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远 发表于 2011-3-12 21:40:42

我之见于济溪圈

一直以来,有着这样一群人,他们喜欢登山,喜欢露营,喜欢徒步,喜欢冒险,环保于水系山间,绿色于蕊蕊心田——他们就是济溪人——从自然中来,到自然中去,并引导更多的人到自然中去——这是我对济溪圈里的人的一点总结。

我正是出自于由济溪圈里的人主构成的协会,济溪圈是我走进环保的第一个圈子。绿野,绿队,绿源……这些活跃的字眼一直萦绕在我成长的年华,也将继续萦绕于我下届下下届的学弟学妹之间。济溪圈里的社团,通常以宣传活动为主,成员成长为重;沿袭着协会的传统,重复着老人的劳作。社团究竟是一流还是三流总是在济溪圈里评定,起码在大一大二人看来是这样子的。

而随着岁月的流逝,我的视野也渐渐得到扩展。现在我想冒昧地谈谈我对济溪圈与别的圈进行一个对比(反正是休闲茶馆嘛)。就先拿济溪圈社团和一线城市社团做个对比吧。需要提前声明的一点是,我并没有媚外情节,也没说哪个好哪个不好而已,只是两种不同的方向,觉得对比起来很有意思,所以想跟大家分享一下而已。

1、前者把人往山里引,后者把人往国际推。
济溪圈的几乎们每个社团都有自然体验的项目(至于有人说质量什么的就不说了),以至于有观点称这厮不是在做环保,而是挂着环保的名义游山玩水自娱自乐;后者是从结果出发,强调在政治经济文化大背景下的环保行为。这样的差别是源自于环境差异,二者不可相互照搬。当然两者有一点是相同的,即锻炼成员的能力,能力不同而已。

2、前者说国语,后者说外语。
如上所述,因地区差异,北京等地的学生组织成员几乎必须兼顾外语沟通的能力,济溪社团大多数人都缺乏而且严重缺乏这项技能,这也是其闭门造车的原因之一。

3、前者参禅悟道,后者关注时事。
济溪圈社团会因为拍到一种新鸟而喜出望外,一线城市学生组织会因为美国对中国新能源电池反倾销而在twitter上大放厥词。在这点上面还是小提一下鄙人发现也正在总结的一个规律——执着的圈内人毕业后的去向主要有NGO与自由职业,执着的圈外人毕业后的去向主要为商业企业或者社会企业。

4、前者通过推广宣传、由下往上来改善环保,后者影响政治经济,由上往下来达到目的。

5、对于自然的审美态度,前者主张非功利性审美,后者主张功利性审美。
非功利性审美态度主张自然本来就是美的,“能否以非功利态度欣赏自然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分水岭之一”其先驱代表人物是柏拉图与康德;功利性审美态度主张物尽其用则为美,“任何一件东西如果能很好地实现它在功用方面的目的那么他就是美的,善的;否则他就同时是丑的,恶的”其代表人物是苏格拉底。
对于做环保的原因,济溪圈人主要是出自于对自然美的守护,而另外人则是出自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为了更好地更长久地利用自然为人类谋利而保护环境。

....除此,还有很多可以拿来对比的方面,但由于鄙人缺乏发现的眼光,只能浅尝辄止。对于两者的关系,究竟是水平关系还是垂直关系还未想清楚,顺便在此求高人解...写完之后突然发现本文具有小小的倾向性,但写了这么久,我舍不得删掉,请大家原谅——身在此山中,深悉山中洞,砖墙瓦虽好,不如映山红。

holywood 发表于 2011-3-12 21:54:58

国际视野,扎根本地

囚木 发表于 2011-3-12 22:03:28

怎么感觉涉及到伦理?

飞羽中强 发表于 2011-3-13 00:20:35

“2、前者说国语,后者说外语。
如上所述,因地区差异,北京等地的学生组织成员几乎必须兼顾外语沟通的能力,济溪社团大多数人都缺乏而且严重缺乏这项技能,这也是其闭门造车的原因之一。”

这么强悍,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啊

其实我觉得楼主说很有道理,但是不管是济溪还是别的圈子,大多数都不是那么牛XX,真正活跃和真心热爱的还是少数人

一己之见,莫喷

kefodshen 发表于 2011-3-13 13:11:08

两个圈子的我都不算

黄鳝 发表于 2011-3-13 23:52:24

楼主说的其实蛮有道理的。可能真的在杨凌这个小地方带着,思想眼界有些闭塞了吧!不论是如楼主说的济溪圈的人还是一线城市的高校,他们都认为自己在搞环保,但是真正的环保到底是什么?或许两者都是。接下来我们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感觉总是在这两者的思想中有些有些思想的争斗,令自己无法去说服自己应该往那边靠拢。

被封印的左手 发表于 2011-3-14 16:11:02

GSEAN的人不会只有这一个圈子吧

tqy1898 发表于 2011-3-29 13:20:52

说的好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之见于济溪圈