,是指在自然学校、自然体验活动、生态游等现场活动的成员中,无偿或仅收取交通费用、餐费等报销项目从事活动的“非专业人士”,所以在活动所需技术方面上,水平不等。

陌上初薰 发表于 2011-3-3 17:13:33

                                                                                                                                                                                                                                                                                                                     
源自美国的整套课程
“树木学习”项目(PLT)Project Learning Tree WILD(Project WILD)
PLT是1976年,PW是在1983年被开发出来的。它们是从以幼儿到高中生为对象的、在美国普及得罪广泛的教材。PLT以树木和森林,pw以耶稣动物作为主题,它们都不仅限于对树木和野生动物的学习,而是作为在对身边的环境进行思考时的一个窗口,意在培养对环境关心,刺激孩子们的灵活(具有创造性、批判性的)思考,从而塑造出采取对环境负责的行为方式的个人。其特色是,不追求“学什么”,而是追求“如何进行学习”的学习方法。
自然游戏
(Nature Game)
一种通过直接的自然体验,使用五感,使参加者意识到和自然之间的关系的野外活动。它由三个要素组成:通过与自然直接接触的“发现自然”、将体验到的东西与他人分享同时自己内心的意识也发生变化的“分享”、以及结合参加者的状态及学习主题组成的包括各种活动在内的“流程学习”(flow learning)。
联合国相关
可持续发展教育(ESD)十年
指为推进实现可持续发展所必须的教育工作,由联合国所开展的一项名为“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Development”的运动。其期间为2005年至2014年,取首字母英语,又被称为“ESD10年”。ESD由各国政府、国际机构、NGO、以及企业等所有主体合作推动,在学校及各地区等开展实施。其内容除了环保之外,还包括社会福祉、性别差异等,涉及领域非常广泛。
生物多样性条约
该公约于1992年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地球首脑会议)上通过,日本于93年签署。其目的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对其的可持续利用、对从遗传资源的利用中产生的利益的公正分配等。2010年,生物多样性条约第十次缔约方会议(COP10)在爱知县名古屋召开。这一年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生物多样性年”,也是在2001年的COP6(荷兰海牙)上通过的“各缔约国到2010年为止,使目前生物多样性的损失速度显著放缓”的“2010年目标”的目标年。

秋风! 发表于 2011-3-3 19:13:04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舒雨 发表于 2011-3-3 19:19:41

为什么不用一个帖发完

被封印的左手 发表于 2011-3-3 22:30:39

加分
弄回去让大家看

囚木 发表于 2011-3-3 23:44:58

应该还有资料吧,我很贪

冰川石 发表于 2011-3-4 00:13:18

好的。。。

shuangmian1989 发表于 2011-3-4 02:14:26

只闻其名的东西总算找到是什么,有什么了。很久之前就听说了,那时候听人家说,觉得好深奥啊,完全不是我能理解的,现在发觉,原来我被人误导了!感谢楼主分享啊!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环境教育用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